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巴歷史 >> 瀏覽文章

探索格薩爾文明之旅(二十八)

甘孜日報    2016年06月27日

    盡管我們一再強調對旅游資源進行保護的重要性,然而,隨著旅游業這一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對旅游資源依然構成相當程度的威脅,眾多的旅游資源已經明顯地出現衰敗現象,如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僅風化的損毀度就令人咋舌,因風化所產生的碎屑體積就高達5萬立方米,以1000年計算,每年損毀就高達50立方米,也就是金字塔的表層每年損耗達3厘米,這樣的現象呈現出保護的緊迫性。同樣,我國的敦煌壁畫和雕塑也呈現出不可低估的損毀現象。大家知道,在我州,格薩爾文化藝術表現之一的壁畫和石刻、雕塑等,依然遭受風化的嚴重破壞,很多藝術品依然在露天遭受風吹雨蝕。如石渠洛須境內的格薩爾文化石刻,盡管富有較高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然而,因其在野外日曬雨淋,其損毀度依然有增無減。在色達年龍的石刻同樣存在這樣的現象。
    不僅如此,由于尚未形成規范的旅游產業形態,對格薩爾史詩旅游資源的保護中,依然遭受嚴重的人為破壞,加之基礎設施和交通設施的無序開發、景區管理的缺位現象、游客的涌入等,都不同程度地給旅游資源導致破壞。
    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旅游資源的衰敗和環境的不斷惡化,直接威脅著旅游產業的有序發展,我州的格薩爾史詩旅游資源也一樣面臨著這樣的困境。因為,我們對這樣的形勢不能等閑視之,必須采取有效措施。
    解剖對旅游資源破壞的眾多因素,從總體上分析,不外乎有自然和人為兩大類破壞因素。
    先討論自然因素,因為所有的旅游資源都應歸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卻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無論哪一類變化和發展,都會導致旅游資源的衰敗,當我們對其進行深入探討的時候,可以把這種影響分為突發性和緩慢性兩類破壞。突發性破壞,是指地震、洪水、山體滑坡、火山爆發以及戰爭爆破對旅游資源造成的災難性破壞。相反,諸如日曬風吹雨淋等則是緩慢性破壞。無論突發性還是緩慢性,都會對格薩爾史詩旅游資源形成強大的破壞力,都是我們在規劃格薩爾史詩旅游景點時要盡力避免的,只是要使破壞度降到最低。
    再來討論人為破壞,對旅游資源的人為破壞因素很多,其破壞程度往往超過自然衰敗的程度,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這種破壞現象,大體可分為建設性、生產性和旅游產業發展性三大類。
    一是建設性破壞,包括工程建設、城市建設和旅游景區建設等。如瀘定嵐安,原本其淳樸的鄉村建設已經形成了富有魅力的泥墻青瓦木框架風格,然而,由于缺乏發展眼光,竟然在村落建設中修建了水泥房,使難得的鄉村古樸建筑風格遭至破壞。這種現象在德格阿須和八幫、石渠洛須、新龍拉日馬等諸多鄉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我州格薩爾史詩文化資源分布比較密集厚重的很多地方也因工程和城市建設招至損傷。更有甚者,由于沒有對該地區的格薩爾史詩旅游資源進行準確的定位,對文化內涵缺乏整體把握,在進行景區建設的過程中,導致建設與文化風格格格不入,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現象。
    二是生產性破壞。在我州,生產性破壞主要指對旅游環境的污染,即對環境的破壞。我州的旅游資源,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環境優美和文化奇特,正是這一特征吸引著游客,然而,由于管理上的缺位和環境保護意識的缺失,導致部分景區環境遭到污染,給游客帶來不良影響。再就是對本地區的文化特征缺乏歸納與整合,缺乏主題,在認識上沒有形成合力,使整個旅游產業鏈缺乏融合力。
    最后是旅游活動對景區的破壞。很多景區景點,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對游客缺乏約束措施,尤其對珍貴文物、遺址遺跡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游客在欣賞過程中,可以隨意觸碰玩弄等,不同程度地導致損毀。
    
  • 上一篇:康定到甘孜要走幾天?(四十七期)
  • 下一篇:臘月山剿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