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旅游 >> 旅游資訊 >> 瀏覽文章

魅力文創走俏旅游市場

甘孜日報    2019年06月24日

看得見的甘孜 帶得走的文化

寸潤炳在打造印經院模型。

德格印經院模型。

州民族博物館文創產品“提梁羊壺。”

1:5000比例的德格印經院模型和實物。

    ◎本網記者 謝臣仁 文/圖

       潔白如玉的海螺茶壺、妙趣橫生的提梁羊壺、沉積傳說的“寶藏密匙”、古樸奇特的阿西土陶 ……6月22日,走進甘孜州民族博物館文創產品展廳,琳瑯滿目的文創產品讓人眼花繚亂。

     “這些產品都被預定了,熱銷斷貨是常事。”州民族博物館館長湯勇不無得意地說,州民族博物館推出的一系列文創產品,正越來越受到市場認可和接受。

       州民族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走俏”正是我州文創產品發展的縮影。我州著眼全域旅游,挖掘文化資源,開發創意產品,助力全域旅游,讓甘孜文化成為帶得走的禮品,讓游客把圣潔甘孜“拎”回家。

      精致為要  讓人拎得動帶得走

     在州民族博物館文創產品展廳里,一個精巧的蓮花鎏金銀壺讓人頓生“憐惜”。來自巴中的游客李連芳說:“在我的印象里,藏區的物件都是五大三粗的,在這里我見到了不一樣的物件,這壺太乖了。”她立刻預定了一個。

    “確實,為了實用,我們藏區一些傳統物件給人以‘粗大笨’的感覺,我們在文創開發中,結合現代審美理念的轉變,考慮到游客方便攜帶,在不改變物件鮮明特點的前提下讓物件‘俏’起來、小起來。”湯勇說,我們的文創產品要讓游客拎得動帶得走,這是首要前提。

       始建于1729年的德格印經院又稱三和·吉祥巴宮,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的盛名,總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000余平方米,199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偌大的德格印經院你能不能“請回家”?不能。那現在,你能把徳格印經院“請回家”了。2016年,德格手工藝人寸潤炳按照德格印經院原型,以1:5000的比例設計和制作完成了“德格印經院立體擺件”《三和·吉祥巴宮》。

      談起制作初衷,寸潤炳說,德格印經院是德格的“標志建筑”,也是甘孜文化的“形象大使”,經常聽游客問有沒有德格印經院模型賣。他就萌生了想要打造德格印經院的想法,2015年下半年,他開始著手實施計劃。他翻閱了大量關于印經院的文獻資料,走訪了資深學者、高僧大德、藏式建筑工匠,上百次走進印經院實地勘測、記錄,期間更是邀請了德格縣攝影協會的老師從各個角度拍攝印經院照片,照片數量超過一千張。

      經過半年的設計、修改、創作,德格印經院立體擺件終于制作完成并面世。復制模型的布局、結構與世紀建筑完全一致;主體材質的選擇、顏料色彩的搭配等方面都要盡可能的還原印經院的真實。

      從2016年至今,寸潤炳打造出15座銅胚、鎏金、礦物顏料著色的德格印經院模型,已經售賣7座,剩下8座已經有商家訂貨,將在下月取貨。“每座售價一萬八千元,已制作的全部賣出,又有4座的訂單。只要是好東西,肯定有人會買。”寸潤炳說。

     文化為魂 讓人看得到圣潔甘

      改變物件“大小”并不是丟掉物件的文化精髓。“甘孜文創產品的精髓在甘孜文化,在一看就知道它是甘孜的,具有濃厚的甘孜文化元素。” 藏藝通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行政助理格桑達美說,甘孜文創產品開發必須依托甘孜文化保留優良的甘孜文化元素,藏藝通多年來堅持傳統手工藝制作,所生產的文創產品“不忘根本”。

    “甘孜文化底蘊深厚,這讓甘孜文創產品開發有著肥沃的土壤。”甘孜州全境文化產業發展公司運營總監梅小恩說,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產物,其流傳需要真實物質予以承載。而文創產品作為其中最具穿透力與持久力的載體,在現代社會中進一步發展,擁有著影響大眾心智與情感的力量。

      盡管擁有大量優秀文化基因,但過去甘孜的表現似乎并不盡如人意。“你看以往的旅游景點,旅游紀念品不是寧波的圍巾,就是安吉的竹制品,這讓我們很汗顏。”湯勇說,由于歷史與地理原因,甘孜州形成德格文化圈、嘉絨文化圈、木雅文化圈、漢藏商貿文化圈、游牧文化圈、帕錯文化圈、彝文化圈等多個亞文化圈,從而使其文化呈現絢麗多彩的區域性特點。這是甘孜的文創的“富礦”,必須開發,不然是“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文創產品是藝術衍生品,它是利用原生藝術品的符號意義、美學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對于原生藝術品的解讀和重構,通過設計者自己對于文化的理解,將原生藝術品的文化元素與產品本身的創意相結合,達到最佳效果,形成的一種新型文化創意產品,而不是‘照著葫蘆畫樣樣’。”湯勇以州民族博物館開發的文創產品“神山金鑰匙”來舉例。“神山金鑰匙”取意于我州得榮翁甲深山傳說,相傳這里有把金鑰匙,只要找到了,就能開啟藏區108處圣地門戶尋到寶藏。“神山金鑰匙”以六字真言的首字“嗡”字為創意,一把金屬鑰匙掛件上一個鏤空的“嗡”字,另有108個微小“嗡”字鋪底,相映成趣,讓古老傳說在小小掛件上活起來。湯勇說,“可以說,每個文創產品背后都有一個故事,它代表甘孜悠久歷史、蘊含甘孜豐厚文化。”

       實用為徑 讓人不是買了“閑置品”

       文創產品是否是高高在上?“文創產品必須接‘地氣’、 顯‘靈氣’,才會有‘財氣’。” 藏藝通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呷布認為,文創產品也是商品,要實現藝術性和實用性有機統一,必須符合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并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進而激發起人們對文化的濃厚興趣。因此在開發文創產品時更需要考慮人們的消費狀況,根據市場的需要搭建多元的消費平臺,以滿足消費者線上線下的購買愿望,并力爭讓文創產品成為“日用品”,走進尋常百姓生活中。

      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創產品要接地氣更要有“財氣”。藏藝通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就請來英國創意公司,挖掘藏族傳統手工藝文化精華,設計出國際性文創產品,受到國內外游客的青睞。呷布說,旅游文創產品的核心則是“文化”,但能實用,因此,文創產品代表著一個地方的文化形象,它不僅能帶給游客無盡的美好回憶和紀念,更是與游客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更能獲得游客的認同感,激發購買欲,從而能將當地的歷史與文化撒播到五湖四海的各個角落。

      我州是旅游大州,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旅游不再是“坐坐車、拍拍照”,而是升級到了更深層次的文化與生活體驗,這樣,文傳產品就成了我州旅游開發的一大載體。湯勇說,現在正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這為我州文創開發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將康巴民族傳統元素融入當代生活,正是迎合了消費升級背景下的全新文化需求。而消費文創產品,不僅讓消費者體驗文創,而且也由一次性消費變成了長遠性消費。

      我州文創產品開發已探索一條內涵深化整合、外延融合帶動的“文旅商融合發展”新路徑,形成跨界融合、共生共榮的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文創的外延在不斷擴張,文創與商業、旅游融合發展將成為產業發展新趨勢和轉型新方向,文創產品已經成為“文化主題+創意轉化+市場價值”三特點的物質化產品。這些產品在國家級、省級各類大賽評比中多次獲獎,具有良好的市場口碑和專業評價。

      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劉洪表示,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文創產品開發,我州文創產品開發將進一步以傳承、弘揚、發展甘孜文化為已任,以工匠精神精雕細作,以開放的胸懷求新求變,打造出一系列工藝精良、風格獨特的優質產品,讓圣潔甘孜的匠心之作助力旅游發展,與世界一起分享甘孜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

  • 上一篇:道孚凍坡甲從“好風景” 到“好錢景”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