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璀璨畫卷 鄉城上演生態藏鄉田園夜曲

甘孜日報    2017年10月13日

     

    夢幻家園。

      

    詩畫家園。

      

    田園夜曲。

     

    憧憬未來。

      

    純美的愛情故事。

      

    田園放歌。

     ■張皓瑜 本網記者 李婭妮 劉小兵 文/

    “藏房白,瘋裝美,祈福金秋夜,千杵萬搗聲陣陣,田園彩云追月……”1011日晚,鄉城縣青德鎮白龔村內,山歌悠揚,笑聲回響,層層麥稈隨風蹈浪,天際飄來曲曲清亮的情歌,陌上舞動個個搖曳的身姿……它們無不述說著人與自然的溫情、純美浪漫的愛情、呼之欲出的鄉情。

    19時30分許,一場名為《夢中的香巴拉》的大型實景歌舞劇首演點亮了今夜鄉城,同時也開啟了四川省第八屆鄉村旅游節暨鄉城縣首屆白色灌禮節的大幕。一幅“生態藏鄉田園夜曲”的璀璨畫卷在1700多名觀眾的眼前徐徐展開。

    據總導演汪甲介紹,集結省州頂尖創作團隊,歷時3個多月傾力打造出的《夢中的香巴拉》是我州乃至全省首創的大型田園實景情景歌舞劇目,它的誕生或將成為填補藏鄉田園文化駐場演出空白的金牌旅游產品。

    該劇依托香巴拉鄉城特有的自然山水,融合菩提文化、生態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鍋莊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借助現代光影科技,將藏鄉田園的生態魅力、歷史遺韻、民俗風情融入整個舞臺。

    68畝的藏鄉土地化身超視覺實景舞臺,138名本土演員及青德鎮村名勇“挑大梁”,鄉城人演繹鄉城文化,沒有明星大腕同樣異彩紛呈。

    在時長近2個小時的原生態視聽盛宴中,他們的歌聲舞姿在燈光輝映下與田園山色交融,以山川神祗和自然風物為畫,以民俗儀式和歷史傳說為詩,以“凈土田園”講述著香巴拉鄉城的氣質和底蘊,加之全程多處運用聲光電影以及3D全息技術,用“科技+實景”的絢麗舞美演出,為現場觀眾打造了集“聲、光、影、園、田、焰”于一體的極致體驗。

    民族歌舞的音畫形式,獨到的審美民俗語言,生動詮釋了“凈土香巴拉·田園白藏房”厚植的“香巴拉王國”文化。

    參加旅游節的嘉賓及媒體朋友紛紛表示,本地元素與現代科技融合,宏大的場面、感人的故事、演員們精湛的表演讓他們嘖嘖稱嘆,念念不忘。

    來自云南省社科院的研究員楊福泉在觀看了本次實景劇后深表贊嘆:“該劇在鄉城縣田間地頭演出,演員全在鄉村招募,所有的歌舞音樂都發掘自鄉城的民間音樂,鄉城縣鄉村民眾能歌善舞者多。”而來自臺灣的游客杜威則感觸頗深地表示:“一直對香巴拉秘境充滿憧憬和期待,這次到鄉城完全沒想到能以田壩實景劇的方式了解香巴拉恢宏秘境文化的內涵,看完終于明白鄉城為何被叫作夢幻香巴拉,不虛此行。”

    《夢中的香巴拉》共有一序四篇章——“菩提緣篇”、“白色灌禮篇”、“婚禮篇”、“蒙乖節篇”情節緊湊、動人心弦,以大手筆、大制作、大陣容為白色灌禮節注入新的活力。

    詩意般世代生活在這片凈土的鄉城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生活場景,在該劇目中得以完美再現。這是鄉城人的向善之心所締造的魅力人文,更是優秀的思想結晶物化而成的幸福生活。

    該實景劇《序》極致還原了鄉城農牧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場景:吉祥老人的噠噠馬蹄、爺孫散步共敘天倫、農作物豐收時的談天說地……這一幕幕祥和幸福的畫面,鄉城人的質樸與純潔,愉快與歡喜,在舞蹈中表達,在歌聲中傳遞。

    都說鄉城鳳眼菩提殊勝異常,《菩提緣篇》就將鄉城佛緣深厚的菩提文化搬上了舞臺。“相傳距今八百三十多年前,第一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杜松欽巴蒞臨鄉城講法,他手中捻動的佛珠串,突然斷落,108顆佛珠撒落一地,當撿拾起來卻發現兩粒佛珠怎么找也找不到……”一珠一菩提,遺落的兩粒佛珠化身的男女主公出現在這部實景劇中,動情演繹《菩提舞》《渡姆舞》佛法祈愿場景的震撼,純美愛情故事的空靈都讓現場觀眾交口稱贊。

    在《白色灌禮篇》中,打墻、背土、赤腳、打阿嘎,一群歡快的身影在舞臺忙碌不停,而這就是幸福鄉城人修建白色居所,為白色藏房灌禮的現實場景。據說,每年用特有的白色阿嘎土拌水攪成白色土漿澆灌于墻頭,不僅防水防漏,美化墻體,還寄托著當地百姓神圣莊重的祈福。

    甩袖一聲吆喝,一呼百應前來幫忙,這不是藝術的夸張,而是世代居住在這片香巴拉凈土上的鄉城人,與生俱來的熱心腸。群眾演員用心的演繹,視覺特效隨劇情跌宕變化,共同營造出身臨其境的享受。淳樸的生活氣息,爽直的特有天性,激情的勞作場面……觀眾直呼過癮,“舞臺展現的是藝術更是生活”。

    在煨桑的裊裊青煙中《婚禮篇》啟幕,吉祥老人手拿彩幡,唱誦吉祥辭文,祈求神靈賜福。新郎新娘身著靚麗的瘋裝,菩提結善緣,接受親友的衷心祝福……幸福的味道彌漫在這暮色低垂的田園藏鄉。更為特別的是,本篇章將笑宴文化、鍋莊文化等鄉城民俗融入其中,可謂隆重婚俗儀式的點睛之筆。

    每年春天,鄉城人都會背著經書在田野轉經,這項延續數百年的傳統,被稱作“蒙乖節”。在鄉城,每家都信仰神山、每戶都養護龍樹,人們背著經書,念著經文,沿藏寨農田轉圈以祈愿五谷豐登、祈禱吉祥如意,最后出場的《蒙乖節篇》以《刀舞》《賽馬舞》對蒙乖節場景高度還原。轉山、祈福、賽馬、野餐……田間地邊,處處都有著鄉城人敬重自然、崇尚生態的生存哲學的智慧痕跡。

    最純美的愛情故事,最濃郁的民俗風情,最淳樸的藏鄉人家,最詩意的田園棲居……這里是夢想孕育的地方,這里是生命開始的地方,這里是全世界路過的地方,這里是大自然創造的天堂。

    因為一臺實景劇所以剛好,因為來看的是你所以剛好,鄉城一個被世界眷顧的地方。到凈土香巴拉走一走,博采人文山水精華,感受自然天賜本色,盡在大型實景歌舞劇《夢中的香巴拉》。

    

  • 上一篇:書的故事
  • 下一篇:勸君多讀文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