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阿珂東子讓音樂流淌進血液

甘孜日報    2018年03月09日

阿珂東子的創作室。

阿珂東子正在構思音樂創作。

彈唱自己創作的歌曲。

在得榮任教的舊時光。

阿珂東子又名陳勇,我州著名音樂人,致力于藏族“新傳統音樂”的創作與推廣,創作近百首歌曲,改編300多首民歌,出版40多部民歌專輯,收集3000多首藏族民歌,并集成數據庫,策劃導演多個大型歌舞晚會。創作《九步舞》、《情舞》、《扎年舞》等舞蹈,并榮獲非遺國際金獎。創作的歌曲由香格里拉藏音童聲合唱,參加第12屆北京國際合唱節合唱比賽,榮獲國際二級合唱團稱號。 2012年榮獲甘孜州德藝雙馨十佳人才獎。 CCTV3《藝術人生》 、CCTV15《民歌中國》、四川電視臺經濟頻道《都市串串香》、旅游衛視《有多遠走多遠》、《成都晚報》 對他進行過專訪。成都晚報對他的評價是:“東子的音樂作品立足于名聞遐爾的藏族原生態音樂——巴塘弦子,在此基礎上,又融入了當代音樂技術中的嶄新元素,堪稱新一代藏族音樂人的代表。”

■本網記者 馬建華 文/圖

一個晴朗的午后,在康定某茶坊,經朋友推薦,記者認識了阿珂東子。黝黑的皮膚,炯炯有神的雙目,還有一談到音樂時的滔滔不絕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1985年,阿珂東子從巴塘師范學校畢業,到得榮縣金沙江邊的一所小學任教。河對面有一處舞廳,這里成了他8年教學生涯里,閑余時間最常來的地方,也是他接觸現代流行音樂的源點。當時他有一臺收音機,但他從來沒有聽過新聞頻道,他白天在音樂頻道中認真聆聽學習港臺流行樂,夜晚或周末就在舞廳里演奏。這為他打下了良好的流行樂基礎。快樂總是短暫,8年一晃而過。

阿珂東子對音樂的癡迷和執著,被領導慧眼識珠,于是,他到了縣文化館工作,他的作品代表得榮縣在甘孜州文化節上史無前例地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他成為小小縣城的知名人物。

在文化館工作期間,有一次出差到康定。他第一次見到了我州專業音樂人——秋加措。“我了解到秋加措老師先進的音樂創作手法,看到了自己存在的短板。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電腦,知道了什么是電子音樂制作。才明白音樂還有無限的空間。不只是自己憑感覺敲敲打打而已。”

阿珂東子感慨地說:“這不就是我一直幻想擁有的嗎?我還在用著磁帶錄音,我真是太落伍了,我還不知天高地厚,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東子重新認識音樂,學習音樂,思考音樂。

2000年,阿珂東子來到四川音樂學院學習作曲。他的老師是四川音樂學院的教授昌英忠。當時,阿珂東子連大小調式、復聲都不懂。昌英忠說,作曲的三大件,和聲、復聲、曲式你都不懂,你憑什么學作曲?阿珂東子從基礎學起,他的勤奮博得了昌英忠的好感。憑著極高的天賦,短短一年多年的時間就將三年的課程學完。

學成歸來,阿珂東子決定不再只是把音樂作為一個喜好,而是要作為一個終生事業去奮斗。他開工作室,組建樂隊,成立文化公司。這在當時的藏區都是很前衛的做法,他還有很多緊跟潮流的想法。做彩鈴、拍微電影,他緊跟潮流,借此傳播藏文化,但由于種種原因沒能順利完成。

對東子來說,錯過這些傳播民族文化的好機會讓他很是惋惜。他希望這誕生于太陽下的文化能夠走出山谷,讓更多的人喜愛。“在我的家鄉,除了有美麗的風景外,還有深厚的文化。但我們給外界的感覺總是人們來到我們這兒只是走馬觀花看風景。沒有展現我們文化的魅力,很難吸引更多的人來。”

艾默生說:“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勝利。”東子想要做、正在做的便是打破文化之間的隔閡。于是,35歲那年,他終于走出大山,扎根成都。對于一個音樂人來說,或許有些晚了,好在,遲到不如不到。

佳作迭出 讓藏族音樂走向世界

天道酬勤,阿珂東子創作了火遍藏區的專輯《吉祥的太陽谷》,這成為他音樂事業的轉折點。暢銷帶來的便是盜版,他從一個賣碟小販口中得知,他的這張碟片僅他一家就販賣了十萬張,賺得盆滿缽滿的不是創作者,而是這些盜版碟片商。他對音樂產生了新的思考。“我在做《吉祥的太陽谷》光盤之前,我連五線譜都看不懂,我就用簡譜記錄。而且有些歌是先唱會,再用簡譜把它記下來。”阿珂東子說,在音樂上的建樹,讓他沉浸在喜悅之中。

在川音學習期間,阿珂東子組建了得榮縣雪狼組合和太陽谷藝術團。最先唱的歌都是阿珂東子出的光盤《吉祥的太陽谷》里的歌曲。阿珂東子有一個小的制作室,他讓雪狼組合唱他創作的歌曲。阿珂東子認為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本來就是老百姓發自內心唱出來的。阿珂東子根據雪狼組合演唱的風格,創作改編歌曲,非常受歡迎。

從事音樂創作以來,阿珂東子創作了《吉祥的太陽谷》、《慈母頌》、《草原上的駿馬》、《異鄉情人》、《阿媽的青稞酒》等近百首歌曲;改編《深情的弦子》、《父母恩情》、《踏歌的漢子》、《山那邊》等300多首民歌作品。 出版《吉祥的太陽谷》、《美麗的弦子故里》、《康南姑娘》、《花語月夜——巴塘弦子專輯》、《深情的太陽谷》、《夢回香格里拉——親親的鄉音》、《踏歌而來》、《神谷弦音組合專輯》等40多部民歌專輯。 策劃導演大型歌舞晚會《弦舞巴塘》、《秋月弦音》、大型民族音舞詩畫劇《太陽谷》等。 94年至今,已收集3000多首藏族民歌,并集成數據庫。 2012年榮獲甘孜州德藝雙馨十佳人才獎。 2015年為成都國際非遺節展創作《九步舞》、《情舞》、《扎年舞》等舞蹈,并榮獲非遺國際金獎。

2015年,執導完成得榮縣首屆太陽谷群眾藝術節文藝晚會——大型歌舞劇《太陽谷》并在康巴衛視播出。為康巴衛視2016春晚《圣潔甘孜》主題晚會創作主題曲、歌曲聯唱、情歌聯唱、吉祥酒歌等音樂。 2016年9月,為香格里拉藏音童聲合唱團創作童聲合唱曲《蓮心》、《慈母頌》、《伙伴》,在第12屆北京國際合唱節合唱比賽上,榮獲國際二級合唱團稱號。 2016年完成第九屆康巴藝術節主會場開幕式音樂創作與制作以及第九屆康巴藝術節稻城分會場的音樂創作與制作。

叫響“康巴制造”品牌 打造康巴音樂寶地

“我在得榮縣算是音樂界的權威了,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通過走出去了解當代音樂潮流和走向之后,我才發現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于是,懷揣自己的音樂夢,我來到了成都。”走出去海闊天空,阿珂東子告訴記者,到成都創業,母親十分牽掛他,擔心兒子創業風險太大,怕兒子遭遇挫折。母親看到他的事業一帆風順,鼓勵他說:你的付出是值得的,母親支持你,你一定要走下去。為了感恩母親的支持與理解,阿珂東子專門為母親寫了首《慈母》的歌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我州也出臺了文化產業發展的激勵政策,多重利好政策點燃了阿珂東子的創業激情,于是,他的四川蕃彌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公司主要開展文藝策劃、詞曲創作制作、歌手推廣、音樂產業項目推進,文藝培訓以及民間音樂記錄與傳承、傳統音樂的保護與研發。由于定位精準,目前,公司經營得風生水起。

“我州是康巴文化的腹心之地,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民間歌舞文化,文藝人才輩出。目前,我州音樂界面臨的問題是歌手多,熟知音樂理論和創作的人才很少。在廣袤富饒的康巴大地上,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民間音樂資源。民族音樂需要一大批掌握現代音樂技藝的音樂人才。”阿珂東子道出他對我州音樂人才青黃不接的憂慮。

阿珂東子認為,隨著我州全域旅游戰略的深入推進,文化旅游勢在必行。通過美麗鄉村旅游開發與打造甘孜州音樂園區結合,是我州文化旅游的美好前景。我州應整合音樂人才資源,打造“康巴制造”品牌的音樂產業基地,將創作、制作、印刷包裝、演藝、推廣、網絡營銷、實體營銷等流程綜合在一個基地,在記錄與傳承的前提下,推陳出新,讓“康巴制造”與數字時代同步。要加強音樂技術性人才培養,將甘孜打造成康巴音樂寶地,音樂智庫。







  • 上一篇:砍柴娃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