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1月03日
風情萬種的丹巴佳麗。
聚精會神的觀眾。
游客與丹巴佳麗合影。
丹巴美女。
■本網記者 蘭色拉姆 文/圖
保存完好的古碉群、極具科考價值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及石棺葬墓群、古戰場及紅軍長征遺跡、絢麗多彩服飾的和古樸典雅的鍋莊等均展現著丹巴的獨特魅力,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醉了天下人。
獨領風騷
風情節品牌吸引八方游客
“通過這次的比賽,我對丹巴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丹巴的明天更加美好。”10月27日,獲得2017·丹巴嘉絨藏族鄉村風情節梭坡片區銀花獎的松吉志瑪激動地說。
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是四川十大名節、我州六大旅游節日之一,風情節期間,設立縣城主會場和甲居、梭坡、中路、巴底四個分會場,以此帶動和宣傳鄉村旅游,活動內容主要有鍋莊、服飾表演、選美、歌舞表演等,節會旨在展示丹巴縣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提煉原生態嘉絨文化精品,使底蘊深厚、源遠流長的丹巴嘉絨風情文化、豐富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得以充分展現,讓更多的人充分領略“歌舞之鄉”的內涵。
丹巴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萬明介紹,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至少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每當夏收或秋收之后的農閑期間,人們帶著釀制的美酒,聚集在一起,一邊品嘗美酒,一邊跳起鍋莊,盡情歡度豐收之后的閑暇時光,這便是最早的風情節,品嘗美酒、鍋莊舞蹈演賽、山歌情歌對唱、評選美女、民間雜耍等,獨特的風情節形成一種習俗并沿襲下來。
丹巴縣委、縣政府于2001年5月舉辦了首屆中國四川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按照“每年一小辦,三年一大辦”的原則,并將其納入丹巴縣法定節慶。
今年72歲的蘭卡是丹巴縣政府辦退休人員,從第一屆風情節到現在,她參加了每年的風情節演出,她說:“我從小就喜歡跳舞,跳舞還可以鍛煉身體。在我看來,風情節的舉辦,可以加深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認識,也可以讓更多的外地人了解丹巴,希望風情節能夠越辦越好。”當游客的相機對準蘭卡時,側身、微笑、轉身,她耐心地配合著;“在游客的鏡頭中,我們代表的不再是個人,而是丹巴,因此要時刻注意形象。”蘭卡說。
隨著媒體深入宣傳,丹巴風情節影響力不斷擴大,2009年“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獲得首屆“中國·四川十大名節”稱號;2010年在第九屆中國藝術節上,“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獲得文化部授予的項目類“群星獎”;2011年,在中國品牌節會頒獎盛典上,“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被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慶”。
“這里的女人不僅模樣俊俏,而且熱情大方;這里的風景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在三天的時間里,我領略了丹巴佳人、碉樓、藏寨的美,更感受到了丹巴兒女的無限熱情,聽說明年丹巴將舉行更大規模的風情節,到時,我定會邀約親朋好友共聚丹巴。”游客胡敏說。據了解,10月2號是胡敏與丈夫自駕游的第一天,他們先后到達了宜昌、恩施、自貢、康定、新都橋、九龍、色達等地,25日專程趕到丹巴參加風情節。
來自廣州的周軍在十多年前來過甘孜,他感嘆:“當時甘孜的交通條件比較落后,由于交通受限與高原反應,那次我都沒能好好領略甘孜風光;這次的風情節可以說是彌補了我多年前的遺憾。再次走進甘孜,我感慨萬千,用翻天覆地來形容這十幾年的變化毫不夸張,隨處可見的公路與獨特的美景相伴,帶給人別樣的感受,飛機通航等更是為甘孜交通添磚加瓦,聽說甘孜馬上就要有高速了,以后來甘孜就更加方便了。”
近年來,丹巴縣圍繞“走進中國最美鄉村”、“古碉·藏寨·美人谷——中國最美的鄉村”等主題成功舉辦了多屆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隨著時代的發展,風情節有許多創新元素,金秋攝影展及畫展、古碉保護認養等。巴底鎮負責人表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民生改善,新使命開啟新征程,順應黨的十九大釋放的政策紅利和民生紅包,我們將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托舉傳統文化的龍騰虎躍,實現文化塔臺旅游唱戲:讓古碉.藏寨.美人谷交相輝映,使金花銀花石榴花遍地開花;讓文化和旅游這對孿生兄弟,乘坐“全域旅游”的“共享單車”,為廣大人民群眾脫貧奔康加油助力。
丹巴風情節
火了鄉村旅游經濟
“你要的三份土豆,請稍等,馬上就好。”10月26日上午,“2017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開幕約一小時后,場內,美女選手們隨著《東女神韻》的旋律一展風姿;場外,土豆、涼粉、燒烤等在商販們的吆喝聲中格外誘人,不一會兒,門口的攤位都擠滿了客人。
“今天的節目很精彩,我決定吃點東西,等下多與美女們合幾張影;丹巴的土豆味道真不錯。”來自重慶的游客一邊吃著剛買到的土豆,一邊告訴記者。
“每年風情節的這幾天,是我們最忙的幾天,也是我們生意最好的幾天,為了不讓客人久等,我們會提前準備或者在當天增添人手。上次的風情節,三天我就凈賺900多元,希望這次能更好。”商販彭措說。
在丹巴,每年風情節期間,無論是小商販、還是各大酒店的生意都持續火爆。“我們家的住宿在10月初就被訂完了,遠道而來的游客們在體驗了丹巴的美景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后,很多都會來我們這里品嘗農家菜。”丹巴甲居三姐妹客棧老板桂花說,舉辦風情節,讓鄉村旅游也火了一把。據了解,三姐妹客棧僅今年鄉村風情節的收入就達到了6萬多元,風情節大辦時生意更是火爆,為了防止客棧在風情節期間出現人手不夠的情況,今年客棧還專門新招了5名服務員。
“10月27日下午,在丹巴美女的推薦下,我和朋友們驅車到了甲居,如夢中的仙境、如詩中的桃源是甲居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這里真的太漂亮了,之后,我們還專門去三姐妹客棧品嘗了農家菜,桌上的每盤菜都被我們吃得干干凈凈,本來想住在客棧的,但客棧的住宿早就被預訂完了,我們只能遺憾離開。”來自安徽的張女士說。
位于中路鄉的罕額莊園今年風情節的生意也十分火爆,“這次來丹巴,我體驗了向往很久的風情節,在罕額莊園住上兩天,好好享受愜意的田園時光,上次朋友送我木版畫后,我就被它吸引,聽說在罕額莊園能夠學習畫木版畫,于是,10月5日,我就在網上預定了莊園。”來自深圳的高先生說。據了解,罕額莊園在今年風情節三天的收入就達到了5萬多元,莊園負責人降初羅布告訴記者:“現在游客對于住宿的需求不僅僅是住得舒服,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愉悅,因此,我們要做好丹巴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與酒店住宿的融合,這樣才能做強民宿旅游。”
記者從丹巴縣旅游局獲悉,自2001至今,已相繼舉辦了十五屆嘉絨風情節和兩屆中國嘉絨文化研討會,通過各類平臺不斷加強對外宣傳,東女國故都、美人谷、甲居藏寨、千碉之國已名聲在外,市場認知度日漸提升,來丹人次已從最初的2000人次增至去年的87.85萬人次,實現每年旅游綜合收入達8.7億元。
丹巴縣委書記何文才表示,進入新時代,丹巴縣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作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努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戰略,不斷深化生態保護供給側和文化旅游供給側改革,全面提升“古碉、藏寨、美人谷”品牌內涵,讓鄉村旅游成為全縣各族群眾脫貧奔康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