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1月24日
世紀冰川。
■鄧明前
海螺溝開啟了中國冰川旅游的先河
海螺溝冰川公園的開營,在甘孜州亮出一張耀眼的中國冰川旅游“名片”。慕名而來的領導、賓客、游人接踵而至。1988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楊汝岱,省委常委、外辦主任徐世群,省委新任書記謝世杰、副省長羅通達,中顧委委員天寶,中科院蘭州冰川所謝有楚所長,蘇聯冰川學者奧爾洛夫·火爾格洛夫教授,國務院經濟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總干事孫尚清,國家旅游局計劃投資司司長王松交,中科院副院長孫鴻烈,成都分院副院長陳維新,成都山地所副所長鐘祥浩,建設部城建司司長甘維寧,省建委風景名勝規劃處長、總工錢振越,北京大學地質冰川教授崔之久等騎馬或徒步沿游山道上到冰川。他們除了觀景,內心還裝著海螺溝將來長遠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孫尚清評價海螺溝“景觀特色在全世界具有壟斷性,開發好可以成為甘孜州重要產業。”冰川之旅觀光團一個接一個。第一團是國際旅行社珠海支社主辦,廣州、上海、北京、南京、蘭州11個分社協辦“88年旅游聯會”30多名代表考察海螺溝;之后有省環委、省建委、年會代表;成都生物所印開蒲研究員等10多名專家“貢嘎山珍稀植物考察團”,甘孜州文聯、瀘定縣文聯組織文學、攝影、音樂舞蹈,20余名專業人士首屆“海螺溝筆會”;瀘定縣人大常委及州、縣部分人大代表考察海螺溝……天府旅行社經理齊鳴燕,1986年12月2日在張家界承諾力爭發海螺溝第一個旅行團,誠信兌現。接著國旅、青旅、金橋、光大、康輝、海外、天馬、九寨、黃龍、岷江、昆明山野、成都市楓葉、金牛、鄰近的西昌、雅安、康定等36家旅行社,年年有團,散客天天都有。景區還接待過一些特殊的客人。如在“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紀念季”,老紅軍李紹祿(85歲),1935年5月中央紅軍過磨西的隊伍中就有他。李老在兒孫陪護下,杵著木棍,自豪地站在冰川上。76歲意大利太婆,在彝族女導游羅永芬引領她走上冰川,激動對羅導說:她的祖國就有冰川公園,由于受條件限制,無法與冰川零距離接觸,在海螺溝她了卻一樁心愿,非常高興。許多游客表示徒步上冰川的確很辛苦,但是能看到冰川奇觀,也值得。
從1987年海螺溝旅游開營到1998年四川省貢嘎山現代冰川有限公司對海螺溝進行的二次大開發,并創建了全州第一個4A景區。之前10年海螺溝沒有公路,沒有星級飯店,賓館,沒有通訊,冬春兩季缺電。有10萬人(含免費2萬多人)走游山道觀冰川、看金山、銀山。游人涵蓋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包括新疆、西藏、海南)一省不缺,港、澳、臺三地一地不少。全球190多個大小國家,有三分之一國家的游客“漂洋過海”,千里迢迢來海螺溝觀冰川,一覽貢嘎山雄姿。由此可見冰川旅游在國內海外旅游市場潛力廣闊。有的人說:“海螺溝游山道特別的長。”也有客人說:“游山道再長也沒有游人的腳步長。”也聽到有人說,“海螺溝冰川遠,它沒有南極北極冰蓋遠;比天山、西藏冰川近;比云南梅里雪山冰川,四川達古冰川海拔要低。”常聽人說,“海螺溝游山道險,它沒有紅軍夜過漩水灣險,走游山道累,沒有紅軍翻摩崗嶺累。”海螺溝在第一個10年,年接待游人平均1萬人,只是近五年一個節假日一天或平時二三天的接待量。據甘孜電視臺報道:今年十一黃金周7天,海螺溝接待中外游客7萬多人,相當于十年前7年接待的總人數。那時游人量雖然少,但它開啟了中國冰川旅游“先河”,而且這條“先河”從未斷流、干涸。從中讓后來者看到、明白了,這個世界無論怎么現代化,人是自然的一分子,這是改變不了。人對自然的需求,對祖國燦爛文化,包括對景區長征文化、民俗歷史的情懷是永遠不會消失的。由此,后來的景區創建者們站在新的起點,認真深入貫徹黨和國家、省州委關于旅游發展政策部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激發出干部群眾在新時期,繼承發揚海螺溝精神,創新創意發展冰川旅游的新思路。敢于擔當,盡心履責,開拓進取,各項工作得到強有力推進,取得前所未有的新業績。
如今,值得讓當年為海螺溝冰川公園誕生為之奮斗的創建者、奠基人點贊的有兩點:一是海螺溝創5A成功。繼第1個全州4A后,創下全州第1個5A景區,保持了示范引領作用。按照國家旅游局測評5A的8項標準,若其中一項不達標,都評不上。海螺溝8項全部都達標,說明海螺溝景區質量在近5年中,尤其在后兩年經過不懈努力,質量過硬了,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在國內海螺溝仍領跑著中國冰川旅游。二是景區農旅結合,一個景區造福一方。走農旅結合發展之路,能讓貧困村、貧困戶脫貧,過上小康生活。1986年順利實現燕子溝鎮喇嘛溝村、磨西鎮青崗坪村和景區163戶貧困戶,591名貧困群眾通過發展旅游產業脫貧。今年又有兩個村,590戶,352人脫貧摘帽。在全州創下旅游發展讓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脫貧的先例。
甘孜旅游從海螺溝景區的開發到現在,這一走就不停、不息、不倦的走了30年。如今海螺溝走出了“圣潔甘孜”的一片旅游新天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