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0月21日
■王佐
早于1938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就開始做西康省主席、國民黨24軍軍長劉文輝的統戰工作。董必武、林伯渠、周恩來等多次與劉文輝晤談,對其進行教育和爭取,并派出中共代表王少春在劉文輝處設立了秘密電臺,使其同中共中央保持經常性聯系,及時了解形勢和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
1949年12月9日,國民黨川康邊防總指揮、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和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候、潘文華在四川彭縣通電宣布西康、四川和平起義。12日,西康省代主席張為炯在西康省府所在地康定召集西康省黨、政、軍、警縣團級以上在康人員,通電宣布擁護西康和平起義。1950年1月25日,18兵團黨委發布《告六十二軍全體黨員及指戰員書》,發出了向西康進軍的命令,62軍所屬185師555團在劉忠、廖志高等領導下于2月1日進駐雅安。當日,中國共產黨西康區委員會在雅安成立,廖志高任區委書記。
1950年3月4日和10日,西康區黨委兩次開會研究進軍康定問題,提出“我軍消滅敵人進占康定后,應集中力量肅清殘余匪特,安定社會秩序,搞好康定、瀘定接管及附近藏民工作,逐漸向交通要道各縣推進。”并就進入康區后的少數民族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出“少數民族工作是康區的首先問題,應遵照《共同綱領》及二野前指的指示謹慎處理。”;“加強宣傳組織,以各種形式大力進行宣傳工作,宣布我各項政策,特別是少數民族政策。”;對“原西康省府各部門”的問題,應遵循“與張為炯協商處理”的方針。3月18日,經中共中央西南局及西南軍區批準,中共康定地委、康定軍分區在雅安宣布成立。苗逢澍任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樊執中、李占林、李春芳、袁玉田、白雪峰、喬志敏、沙納等任委員。蒲大義任軍分區司令員(未到職,后改任樊執中)。
1950年3月5日,國民黨陸軍127軍301師師長田中田率殘部700余人,經丹巴翻大炮山竄抵康定。3月19日,由地委書記苗逢澍、康定軍分區司令員樊執中率62軍186師556團從雅安出發,向康定進軍。3月22日,瀘定解放。23日上午,在我人民解放軍進逼康定的態勢下,田中田率殘部出康定南關經盤盤山向九龍方向逃遁。下午,我人民解放軍第18兵團62軍186師556團偵察小分隊進抵康定。3月24日中午,556團先頭部隊進駐康定,受到康定藏、漢、彝、回等各族人民的歡迎,康定正式解放。
康定解放后,依照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凡人民解放軍初解放的地方,應一律實施軍事管制,取消國民黨反動派政權機關,由中央人民政府或前線軍政機關委任人員組織軍事管制委員會和地方人民政府。領導人民建立革命秩序,鎮壓反革命活動,并在條件許可時召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普選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1950年3月27日,根據西南軍政委員會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康定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告成立,在西康省屬地區實施軍事管制,并組建康定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苗逢澍,副主任樊執中、夏克刀登、邦達多吉、李春芳。
軍管會一經建立,即制訂《康定軍事管制委員會辦事暫行通則》、《康定軍事管制委員會處長聯系規則》等規章制度,開展對舊政權的軍事接管工作。康定軍管委員會積極宣傳《共同綱領》,模范執行解放軍《約法八章》,對甘孜藏區人民在紅軍長征期間對紅軍所作的大力支援表示衷心感謝,表明在甘孜藏區將遵照黨的民族政策,實行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區域自治和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5月初,在充分調查研究作好準備后,康定軍管會開始全面進行接收舊政權的工作:組織了政務、軍事、公安、財經、建設等六個處,具體對口進行對舊西康省政府各部門的接管。在接管項工作中,軍管會制定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同各族各界人士團結一致,分輕重緩急,有區別、有步驟地進行肅清殘余匪特,建立人民革命秩序,恢復發展生產,逐步建設人民新康區”的工作原則。在順利完成了對舊西康省政府各部門的接管工作后,又陸續委任派遣軍事代表或聯絡員(受軍事代表領導)赴康區所轄各縣,著手對甘孜藏區各縣政權軍事接管,除在康定、瀘定、巴安(巴塘)三縣全部完成軍事接管并建立了人民政府外,其它各縣由于尚未具備條件,暫時由舊政權繼續行使職權,但必須服從軍管會的領導,由軍管會直接監督和領導各縣政府工作。理化(理塘)、雅江兩縣,由于支前任務較重,軍管會將兩縣舊政權撤銷,縣政府職權交由進藏的十八軍干部和當地上層人士組建的支前委員會代行。
康定軍管會成立后,在上級黨委和康定地委的正確領導下,大力開展剿匪肅特斗爭,著力調解冤家械斗,團結上層人士,恢復社會生產,不斷改善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