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2019年08月19日
從康定城區沿國道318線東行,到達姑咱鎮后駛向省道211線,約1小時后便來到孔玉鄉。隨后,沿蜿蜒的盤山公路一路前行,越過“二十八道拐”后,到達色龍。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眼前的色龍村,仿佛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色龍,藏語意為“藏匿深山的村莊”。
“過去村里很閉塞,進山的路只有一條。到處坑坑洼洼,一般的車根本開不進來?!鄙埓宕迕耜惤ㄇ喔嬖V記者,到了雨季,進山的路常常被山洪沖毀,外面的人進不來,里面的人也出不去?!按謇锏囊恍├先?,一輩子也沒出去過幾次?!?/p>
“路沒通的時候,趕場去鄉上,下山的小路至少得走三個小時,運輸全靠人背馬馱。”講起過去村里的窮苦,71歲的駱敏秀感慨地說,那時只能算勉強糊口?!?0年代,我們家里20個人掙工分,一年全家才有200塊錢。后來實行包干到戶,日子慢慢好點了?!?/p>
2014年,當地終于修通了通往外界的色龍隧道。此前,色龍村村民的收入主要靠把花椒、核桃背到山下販賣和挖蟲草所得。
“交通條件改善以后,村里通過政策扶持修建起了羊肚菌種植基地,3年人均純收入增加了2000余元,生活漸漸有了起色。”村民陳建青說,讓他沒想到的是,村里原生態的自然環境竟吸引了不少外來游客。
地處大渡河東岸的色龍村,是康定市首批重點打造的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去年8月以來,色龍村按照“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的規劃,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布局,對民居進行風貌改造,計劃讓當地村民吃上生態旅游這碗飯。
讓村民們意外的是,政府投資400萬元,最先建設的是生活污水處理系統。
“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改變了色龍,每家每戶的吊腳樓廁所被改造成景觀,廁所功能被新建的衛生廁所取代。廚房垃圾統一由村里專人收集,污水經地下管網進入生活污水處理站;生豬等牲畜糞便集中在化糞池作有機肥處理,糞水同樣進入污水處理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孔玉鄉黨委書記賀冬看來,發展鄉村旅游,既要改善當地的居住條件,也要保護好綠水青山。只有環境好了,色龍的發展才能長久。
除了“廁所革命”,游客更加感到驚嘆的是,在色龍村看不見一根電線桿。
“色龍隧道中有135臺全息投影設備,村里安裝超過34000米的LED燈帶和多達3200盞洗墻燈。同時,全村‘五線下地’。放眼全國,這種‘配置’在村寨中比較少見?!鄙埓遴l村振興項目規劃設計師陳建青表示,他們要在力求保留色龍村原貌的前提下,打造田園農業,實現傳統文化與旅游結合,規劃建設云海酒店、溫泉酒店、體驗酒店,將多戶民房改造為高端民宿。同時,實現網絡全覆蓋,為建成智慧鄉村打下基礎。
如今,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色龍村,成為城里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敖衲晡逡黄陂g試營業,接待游客1200余人次,留宿旅客110余人次,收入38029元,其中餐飲27829元,民居接待10200元,收入了鄉村旅游的第一桶金?!贝逯Р繒涥愑缽娞寡?,目前色龍村已完成鄉村振興一期規劃建設工程量的70%,“我們嘗到了‘旅游飯’的甜頭,今后將以生態觀光、康養度假、民俗風情體驗為主,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游、生態游、農事體驗游等產品,延伸出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