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11月09日
由我州第二屆“新人新作”文藝評選活動說開去
2017年,我州舉辦了第一屆“新人新作”評選活動,選出了6個語言類作品、10個舞蹈類作品和16個聲樂類作品,共計32個節目參加最終的專場評選活動。
而在今年,我州第二屆“新人新作”評選活動共有12個語言類作品、12個舞蹈類作品、30個聲樂類作品、8個群眾廣場舞作品,共計62個節目參加最終評選。
參評節目數量上的增加,是本次“2018年群眾廣場舞大賽暨第二屆‘新人新作’專場評選活動”給人的最為直觀的印象。透過這一變化,梳理近年來我州文藝創作走過的足跡,總結我州文藝創作的成績,憧憬其未來,我們又將看到怎樣的“風景”?這又將引發我們對我州文藝創作的那些思考?
◎本網記者 包小玉 汪青拉姆 文/圖
現場 新人新作帶來新意
本次賽事總負責、州文化館副館長阿布告訴記者:“這一次的活動中不僅節目數量增加了,節目的質量也有很大的提升,最值得高興地是參加評選的節目中蘊含的地域文化特色比較濃厚。作品在數量和種類上的增加、質量上的提升,表明了我州各縣(市)對文藝工作重視程度的加大。”
在重視的背后,是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呼喚著文藝工作者在傳承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同時,創作文藝精品來回應人們的精神需求和渴望。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宣傳文化戰線“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務。省、州層面也已相繼出臺了系列指導文件和政策舉措,來支持文藝的發展,特別是面對當下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對挖掘傳統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文藝作品和推動文化惠民惠心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搭建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提供了更加難得的機遇。
面對機遇和挑戰,面對這一廣闊的舞臺,本屆“群眾廣場舞大賽暨第二屆‘新人新作’專場評選活動”中推出的作品,又引起了現場觀眾怎樣的反應?僅僅在兩場演出中,記者便看到了下述場景,聽到了這樣的聲音。
丹巴代表隊帶來的舞蹈作品《古堡情》中,講述了一段丹巴青年男女的婚戀故事。舞蹈融入了我州丹巴嘉絨地區特殊的地域風情。
扎西來自丹巴,他告訴記者,由于以前聽父輩講述過類似的故事,所以在看節目時格外感動。他繼續動情地說到:“這些是我們先輩們的習俗,這是我們嘉絨文化中的重要一環,我們必須要記住,而且還要讓我們的后輩知道并且牢牢記住。只有不忘本根,才能走得久遠。”
《古堡情》中唯美的愛情不僅深深打動著現場觀眾,嘉絨藏族獨特的服飾文化也同樣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舞臺上,女演員身著輕盈亮麗的內衫配上百褶裙,與男演員共舞,隨著百褶裙擺動,觀眾已是如癡如醉。“丹巴縣的服飾真是好看,特別是女生穿的衣服。我要多拍幾張照片。”來自成都的游客張鳴拿著相機,連續拍下了幾張照片,迅速發在了微信朋友圈。
丹巴縣《古堡情》呈現的是我州文藝創作上的一種轉變。據州文化館副館長阿布介紹,近幾年,我州文化部門特別重視立足于我州傳統的歌舞文化遺產,創作推出文藝精品。德格縣創作的《宮廷盛裝》、白玉縣創作的《指舞:紮西·妯卓》等文藝作品頻頻亮相,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其中德格縣的舞蹈《宮廷盛裝》作為重點節目,在全省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隆重亮相。
3日晚,語言類節目評比結束,白玉縣代表作品《最好的蟲草在學校》在18個節目中脫穎而出,斬獲一等獎。該劇通過文藝工作人員詼諧的語言及精彩的演繹,形象地再現了白玉縣開展控輟保學工作中的故事,深刻反映出我州農牧民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
據該劇的創作人——白玉縣文化館館長玉強介紹,本劇創作的靈感是他親身經歷的故事。幾年前,他在白玉縣阿查鎮親耳聽到一對父子間的對話,那個父親告訴孩子:“我拿了兩頭牦牛去換了隔壁村的一個孩子替你去學校讀書,我們可以一起去山上挖蟲草了。”
玉強告訴記者:“初聞這句話后,我很想笑,但在笑過之后我意識到白玉縣作為蟲草盛產區,個別家長為了當前的利益,讓子女放棄去學校讀書,而去挖蟲草,這不論對他們家庭或是對我們國家的發展無疑是有弊無利的。又正巧在一個文件上看到一句話‘最好的蟲草在學校’,便創作了這樣的一個小品。”
在小品的背后,是甘孜藏區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
近幾年來,我州一直把“控輟保學”工作作為重點,完善了《甘孜州教育系統控輟保學工作方案》,通過各縣教育局與學校負責人、班主任、學生家長層層簽訂挖蟲草季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控輟保學責任書,積極引導家長們把目光放長遠,不為一時利益而埋下禍根。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今年我州小學階段凈入學率、初中階段凈入學率都達到百分之百,全州控輟保學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確保了教育扶貧路上一個孩子都不少。
在中央和省的關心支持下,三年來,我州爭取到了中央、省投入各類專項資金20.26億元,對口援建資金2.9億元,新增校舍面積74.4萬平方米。全州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在廣袤的甘孜大地上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學校,最快樂的人群就是學生。
小品《最好的蟲草在學校》受到歡迎、引發共鳴說明:唯有貼近生活,文藝工作者才能推出打動人心的新作,推陳出新。
足跡 文藝創新推出系列佳作
記者在州文體廣新局了解到,“2018年群眾廣場舞大賽暨第二屆‘新人新作’專場評選活動”呈現的我州文藝創作上的變化絕不是偶然現象。在立足傳統優秀文化,推陳出新的道路上,我州文藝創作留下屬于自己足跡。
近年來,我州文藝工作者共創作文學作品1000余篇(首)、出版個人文學專輯10余部。我州文藝工作者創作歌舞、戲劇、曲藝作品近百件,美術、書法及攝影作品千余件。
我州創作演出《高原風》、《崗堅夏卓》、《康巴紅》、《美人谷·丹巴》、《尋找菊美多吉》、《康定情歌》、《亞丁。三怙主》等大型歌舞劇目共計20余臺。舞蹈《舞動甘孜》節目登臺央視《我要上春晚》欄目。
在2012年“群星獎”評選活動中,我州推選的歌曲《香巴拉》、《我的家》分別榮獲“天府深情”—四川省“群星獎”聲樂、舞蹈大賽一等獎和優秀獎。我州選送的項目《牧民定居暨帳篷新生活文化行動品牌項目》喜獲群星獎品牌項目獎;我州作家達真創作的長篇小說《康巴》榮獲第十屆“駿馬”文學獎,廣播劇《康巴》獲得“五個一”工程獎;我州爐霍縣郎卡杰唐卡所提供的名為《極樂世界》參賽作品喜獲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
2015年,大型音樂劇《康定情歌》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2018年度共創作文藝作品120余件,其中參與各類評比、展演獲得較好評價的精品達60余件,新創優秀的文藝精品占比達50%。其中,我州推選的新創舞蹈《我的阿爸阿媽》在四川省第八屆少數民族藝術節榮獲藝術節舞蹈類業余組一等獎;新創歌曲《走向輝煌》獲得藝術節業余組優秀作品,并獲得作為藝術節閉幕式歌曲的殊榮。
我州圍繞生態環保主題創作并制作了《因為有你》、《金色的太陽》、《夢在草原開花》等優秀歌曲,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以保護生態為主題創作的大型舞劇《金山銀山》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前答辯。
大量優秀文藝作品的涌現說明:堅持藝術創新,以組織開展各類重大文化活動為契機,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不斷打造藝術精品,推出優秀人才,正在成為我州文藝創作的新常態。
未來 搭平臺育人才再創精品
在財力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州委、州政府于2015年安排30萬元的文藝精品創作購買項目。此項目購買了當年本州藝術家新創的充分展示甘孜州本土文藝元素、且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作品,并將其打捆集結成冊,出版印刷1000本,發送到了全州各縣文化館和鄉鎮文化站,惠及群眾。
2016年5月聯合甘孜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甘孜州音樂家協會制作出版發行精品歌曲集《聆—一路花香》。在完成這些項目的過程中整合了社會各界力量,我州文藝工作的推進日益注重規劃,指導廣大文藝創作者從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傳統、豐富多彩的群眾社會實踐和日新月異的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中汲取營養,發現題材,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有效推進了文藝創作。
記者了解到,每年甘孜州文體廣新局都要召開一次全州文藝工作會,其中會對當年重大創作題材進行規劃研討,緊貼黨委、政府工作中心,緊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深入實際,聯系群眾,貼近生活編制題材規劃,明確創作重點與方向。
同時,州創辦多次組織各門類的創作人員到基層進行采風、考察、掛鉤蹲點等活動。這些措施保證了新創作品能堅持地方特色,堅守地方文藝的獨特風格,保證全州主要創作力量始終涌動著濃厚的本土經驗,與我州的生活與經濟息息相通。
于此同時,我州在全州范圍內實施精品力作生產推介工程。如:2016年由中共甘孜州委宣傳部、甘孜州文體廣新局、甘孜州文聯、甘孜州歌舞團聯合開展“甘孜州精品音樂創作活動”,當年即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到歌詞353首,歌曲253首,最終于2017年將創作評選出的精品歌曲集錦成冊,制作成精裝的DVD。整合全州藝術力量,耐心細致打磨精品。《圣潔甘孜》DVD的出版發行在全州乃至全省文藝界產生積極而廣泛的影響。
隨著2016年重大文體旅游活動暨“四川甘孜山地旅游節、第九屆康巴藝術節、康定情歌國際音樂節”三節和2018年四川省第十五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的圓滿落幕以及2017、2018文藝繁榮發展計劃的順利實施,《走向輝煌》、《我的阿爸阿媽》、《因為有你》、《金色的太陽》等一系列兼具民族性、代表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本土原創節目脫穎而出。舉辦“中國新歌聲”甘孜片區選拔大賽,9名選手入圍四川賽區總決賽,擁忠初、章古澤丹分獲全省冠軍、季軍;一系列活動的舉辦激勵了本州藝術家的創作熱情。
未來,我州文藝工作將繼續堅持以創作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堅守推出高質量藝術產品和藝術人才的內涵型發展思路,搭建載體,激發文藝創作動力,確保藝術生產的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