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布面重彩

甘孜日報    2020年05月29日

  ◎劉忠俊

  衛藏地區的畫家們在經過對西藏文化的長期學習和研究后認為:“西藏封閉的地理構造和山川屏障強,烈地影響了西藏民族思維的構架,兩者之間有驚人的相似,這就是:封閉性、起伏性、突發性。這種嚴峻的自然環境,培養了藏民族正直勇敢、豪邁強悍、不畏艱險的頑強性格,又使他們具有一種強烈的生命意識,即對生命的高度崇拜、極為熱忱和視死如生的大無畏。也許神秘莫測的自然環境,還助長了西藏人的宗教意識和熱情,甚至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人們的心靈深處,使人覺得宗教與非宗教、神話與現實只有微弱的差別。

  這樣一種歷史與社會氣氛下產生的藝術,不論是那些氣勢恢弘的寺廟建筑,那些古樸怪異的人神面具,那些熱情獷放的民間歌舞,那些莊重生動的銅雕泥塑,那些絢麗輝煌的壁畫,以及那些典雅精妙的唐卡,無不充滿著人們對宇宙和生命的形而上思考,充滿對生命的崇高熱情和把握生命形式的堅定信念”。[ 該段文字引用自《藏地·藏人·藏畫——簡言西藏現代布面重彩的緣起與成就》作者余友心,《美術》雜志2004年第七期。]

  這些畫家被西藏傳統文化所深深吸引,他們一步一叩首地虔誠走進博大精深的西藏傳統文化。他們學習、整理西藏傳統藝術,并編撰出版了《西藏雕刻藝術展》、《西藏藝術》三卷集和《西藏藝術集萃》。在此過程中,這些美術家們逐漸感悟到衛藏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為布面重彩畫的啟蒙及創作奠定了基礎。

  和甘孜藏畫創作組一樣,這批畫家也是一支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團結無間的隊伍。社會環境已比他們的前輩根敦群培、安多強巴所處的時代更為開放與包容。所以這些西藏的畫家們游藝于傳統及現代之間,縱觀古典與現代。他們深深扎根于民族美術的沃土、將本土與外界相互融匯交流作雙向吸收,不僅從傳統藝術中繼承唐卡畫布、礦物顏料的使用方法,還從當代繪畫中吸收新的創作理念,從而在人杰地靈的西藏造就出“布面重彩”這一新興畫種。

  韓書力,男,1948年生于北京,現代畫家,一級美術師。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1973年進入西藏從事美術工作至今,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常務 理事、中國美協理事、西藏文聯主席,西藏美協主席、西藏書畫院院長。

  韓書力先生是這批畫家中重要的組織者、創作者,他于1973年從北京來到西藏從事美術工作,1982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畢業后,義無反顧地再次從首都回到條件艱苦的邊疆,此后一直在西藏從事美術組織、創作、培養等工作,被吳作人先生贊譽為“嫁給西藏”的藝術家。

  在“善取不如善舍”的創作理念指導下,他的作品不僅吸取了西藏文化藝術和漢地文化藝術的精華,還把西方寫實藝術與東方傳統藝術相結合,其藝術創作具有多元性,既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又有個人鮮明的個性特征。為當今中國畫的創新做出了突出的成就。他的代表作有《圣山神湖之間》、連環畫《邦錦美朵》(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牌獎)以及中國畫《小鳥》(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等等。

  在藏區工作40年中,韓書力還先后培養了大批的藏族畫家,并帶領西藏的畫家們成就了“西藏畫派”的繪畫樣式。可以說,在西藏美術史上,韓書力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中國畫壇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

  • 上一篇:?瀘定縣遠古的歷史
  • 下一篇:藏文《詩鏡》的生命美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