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7月13日
非遺傳承開啟“搶救性保護”到“生產性保護”的新路
甘孜州蓉城非遺展展廳。
石渠真達鍋莊。
德格雕版印刷。
雅江康巴漢子服飾。
我州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在時代的發展更替中,甘孜州文化形成了特有的風格;一代代甘孜人的繁衍生息,不僅為甘孜文化打上了時代烙印,更為后代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近年來,我州大力加強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目前,已成功申報“格薩爾”、“藏戲”、“德格印經院雕版印刷技藝”三個人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2個省級非遺項目和2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
◎本網記者 蘭色拉姆 文/圖
亮點一:非遺展顯現別樣甘孜
近年來,我州不僅成功囊括含金量極高的非遺項目,一系列與非遺相關的展覽也在北京、上海等地成功舉辦。記者了解到,本月12日至20日,“甘孜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展覽”,將在四川省美術展覽館展出,這是我州首次在省內舉辦的非遺為主,并且集中、較大規模的展覽。屆時,《格薩爾千幅唐卡》、手工鑄造格薩爾銅像、藏文書法、文創產品等展品將精彩亮相。為提前了解本次展覽的情況,記者做了相應采訪。
據康巴文化研究院負責人牛麥青云介紹,本次“主題展”主要是展示甘孜非遺產品的成果與現狀;通過一系列豐富展品的展出,擴大甘孜非遺的對外宣傳力和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甘孜非遺、支持甘孜非遺,在一定程度上為甘孜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牛麥青云還談到,當下,國家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甘孜應當主動作為,積極開展相應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州獨有的文化資源優勢,甘孜有必要加大宣傳,讓社會各界進一步認識了解自身優勢。
據了解,本次“非遺展”源于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5月10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甘霖赴文博會視察我州“藝?甘孜”文化產業館時指出,要以深圳文博會為契機,搶抓機遇、務實創新,在傳承和保護好民族文化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創新意識,加大宣傳力度,促進甘孜藏區民族文化發展實現新跨越。我州相關部門當即商討后決定,在省內舉辦“非遺展”。
牛美青云認為,展廳落實是“非遺展”籌備中的棘手問題。他介紹,當時,與本次“非遺展”較匹配的展廳檔期有限,加之自身財力原因,一時間,落實展廳毫無頭緒;后經四川省文聯協調幫忙,確定7月12日至20日,在省美術展覽館內舉辦本次“非遺展”。
亮點二:故土特色貫穿展會
內容是展覽的核心。
記者從州委宣傳部獲悉,本次展覽內容大致由兩大板塊三個部分組成。即突出“格薩爾”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的“遺”甘孜板塊;展示康巴文化文創產品的“藝”甘孜板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創。
關于兩板塊三個部分的設計,牛美青云介紹,本次展覽是“非遺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州最大的文化資源優勢,在這一優勢中,“格薩爾”文化至關重要。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在人大閉幕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到我國三部偉大的英雄史詩,其中最先講到《格薩爾王》,可見“格薩爾”的重要性。
同時,“遺”甘孜板塊還將展示雕版印刷技藝、藏文書法、噶瑪嘎孜唐卡技藝等作品,并邀請部分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相應技藝。
“藝”甘孜,是結合當下市場與我州旅游發展,進行的探索。文旅結合,文旅融合是今 后我州發展的必由之路,康巴文化元素有效與產業、市場、業態結合,將研究成果能轉換成產品,為全域旅游服務是當務之急。因此,該板塊展覽組織了金屬手工藝品、牛羊毛絨制品等文創企業部分產品。
牛美青云認為,遺”甘孜與“藝”甘孜之間是有機的整合。遺”甘孜是先輩留下的財富,“藝”甘孜是繼承財富上的發展。在民族地區,如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族文化有機融合,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該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甘孜文化融合的一次探索,也是全州全面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縮影。
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亮點十足。展會將首次展出在國內屬于較齊全的完整收藏書籍——全套《格薩爾王傳》書籍(3百余本);同時,展會將展出《格薩爾千幅唐卡》(部分)、手工鑄造格薩爾銅像(2米高)。此外,展會還將展出我州本土制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本土民族文化融合設計的文創產品。牛麥青云認為,這些亮點是我州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彼此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和相互協調。
州文體廣新局局長王丹表示,此次“非遺展”與以往沿海地區的展覽相比,沿海地區展覽將重點放在文化的保護性傳承之上,主要保護技藝和相應產品;本次“非遺展”的重點則是傳承具有特色化的產品。
近幾年來,我州非遺從搶救性保護過度到了生產性保護,產品的技藝等展示更加注重與現代生產生活的結合、與現代文化市場的接軌。同時,在產品的創意開發中,不斷探索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最佳形式,爭取在生產性中實現傳承性,加大對非遺優秀文化因子的利用。
亮點三:“靜動”轉換續力非遺傳承
“特色精美”、“文化寶藏”、“匠心之作”......以往,我州在沿海地區的文化展收到了頗多贊賞;如今,我州將在省內單獨舉辦的集中、規模較大的“非遺主題展”是否會得到觀展者青睞?展覽結束后又將作何打算?一系列問題讓人滿懷好奇。
“本次展覽多為靜態展示,甘孜非遺還有許多動態、鮮活的文化資源。所以,這次‘主題展’既是一次探索,又是一個起步。”牛麥青云總結道,他表示,“主題展”結束后,將結合實際情況加大相應力度,并尋找適當的點位,開展更廣范圍、更大規模的“非遺文化”展覽;同時,今后會爭取展示甘孜非遺的動態文化,讓大家更生動的了解甘孜文化,從而進一步認識甘孜。
王丹表示,希望以本次“非遺展”為窗口,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注甘孜的文化;非遺傳承手工藝人,多數為當地老百姓,希望通過“窗口”,進一步關注手工藝人的生產生活,在項目引進、政策幫扶等方面搭建平臺,達到非遺文創產品的開發,從而實現文化產業富民。下一步,將在非遺文的文創策劃創、項目招商和合作方面開展系列活動。讓非遺傳承與百姓增收致富進一步聯動起來,從而帶動非遺技藝所在的鄉村、農牧民家庭增收;讓今后的非遺展覽更具時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