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旅游 >> 旅游資訊 >> 瀏覽文章

稻城創建“天府旅游名縣”之路

甘孜日報    2019年04月16日


夏諾多吉神山。 林立 攝

央邁勇神山。 文月 攝

仙乃日神山。

    ◎余彬

      4月10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全省首批10個“天府旅游名縣”公示,稻城榮列榜單。一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發展雄心和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的攻堅努力,最終化腐朽為神奇,把一個貧窮落后的高原小城改造成如今“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成為 “藍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凈土”“最后的香格里拉”,首批四川省十大“天府旅游名縣”。

      一個地處邊遠山區的小縣,如何歷經“破繭成蝶”的艱難蛻變,實現旅游名縣華麗轉身?一個遠離繁華都市的高原瘠地,如何成為響徹世界的靚麗名片?

      探源歷史足跡 一部驚艷世人的秘境史詩

      稻城歷史悠久,東漢為白狼羌地,屬古白狼國。后被吐蕃王朝統治達200余年。收歸中央政府管轄后,歷經元明清的發展,改土歸流,又經歷民國、新中國的發展至今,歷史價值極高。

      稻城文化底蘊深厚,是康巴文化和大香格里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有世界聞名的中國十大名山——亞丁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24處圣地中名列第11位,屬眾生供奉朝靚積德之圣地。還有貢嶺寺的佛像,扎郎寺的雕刻,日依寺的壁畫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文旅資源。

      稻城沉睡在歲月的冰河里,方圓7323平方公里的土地留存著大地最古老的記憶和大自然最真實最純粹的心靈。這里,是童話編織,激發詩情畫意的雪域圣地。1928年,美國人約瑟夫·洛克先后兩次來到稻城,1931年,他將此經歷和照片發表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將稻城介紹給了全世界,引起西方震驚。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根椐洛克的游記,創作了小說《消失的地平線》,受到世人追捧。1937年,好萊塢將小說搬上銀幕,再次轟動世界,引發世人探尋“香格里拉”的熱潮。稻城是洛克筆下“美麗的香格里拉”,是世界華人攝影協會原副會長、美籍華人李元年先生眼中“1000年前的瑞士風光”。

      定位旅游強縣 匠心打造迷你的世界名片

     稻城是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核心區和青藏高原東部一座重要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及物種基因庫,保存著中國目前最完整和最原始的高山自然生態系統。境內海拔高差大、立體氣候明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立體氣候特征形成了復雜多樣的地貌結構和層次眾多的原生自然景觀,孕育了原始獨特、個性鮮明的地域文化,構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以亞丁、海子山、俄初山、紅草地等為代表的自然景觀聞名世界,無不展現了“香格里拉”的神秘意境;以藏傳佛教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民居文化、土陶文化等組合而成的人文景觀古樸厚重,無不詮釋著“香巴拉”的和諧之美。稻城以其富集的旅游文化資源成為四川旅游“北有九寨黃龍、南有稻城亞丁”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成為四川旅游新的增長極,是潛在的世界山地旅游目的地。

      “旅游資源是稻城絕對的優勢資源,旅游業是稻城絕對的支柱性產業,讓旅游唱主角,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可以說是稻城唯一的出路和最大的優勢所在,也是全縣老百姓可以長久賴以謀生的‘金飯碗’。”“要堅定信心,矢志不移發展全域旅游,堅持開放發展,不能讓大山遮住了視野,要站在‘高原之巔’,放眼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區域發展大局,積極融入川西北生態示范區主動謀劃做文章。”稻城縣委書記曾關和、縣長樊玉良說。

      為全面提升全縣旅游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稻城國內外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加游客承載量和客源量,實現縣域經濟大跨越、大發展,近年來,稻城縣站在全省、全州的發展格局中審視自己,大力實施“旅游強縣”戰略,堅定不移發展全域旅游,努力爭取在推進旅游井噴式增長大框架下獲得優于其它兄弟縣(市)的核心競爭優勢和發展后勁,始終在旅游大發展這場競逐中走在前面,立于潮頭。該縣舉全縣之力,按照全域性旅游、全年性旅游和協作性發展的目標,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會參與、全產業發展、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努力把全域打造成公園、處處打造成景觀、村村打造成景點,不斷補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豐山地旅游的內涵、推精品景點的聯動、拓旅游產業的鏈條,把旅游產業培育成引領群眾脫貧奔康的“幸福助推器”和遞給世界的“迷你靚麗名片”!

      稻城游客接待量從2014年的50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415.51萬人次,年均遞增50%以上,旅游綜合收入從2014年的3.5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41.44億元,年均遞增70%以上。旅游業對稻城GDP的貢獻已超過50%,旅游稅收已占稻城稅收總收入的70%以上,旅游收入對全縣農牧民的增收貢獻已超過60%。

      創建旅游名縣 奏響波瀾壯闊的唯美樂章

      為高質量、大手筆、全方位推動天府旅游名縣建設,稻城舉全縣之力,建立由縣委書記和縣長雙掛帥指揮,全縣上下共同參與的創建機制,在縣域內打響了一場沖鋒攻堅戰。

     多元融合,打造精品。稻城縣優化市場布局,瞄準國內外市場等個性化旅游需求,錯位培育觀光避暑、民俗體驗、山地旅游、休閑康養等多元業態,推出“陽光、溫泉、冰雪、神山、星空”等八大旅游產品,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玩雪的四季旅游市場,實現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封閉循環向開放融合、粗放低效向精細高效、點狀獨立向帶狀集群等9個轉變。以“旅游+生態”,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實施林旅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濕地)”工程,以打造“景觀化、景點化”的生態濕地為目的,建成金珠省級濕地公園。以“旅游+體育”,打造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舉辦四川甘孜山地旅游節,連續三年舉辦Skyrunning天空跑龍騰亞丁國際性賽事,已吸引上千名全球頂尖選手參賽,國際美譽度進一步提升。以“旅游+科技”,打造世界天文旅游目的地,配合中科院建設大科學裝置,新建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子午工程二期圓環陣太陽風射電成像望遠鏡、軍民融合1.8米光學紅外望遠鏡、FY一4A衛星對月觀測系統基地等重大項目,全力打造天文主題公園。

       完善設施,塑強品牌。強化內外交通保障,陸續新增稻城至廣州、瀘州、西安等航線,年內航線將開通至9條;全面完成海磨路、俄安路工程建設;完成G227線稻城段主體工程建設;開工建設赤土、木拉旅游綜合服務體。完善旅游景點沿線導視系統,全縣旅游集散中心、停車場、汽車營地等功能健全,自駕游、自助游服務體系完善。建成亞丁演藝中心,成功發掘打造大型文化歌舞劇《亞丁·三怙主》;建成亞丁非遺主題社區;建成亞丁仁村新游客中心。

       稻城品牌效應日益凸顯。與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平臺合作,2018年抖音平臺與稻城有關的視頻播放量達17.4億,位居全國縣域排名第二名。2018年抖音熱門貧困縣景點Top10中稻城亞丁景區排名第一。稻城縣榮獲“國家綠化模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四川省生態文明示范基地”稱號,成功創建高品質國家4A級景區和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特色小鎮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省級地質公園和省級濕地公園2個、3A級旅游景區4個,縣級以上文保單位212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亞丁成功入選“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和2018年“四川十大冰雪旅游目的地”,并以96.2分通過國家5A級景區景觀資源與景觀質量省級評審。

      優質服務,強化監管。狠抓服務軟環境改善提升,3年來累計完成15期2000余人次的旅游人才和各級服務人員培訓,稻城亞丁景區榮獲四川省“民族地區旅游人才培養開發示范基地”榮譽稱號。實施90戶鄉村民宿達標戶建設,完成4個“旅游扶貧示范村”和3個農旅融合示范村建設,全力滿足游客對特色鮮明、溫馨舒適等游覽住宿服務的需求。狠抓市場監管,不斷完善旅游市場監管體系,建立旅游綜合執法隊、旅游應急救援隊,新設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建立健全旅游投訴處理和安全管理機制。加大市場常態化整治力度,堅持從嚴施治,積極推進“樂善稻城放心舒心消費城市”建設。近年來,未發生較大旅游安全責任事故、重大旅游投訴及重大負面輿情,游客滿意度保持在90%以上。

      創新引領,亮點紛呈。搭建智慧旅游平臺,投入7740萬元,建成智慧稻城旅游管理平臺和亞丁大數據中心,形成核心景區電子化追蹤服務新格局。亞丁景區成功入選《互聯網周刊》“2018智慧景區百強排行榜”前十名。建設特色旅游街區,投入資金上億元,大手筆建成多業態集聚的亞丁天街,開展民俗表演、美食樂享和特色商品展售等。創新旅游扶貧實踐,出臺《稻城亞丁旅游門票分紅制度》,每年拿出固定比例的門票收入,補貼分紅亞丁保護區內4個鄉鎮農牧民,實現景區與社區、景區與原住民和諧發展。目前已累計發放各項補貼資金5325萬元,受益農牧民群眾9000余人。打造旅游扶貧樣板,2018年稻城縣麻格同村成功入圍“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減貧案例”,為藏區精準脫貧提供了可操作、可復制的樣本和典范。創新廁所革命,通過“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三位一體的“廁所革命”,全覆蓋建設以微生物降解、無害化自動處理的泡沫封堵環保廁所。亞丁景區獲得“中國旅游景區‘廁所革命’培訓基地”和廁所革命“全國示范點”榮譽稱號,其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雒樹剛部長的充分肯定。

     “又是一年春風綠,而今稻城展新顏。名縣風光無限好,處處絕景任君游”。稻城如浴火鳳凰,大放異彩,一份獻給世界的驚喜大禮正等您駕臨查收……

     



  • 上一篇:踏青賞花出游高峰折射優化供給推動旅游升級大空間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