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土木建造

甘孜日報    2022年04月15日

◎湯勇 潘敏

稻城縣民居

稻城縣東南與涼山州木里縣接壤,西界鄉城縣,并與云南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幅員面積0.73萬平方公里。稻城河、赤土河、東義河,三大河流縱橫于稻城縣的土地上,孕育了奇美的景觀,滋養了肥沃的土地。

稻城,古名“稻壩”,系藏語音譯,意為“山谷口開闊地”。東漢為白狼羌地;唐屬吐蕃;元屬吐蕃等路宣慰司;明屬朵甘衛行都指揮使司;清屬里塘土司;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土歸流”,置稻壩委員;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此試種稻谷,祝其成功,奏設“稻成縣”;宣統三年(1911年),正式核準設置“稻成縣”,隸屬康定府。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西康特別行政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西康省成立,更名稻城縣,屬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稻城傳統民居普遍為一戶一幢、二樓一底土石木結構的平頂藏房。底層圈養牲畜,第二層為住房和灶房,第三層為打場和曬場,堆放飼草、農具等。樓底設有較寬的木板樓梯直通二樓,從二樓到房頂多用直徑為30—40厘米的圓木,對剖后砍級做成的獨木梯搭接。稻城民居一般向東背西,窗口朝東、南,住宅的大門,一般開在向陽一方,有吉祥之意,多為雙扇獨門。樓底層內一般不開設窗戶,只有前面墻開有兩個小窗孔。二層房屋開設的窗戶較多也較大,光線充足。同時用木板將房內隔成若干小間,分作食宿之用。房屋的各扇門窗外有小木枋重疊突出。因當地百姓信奉藏傳佛教,絕大多數民宅都設有經堂。

在外觀的裝飾效果來看,稻城的民居也被稱為“黑藏房”。因立面上的木質構件,都會涂上一層黑色涂料,據說這種涂料是從植物中提取的顏色,有防蟲的效果。民居外觀樸實,注重門、窗部位的裝飾,并且強調檐部的水平帶,窗戶沿著水平帶布置排列規律整齊,節奏感強。外墻為石墻,無涂層裝飾,色彩以土石本色為主,水平帶是室內結構的延伸,是內部結構的外在表現。三層曬臺下凹,豐富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間層次,使得立面上層次起伏跌宕,屋頂轉角處設置有宗教相關的構件,增強了民居的民族特性。

稻城縣自麥經堂

位于稻城縣傍河鄉自麥村的自麥經堂,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此經堂為石木結構密梁平頂與硬山頂相結合的三層藏式傳統建筑。房屋占地面積346平方米,該建筑體量大,既有本地古老建筑風格,又有皇家建筑風格。

自麥家在歷史上曾經同時出現過兩種不同教派的13位轉世活佛。因此,在建筑的兩層樓中(二層為薩迦派經堂,三層為格魯派經堂)至今仍保留和供奉著兩派祖師、神佛的壁畫和佛像。這種不同教派共處一家,眾多活佛同岀一宅的現象,在整個涉藏地區獨一無二,被稱為稻城“五奇”之一。充分體現了稻城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和諧并存、相互交融的特點。由于建筑主人身份顯赫,建筑風貌保存完整,并且里面珍藏有精美壁畫和塵封的經書,因此,自麥經堂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研價值,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宗教文化藝術殿堂。

  • 上一篇:
  • 下一篇:靈魂不凍泉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wh/xkbrw/7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