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文欽在看書。
1954年胡文欽老在雀兒山埡口。

1959年7月11日甘孜州交通局第一期駕訓班合影。

工作照片。

胡文欽在培訓藏族駕駛員的工作照片。

培訓駕駛員的工作照片。
■記者 馬建華 文 胡廷輝 圖
人物檔案
胡文欽 生于1929年元月,重慶市人,1946年至1948年為國民黨汽車第六團六連駕駛兵;1948年底至195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汽車一團六連三排九班班長。先后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京、滬、杭戰役和解放上海、解放西北、解放新疆戰役,榮立二等功一次。1952年3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汽車學校任教,培訓抗美援朝學員。1952年4月至1957年在西康運輸公司擔任駕駛員;1958年后,先后在甘孜州交通局、康定運輸公司、瀘定汽修廠工作,為甘孜州培訓了首批客車駕駛員,為甘孜州交通運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聆聽彭德懷司令員教誨
6月20日,記者來到瀘定縣武裝部叩開胡文欽老人的房門時,他正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連續劇《彭德懷元帥》,彭德懷元帥戎馬倥惚的一生讓老人十分崇敬和敬仰,尤其是描寫解放戰爭那幾集劇情,讓老人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因為他參加過其中的很多場聞名中外的戰役。
青少年時期,胡文欽對汽車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1945年底,抗戰結束后,回到重慶的遠征軍開回了各種各樣的汽車。每天胡文欽都要去停車場東瞧瞧西望望,渴望成為一名汽車兵。胡文欽對汽車的癡迷,感動了遠征軍戰士,在他們的耐心指導下,胡文欽很快熟練地掌握了汽車駕駛技術,急需汽車兵的國民黨部隊把他招入汽車第六團六連。
1946年6月,解放戰爭爆發,國民黨部隊節節敗退。1948年底,胡文欽終于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由于駕駛技術純熟,而且還懂得汽車修理技術,他擔任了華東野戰軍汽車一團六連三排九班班長。汽車兵主要承擔向前線運輸兵員和戰略物資的任務,在運輸過程中,運輸車輛在敵機的狂轟濫炸中穿行,汽車兵隨時都有可能犧牲。1949年4月20日,在渡江戰役中,胡文欽駕駛的汽車被開到了一艘大船上,呼嘯而來的炮彈落在江面,巨浪騰空而起,不時有戰友被炮彈擊中犧牲,渡江戰役遭遇了敵軍大規模的炮轟。“在槍林彈雨中,戰士們都不怕犧牲,既然來當兵,早就做好了犧牲的心理準備,大不了戰死疆場”。談到慘烈的戰爭,胡文欽心情很平靜,他們從揚州下長江,到了鎮江上岸,為解放上海做好了充分準備。
“在解放戰爭中,我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京、滬、杭戰役和解放上海、解放西北、解放新疆等著名戰役,運輸部隊是前線戰場的生命保障線,生死考驗無處不在。隨時可能會遇到敵人伏擊和敵機轟炸”。胡文欽告訴記者,一旦發現敵機,坐在汽車頂上的戰友會及時提醒,就在敵機開始俯沖準備投彈或射擊的一瞬間,他立即采取緊急剎車,敵機射出的子彈距離汽車僅一米左右,就這一米的距離,戰友們躲過了“鬼門關”。
敵機剛飛過,胡文欽和戰友一道在汽車后燃起一堆火,給敵人造成汽車被擊中的假象,成功躲過了敵機的轟炸。胡文欽摸索出來的躲避敵機轟炸的經驗在運輸部隊中被廣泛推廣應用。胡文欽擔任汽車兵期間,出色地完成了急難險重的運輸任務,榮立二等功。至今,胡文欽依然記得敵機的型號是B-25。
上海解放后,胡文欽所在的運輸部隊從上海出發,運輸戰友到福州,經黎陽集中后到了西安。然后到了蘭州。
解放大西北后,運輸部隊擔負前往新疆的運輸任務。“新疆條件很艱苦,要經過沙漠地帶,窮八站、富八站、不窮不富還有十八站,同志們肩負的運輸任務是艱辛而光榮的,新疆人民需要你們,我們的前方將士們需要你們,拜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把我們的戰士安全送到新疆去。”彭德懷司令員的講話至今猶在耳畔。彭德懷司令員給胡文欽的印象是穿著簡樸,話語不多,但很和藹,如果不是會議主持人介紹,他根本不相信眼前的首長就是彭德懷司令員。
胡文欽他們從甘肅酒泉出發,將第一批部隊運送到烏魯木齊,第二批運到伊利,第三批運到庫車和哈什。10天一個來回。路途遙遠,為預防遇到敵人伏擊,部隊給汽車兵也配備了武器。路途最困難的是缺水,要裝三內胎水才夠飲用。還發了枸杞,口渴時才吃。
解放戰爭勝利后,爆發了抗美援朝戰爭。胡文欽來到蘭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汽車學校任教,專門培訓抗美援朝汽車兵,將自己積累的汽車駕駛技術和汽車維修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戰友。他告誡戰士們,抗美援朝運輸保障更為艱險,掌握精湛的駕駛技術才能保障戰友和戰略物資的安全。學校每期培訓學員2000人,經過嚴格考核后,胡文欽等人將汽車兵送到中朝邊境安東,看到戰友們開著汽車入朝作戰。
“我雖然沒有參加志愿軍,沒有入朝作戰,但我們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汽車兵入朝作戰,為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胡文欽自豪地說。
往事如煙,歲月如歌。70年前開始的那段軍旅生涯,胡文欽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縱橫馳騁大半個中國,作為一名經歷過戰火洗禮的戰士,胡文欽思緒萬千:“每當看到戰友在自己身邊倒下犧牲,看到戰友因傷致殘,我就心如刀絞。離休后,我居住在瀘定,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每天早晚鍛煉我都要經過瀘定橋,看到瀘定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作為一名老兵,我為戰友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感到由衷欣慰”。
甘孜藏區交通運輸事業的締造者
“明年雅康高速瀘定段有望建成,天塹變通途,暢通甘孜的夢想即將變成現實”。6月22日,胡文欽在兒子胡廷輝的攙扶下,來到正在建設中的瀘定興康特大橋,凝望著高大的橋墩,老人喃喃自語。
1952年4月底,胡文欽轉業回到重慶市,時任重慶市副市長胡志昂希望胡文欽到小車班去工作,或者去當汽修廠廠長。胡文欽卻要求到西康運輸公司工作。
1952年10月20日,胡文欽駕駛“大道奇”汽車從雅安到康定。這是他第一次到康定,到新溝途中,有一地名叫“鬼招手”,一根長約15米的木棒橫跨在懸崖上,傍山險巖,下面是幽深恐怖的河谷,汽車半邊輪子懸在空中,既要防止貨廂掛住巖石,又要防止輪胎失去重心墜下懸崖,對駕駛員來說,這是一次生與死的考驗。胡文欽取掉棚桿,根據目測和豐富的駕駛經驗順利通過。他見過由于駕駛員操作不當引發車毀人亡的悲劇發生。由此,胡文欽建議對棚桿構件進行改造,避免巖石掛壞篷布發生險情。
胡文欽從雅安到康定、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最后到西藏昌都,車噸月從1000噸公里提高到2000噸公里,每年都是運輸公司生產冠軍,獎旗就拿了一大捆。
1954年4月中旬,胡文欽和李鳴九駕車到達雀兒山,突遇暴雪,積雪超過了車廂,汽車無法動彈,他們只好在車里過夜,這一堵就是5天。胡文欽被大雪刺傷了雙眼,紅腫流淚,疼痛難忍,用了眼藥水才見好轉。
1958年,胡文欽調入甘孜州交通局任技術員、駕駛員,并培訓了甘孜州學員。從此,胡文欽與甘孜州交通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全州第一批大車駕駛員便師從胡文欽。這期間,胡文欽參與了康定汽車運輸公司、汽車17隊、53隊的籌建工作。
胡文欽對汽車構造原理了如指掌,每次車禍救援現場,汽車修理現場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作為一流的駕駛員和技術員,在“大躍進”期間,胡文欽設計制造了兩輛木炭爐發生器,利用木炭燃氣來行車(當時汽油供應十分短缺);17隊發電機組是蘇聯造,曲軸易斷,胡文欽改變其結構設計,自己繪制構造圖,并指導加工,解決了17隊的用電問題;為17隊設計制造大吊車,節省了人力物力。
1975年后,胡文欽擔任瀘定汽車修理廠副廠長、工程師。他利用衛星原理、作用與反作用力和射流技術,自己設計制造了自動堿水清洗汽車零件裝置。
1986年修建康定縣金湯河口大橋時,胡文欽認為,用15噸汽車停滿全橋,就是橋的荷載總數,它只是定量要求,可采用工字鋼結構橫梁吊架,以6根工字鋼,貫穿全橋,車道4根,兩邊各一根,單層式結構滿足承載要求。胡文欽的這一建議得到采納,并節省了許多工料,受到省交通廳領導好評。
在汽車修理廠,無論是美國造汽車,還是日本、蘇聯產的汽車,對于每一個汽車配件,胡文欽都認真鉆研,對汽車構造原理爛熟于胸,而汽車廠和汽車隊的組建,從圖紙繪制到功能布局,胡文欽都事必躬親,填補了多項州內汽車修理和駕駛技術的空白。
如今,離休在家的胡文欽依然關注甘孜州的交通事業發展,通縣油路建設、農村公路建設、交通三年攻堅,雖然不能親自到寬闊的高原公路去走走看看,但通過在州交通局工作的兒子胡廷輝拍回來的照片,老人欣喜地看到了甘孜州交通事業的巨變。
老人已經88歲高齡,仍然學而不倦,筆耕不輟。先后出版了《我心中的毛澤東》和《風雨高原六十載》兩本書。堅持讀書和寫作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采訪中,記者得知,博學多才的胡文欽僅讀過三年小學,卻能夠知曉汽車構造、汽車修理、機械原理、金屬工藝、機械零件、機械制造等,胡文欽平靜地說,這得益于在部隊學習文化知識和自己長期堅持自學,并善于在實踐中摸索,勤學善思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