本站原創 2019年01月29日
近年來德昌實施鄉村振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其中德昌縣角半村精心打造的半山印象度假酒店頗受游客青睞。
今年冬天,成都的岳大媽和老伴改變了去三亞的行程,他們在朋友推薦下到德昌,花更少的時間和錢享受到了高質量的康養旅行,在暖陽里二老感嘆:“要是早點曉得德昌那么安逸,往年我們何必跑海南?”
65歲的吳大爺是朋友們公認的“旅游達人”,最近,他在朋友圈曬出去德昌康養游的圖片,林間的獨棟別墅、湖旁的亭臺風光,茂林中蜿蜒的步道……朋友們大為點贊,吳大爺留言:“風景優美、特色鮮明、賓至如歸,關鍵還便宜,夏天避暑還來這里!”
“要康養,去德昌。”這句話在越來越多的“候鳥老人”中達成共識。
安寧河畔油菜花田。
近三年來,德昌縣接待游客數年均增長量超過20%,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5%,這一數據折射出德昌旅游產業發展的挺進姿態。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不斷努力下,短短幾年時間,德昌縣旅游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量質齊升,向著首位產業的目標邁進。
山水風物得天獨厚
德昌建制已經有兩千余年歷史,是“北達京畿,南通蒙昭”的南絲綢之路必經地。其特色的鳳凰文化、“九宮十八廟”佛、道教文化、傈僳族文化、紅軍紅色文化,奇特民俗文化讓德昌成為發展全域旅游的絕佳之地。境內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大單位大石墓、省級保護文物魁星閣、字庫塔、全省最大的傈僳族聚居區文化獨具魅力,24處國家、省、州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和2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全面展示德昌歷史文化底蘊。
傈僳水寨全景。
作為全省十大最具潛力森林康養目的地之一,德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德昌西臨雅礱江、東連螺髻山,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均日照總時數2356小時,年均氣溫17.7攝氏度,年均相對濕度64.7%,年均PM2.5指數25,負氧離子含量平均19000個/cm3,年均降水1074.4毫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優質天氣330天以上,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素有“春秋三百天 四季養生地”之美譽。
德昌是全省鄉村旅游示范縣、自然(養生)目的地,這里有巍峨的螺髻山、蜿蜒的安寧河、神秘的黑龍潭,有敬天惜字的字庫塔、壯美秀麗的鐘鼓樓、青磚黛瓦的古民居,還有原生態的傈僳族風情、儒釋道三教的“九宮十八廟”。徜徉于山水之間,流連于田園巷陌,感受著淡淡鄉愁,多了一分閑情逸致,少了一分瑣事煩憂,放慢腳步去品味生活。親山、親水、親自然;養生、養老、養健康。
德昌風味美食炒羊肚。
作為全省最具投資價值目的地城市,德昌不僅有鐵路、公路、航空構成的立體交通網絡;更有勤勞樸實、民風淳樸,踏實苦干、廉潔奉公的22萬各族干部群眾,他們有著如流淌了千百年的安寧河水一般奔騰不息的熱情,也有著如巍然聳立的螺髻山一般的博大胸懷。
康養旅游多元發展
當前,德昌正在加快建設國際陽光康養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步伐,竭誠歡迎大家到德昌觀光考察、康養旅游、投資興業。我們將以最真誠的友誼和最優質的服務,秉承親商、愛商、富商的營商理念,提供一流的政務環境、法制環境、人文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努力讓大家在德昌創業順心、辦事放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德昌文旅康養招商專題推介會隆重舉行。
近年來,德昌縣大力實施“旅游+”戰略,始終堅持以景區建設為抓手,以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為突破口,努力彰顯多姿多彩的特色優勢,著力打造“休閑康養度假”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全域旅游格局建設步伐,全縣旅游業厚積薄發,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2014年開業的螺髻陽光酒店經過四年多的經營,已在攀西地區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15年,在政府引導下,酒店在原有業務基礎上,大力發展老年康養包月度假休閑,經營效益逐年提升,成為德昌本地康養度假休閑的標桿企業。
幽靜黑龍潭。
“鏡月湖”、“攬月樓”、“荷塘聽蛙”、“風車走廊”、“森林步道”,走進螺髻陽光酒店,精心打造的景點星羅棋布,別墅、套房等鑲嵌其間,步道上的游客閑庭信步,十分愜意。
“我們是第二年入駐這家酒店了,覺得這里不僅風景打造得漂亮,設備設施齊全,而且管理規范,價格實惠,真的找對地方了。”來自成都溫江的蘇阿姨和老伴都是退休教師,老兩口對酒店環境贊不絕口。
“六度稟賦,康養首選。”是螺髻陽光酒店開展康養項目的金字招牌,六度即德昌當地溫度、濕度、高度、優產度、潔凈度、綠化度,酒店將地域優勢與風貌打造相結合,融入酒店式規范化管理,走出了一條經營康養休息的成功路子。
與螺髻陽光的酒店式康養模式不同,大坪康養中心的康養產業依托的是當地的民宿。
從主干道拐入大坪村,道路兩旁樹梢上點綴的紅燈籠就抓住了人們的視線,十分討喜。村口的大樹下,老人們圍坐暢談,享受冬日暖陽。
小高聯盟櫻桃花盛開。
走進村莊,一座座川滇風格的農家小院流露出濃濃的鄉土氣息,爬滿院墻的綠植,層疊綻放的花朵更是為小院增色不少。
據了解,大坪康養中心由當地新村安置點、閑置宅基地、自留地打造而成,通過政府引導,搭建“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合作社”、“合作社+個體經營戶”經營模式,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我們家從2015年開始做民宿,也沒打什么廣告,生意都是口口相傳帶來的,目前7個房間都已經有人入住了。”2015年,陳大姐將自家房屋進行了改造,并掛牌“香茗居”開始經營,外地來康養的老人一年多過一年,以前是夏季避暑的老人較多,現在冬天也出現了房屋供不應求的現象,記者參訪期間,仍有游客上門詢問有無空房。
成片的獨立別墅、豐富的自助體驗項目、原生態食品、地道的農家菜等是小高鎮安寧旅游康養中心的特色。中心經營模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自主經營,全社成員嚴格遵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每人每月標間1900元,兩月以上1800元,每人每月單間2000元。”在安寧旅游康養中心,紅底白字的標識牌隨處可見,附帶著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成員遵守章程,統一價格、統一服務。
“來這過的是田園生活,吃的是生態美味,呼吸的是清新空氣,賞的是自然美景,我十分享受這樣的生活方式。”遠離城市喧囂,回歸自然綠色,暢享田園恬靜,旅居中的魏老伯感覺幸福滿滿。
觀景臺的星空之夜。
清風送爽、流水潺潺、深潭碧綠,德昌縣樂躍鎮優美的峽谷風光是當地發展康養旅游的資本。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鄉村文化扎根于此,為這里注入濃厚的人文魅力。借著德昌縣發展“陽光康養休閑度假美麗鳳凰城”的東風,樂躍鎮以農帶旅促文為康養旅游發展主題,著力打造“農、游、居、文”四位一體的康養旅游度假區,構建“農業發展+鄉村旅游+康養產業”的康養綜合體。
酒店模式、特色民宿、田園范兒……通過政府整合引導,德昌縣域內旅游康養景點實現了多元發展,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迅速提升。通過旅游業的引領,德昌的經濟實力也不斷增強,對外形象越來越好,影響也越來越大,帶動了全縣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
當前,德昌縣旅游康養產業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全縣已有康養床位約1000張,接待人數500人,然而這一成績即將被刷新。“爭取今年突破兩千床位,至2020年形成5000人的康養規模。”這是德昌縣為康養旅游產業劃定的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