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5月20日
茶扎鄉手工藝合作社出品的泥塑。
◎本網記者 張嗥 文/圖
威武的戰馬、栩栩如生的表情,甘孜縣茶扎鄉“東讓燃谷”藏文化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合作社制作的格薩爾手工藝品讓人眼前一亮。難以想象,看似普通的黃泥土,經過泥塑師們的巧手雕塑,變成了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泥塑作品。
“當年格薩爾王在降妖伏魔、除暴安良時,在我們鄉境內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格薩爾王的大將叱咤風云,征戰四方。后來,我們鄉上有兩個手工藝大師,他們用泥塑和繪畫的形式,記錄了格薩爾王的豐功偉績。從此,格薩爾文化元素的泥塑和唐卡手工藝便代代相傳。”
“東讓燃谷”藏文化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合作社泥塑師白瑪俄日說,在精準脫貧中,茶扎鄉通過傳承格薩爾文化手工藝,研發了具有格薩爾文化元素的文化產品。
格薩爾文化元素的唐卡、泥塑是茶扎鄉最有特色的手工藝品,深受游客的喜愛。
“格薩爾王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戰,統一了大小150多個部落,嶺國領土始歸一統,是藏族人民引以為自豪的曠世英雄。而我們鄉上不僅代代傳承格薩爾王元素手工藝,還具有濃厚的格薩爾王文化。”說起茶扎鄉的格薩爾文化遺跡和傳承,白瑪俄日滔滔不絕。
據他介紹,茶扎鄉是我州深度貧困區之一,過去老百姓連溫飽都成問題,保護文化、傳承文化力不從心。
隨著我州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文化在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作用越來越巨大。而茶扎鄉傳統民族手工藝傳承卻異常艱難。白瑪俄日告訴記者,過去茶扎鄉的唐卡大師和泥塑大師只是在村民搬新家時才制作,將其作為家居裝飾,民族手工藝既不能解決溫飽,也掙不了多少錢,傳承民族文化一度非常艱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歷史進程中凝聚下來的優秀文化傳統,決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成落后的東西。我們茶扎鄉有這樣優秀的傳統手工藝,這是我們的財富,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傳承好,走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子, 實現文化惠民。”茶扎鄉黨委書記洛絨降措說,為了保護傳統民族手工藝文化,2018年茶扎鄉成立了“東讓燃谷”藏文化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方式,為手工藝人施展才華搭建平臺,讓精美的手工藝品走進旅游市場,同時帶動更多的村民學習和傳承泥塑、唐卡繪畫技藝。
今年年初,“東讓燃谷”藏文化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合作社已開發創作以格薩爾文化元素為主的工藝品32種,這些工藝品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
5月9日,重慶游客劉海波到達通瑪草原旅游,迷人的草原風光、獨特的藏文化,讓他流連忘返。無意間,他走進茶扎鄉政府,“東讓燃谷”藏文化傳統手工藝品讓他耳目一新。他說,他欣賞美輪美奐的高原風光,他還格外關注當地的民族文化。格薩爾文化是歷史悠久、在世界上都有很高聲譽的優秀藏族文化,甘孜州很多地方都有格薩爾文化遺跡,很多縣都在挖掘和保護格薩爾文化,但以格薩爾文化為主題的泥塑和唐卡制品,他還是第一次看到。“我打算買一部分泥塑和唐卡作品,帶回去擺放在房間里,既有文化氣息,又可以向朋友講述格薩爾文化。”劉海波說,他在“東讓燃谷”藏文化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合作社購買了3000多元的手工藝品。
據白瑪俄日介紹,目前,“東讓燃谷”藏文化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合作社制作類型分為純手工和半手工制作,純手工藝品用當地黃泥和特有藏藥水長達三個月時間精心制作而成,產品能發出淡淡的香味,以游客和藏商收藏愛好者為對象,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半手工藝品主要針對有一定文化修養的游客,自己收藏或送親朋好友,具有較高的紀念價值,賣出工藝品的收益都是茶扎鄉的集體經濟。
保持手工、傳統制作工藝,既能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又能促進集體經濟持續增長,還能傳承發揚民族手工藝。白瑪俄日告訴記者,如今,合作社通過招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學徒,在傳授技藝的同時,合作社還發放生活費。“合作社成立后,我們通過線上、線下拓寬了銷售渠道,這些學徒掌握了傳統手工藝制作技術后,通過手工制作,能夠增加收入,既打開了市場,也可以實現致富。”
今年9月,格薩爾機場將迎來通航,茶扎鄉的手工藝品銷路將更為寬廣。洛絨降措介紹,下一步,茶扎鄉將走上文旅融合的路子。
“我們特別重視傳統手工藝保護,通過前期開發制作,手工藝品有了一定的銷路,讓村民嘗到了加工手工藝品的甜頭,也激發了村民學習、傳承、保護民族手工藝的熱情和興趣,我們打算通過有關部門,把格薩爾文化手工藝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了解格薩爾文化。”洛絨降措說。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