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描繪脫貧攻堅的時代畫卷

甘孜日報    2021年06月02日

◎劉小兵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一本以國畫加日記的形式,生動反映駐村干部扎根鄉村,幫助貧困地區實現精準脫貧的非虛構作品《駐村畫記》,進入到我們的視野。該書圖文結合,以文化產業扶貧為線索,熱忱描繪出一幅脫貧攻堅的時代畫卷。

本文作者尚新周,系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紀委干部。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被選派到廣西德保縣東凌鎮多脈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在兩年半的時間里,尚新周通過文字和畫筆,忠實記錄下了廣大一線扶貧干部,如何舍小家顧大家,克服艱難險阻,團結帶領貧困山區的百姓們,因地制宜,苦干加巧干,終于走出了一條全民奔小康的致富新路。

這些樸實無華的文字,熱切敘寫了尚新周等一批黨員干部任勞任怨,以多脈村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充分落實國家相關扶貧政策,在既扶貧又扶智的前提下,和當地群眾打成一片,主動傾聽他們的訴求和心聲,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在精準扶貧的大道上披荊斬棘,干事創業,積極奮發有為。作者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匯聚成一個個飽含深情的脫貧故事,攜著醉人的泥土芳芬,懷著不破樓蘭誓不還的高昂斗志,以阡陌為經,以革命理想信念為緯,秉持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把整個身心都融入到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譜寫了一曲敢為天下先的壯麗凱歌。透過這些飽沾地氣的工作實錄,不但能深切地感受到尚新周對鄉村的熱愛、對扶貧事業的忠貞;還能從他春風化雨潤心田似的講述中,從廣大扶貧干部默默無聞的奉獻中,一窺這些致富帶頭人,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愿,甩開膀子加油干的昂揚精神風貌。

翻開《駐村畫記》,品讀這些清新靈動的用詞,或鏗鏘有力,或詩意浪漫,于娓娓道來中,宛如山澗一路逶迤的清泉,滌蕩心塵,澄澈心靈,予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特別是作者出發前一周,正值一年一度的國慶“黃金周”,不巧女兒患上手足口病,母親又得了重感冒,尚新周為減輕妻子壓力,硬是在醫院陪護女兒七天。辦完女兒的出院手續后,又不顧妻子的規勸,第二天就毅然踏上了扶貧的列車。作者對家的擔當,對國的摯愛,就在這些平凡的細枝末節中,一一展現。尤為令人感佩的是,來到窮山惡水、地勢偏遠,交通又極不發達的多脈村后,尚新周即刻投入到艱苦的工作中。他在摸清全村基本狀況的前提下,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帶著村兩委干部一戶戶上門做工作,把脈貧困根源,立求從提振心智上,樹立起他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作者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對工作了然于胸,對當地百姓愛得濃烈,不僅十分關注多脈村的脫貧情況,還時常以全局思維布局謀篇,主動把多脈村與鄰村、與社會愛心人土的扶危幫困結合起來,依托全社會之力,真正實現了多脈村物質和精神層面上的精準脫貧……一路讀來,這些情真意切的文字,既彰顯了尚新周們樂觀向上的奮斗豪情。同時,從他們“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心路歷程中,亦鮮明地展現出廣大駐村干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崇高精神境界。

尚新周對扶貧工作融入了一腔真情,除用文字敘描其中的苦樂之外,還適時通過手中的畫筆,以一幅幅清新雋永的國畫,鐫刻攻堅路上的鄉情鄉貌。作者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把扶貧攻堅的各項工作,都納入到滾滾的時代洪流里。從苦口婆心地給貧困戶們講解國家的扶貧政策,到積極協調少數“釘子戶”搬離大山,實現全村易地搬遷再奔新程。從利用自身專業所長,借助社會力量,以文化產業為指針,帶領全村百姓齊步走,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尚新周和他的同事們,集思廣義,在精準脫貧和文化扶貧的征程中,走出了一條嶄新的路途。當黑毛豬、土雞、大果山楂、山茶油這些當地的農副產品,被尚新周一一畫進國畫中時;當遠在外地的投資者們,因此慕名一一走進多脈村,和全體村民共同托舉起致富夢想時。作者的這種“以文搭臺,以畫為媒”的宣介形式,終于讓我們看到:文化扶貧的曙光,已然照亮了多脈村的山山嶺嶺……這是多么欣慰而又鼓舞人心的事呀!

《駐村畫記》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下了扶貧又扶智中的點點滴滴,小中見大地呈現出一個普通鄉村舊貌變新顏的歷史蛻變,展示了中國農村在精準脫貧上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作者新穎別致的表達,為新時代講好更多的小康故事,展現當代新農村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引領出一條生機勃勃的文化新詮釋之道。


  • 上一篇:藝術巨擘筆墨里的人文情懷
  • 下一篇:小說連載|南山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wh/kcwh/7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