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學家根秋登子。
■記者 趙敏
A
著名藏學家根秋登子說,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治國的講話過程中,他拿著一支紅色鉛筆勾重點劃紅線。
他認為,習總書記講話有的放矢,對于民族地區落實依法治國具有很強指導性。
根秋登子不光從事大量的漢譯藏的法律文本翻譯工作,更有幸參加兩次《民族區域自治法》的修改。他還參加過《宗教事務條例》修改與翻譯以及《計劃生育條例》的修改與翻譯,親自撰寫《民族語言文字條例》九次。
根秋登子在我州整整生活45個年頭,對在高寒惡劣環境中廣大農牧民群眾的艱苦生活深有體會。所以,關于法治成為共同信仰,他著重強調了民生方面的法律保障問題。
《民族區域自治法》二十八條專門談到民族地區的資源開發問題。那么,怎樣充分運用《民族區域自治法》將我州的資源開發與廣大農牧民群眾的生活很好結合在一起,這是各級黨委政府都要關心和考慮的問題。
根秋登子說,有些開發商開發我州資源,急功近利,只看重自己是否賺錢,并沒有考慮如何安排當地廣大農牧民群眾生活。他們往往采取一次性支付的方式就可以進行資源開發,沒有顧及廣大農牧民群眾的長遠利益,更沒有考慮如何保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老鄉們祖祖輩輩在當地生活,在資源開發過程中,他們應不應當得到利益?究竟應當得到怎樣的利益?
橫斷山有四條大江,有十分豐富的水利資源,其它資源更是應有盡有,甘孜州有這么多資源,只是沒有錢,也沒有技術力量來開發,能不能夠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相關規定制定條例,讓當地老百姓資源入股,以保障老百姓的長遠利益。
九寨溝為開發當地旅游資源,讓當地老百姓采取資源入股方式,老百姓都很滿意,不光有長遠收入,同時還帶動當地就業。
此外,根秋登子還發現《計劃生育條例》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少數有錢人可以多生,只要交得起罰款就行,沒錢的人不能多生,讓一些人認為相關法規只認錢不認人。
根秋登子說,頂層設計要做到既實用又管用。不能在可行性上總體來說起作用,在具體問題上不起作用。不論有權沒權,有錢沒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民生如何改善?根秋登子認為,根本出路在于民族手工藝。
根秋登子說,要讓藏民族的文化發揚光大,一定要站在全球化高度來認識。成都市的人口有1200萬,而藏民族只有600多萬人,卻在雪域高原的高寒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當然要更好地弘揚和發展。
現在,全世界都在強調文化的多樣性,就是基于西方物質文明過于強大,大家都向西方學習。如果漢族人學習西方,而不注重自己的儒家文化;藏族人學習漢族文化,而不繼承藏民族的優秀文化,那么,中華民族怎么能夠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夢何以實現?
根秋登子說,依法治國,為大力傳承民族文化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華民族的強大,首先是精神文明的強大,這就是他學習習總書記講話最重要的心得體會。
他還說,只有依靠藏民族特殊的文化背景,加上美如天仙的自然環境,整個藏區才會成為全世界旅游目的地。
他說,中央要求,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州靠什么?蟲草、松茸沒有了怎么辦?
當然要靠可以提供長期支撐的藏文化。
比如以藏文化為依托的傳統手工藝,某些人看不上眼。但我州沒有產業化的大型企業,也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發展民族手工藝就是發展經濟的一條很好的出路。
傳統手工藝來自民間,老百姓對它有感情。不需要很高文化素質就可以學會,在現今就業難的情況下尤為有用。
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定團結,這是政治上的意義。利用傳統手工藝的傳幫帶,藏文化也能得到傳承和弘揚,這是文化上的意義。
比如唐卡畫,應當成立中國唐卡藝術研究中心。此外,可以將唐卡當成產業來做。過去唐卡是作坊式生產,現在的老板們覺得不滿足,他們開公司,加強對外交流,學電腦,學外語,學網絡,學漢語,全方位發展,不光增加當地人收入,更帶動當地人文化素質的提高。這樣,當地人看問題的方式和視野都更全面了,和過去完全不一樣。
根秋登子說,他對民族手工藝研究了14年。從木里開始,圍著整個藏區轉了五圈。不丹、錫金、尼泊爾、內蒙和外蒙的博物館都參觀過。由根秋登子主編的《藏族手工藝大全》于2010年出版后,獲得全國優秀圖書二等獎。
他說,尼泊爾的手工藝相當發達,但根據海關統計,95%以上都是藏族手工藝。根秋登子親眼看到,尼泊爾一個小小的個體戶,僅四年時間,就成了身家過億的大老板。我州傳統手工藝既傳統又正宗,別人仿造都能夠發財,我們更應理直氣壯地發展民族手工藝。此外,藏餐也很有前景。一些人對藏族人的飲食文化存在誤解,認為藏餐油膩、種類少,但不少高鼻子洋人都喜歡吃藏餐,說明藏餐不光在我國,在全世界都很有前途。
根秋登子最后建議,組織專家隊伍,對我州文化事業做深入調研,并形成相關法規,以《民族區域自治法》保障文化發展,保障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