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陳楊 秦松) “現在縣醫院的硬件得到了極大改變,但醫生的水平還亟待提高”、“遇上大病,農牧民群眾不得不遠行千里到內地醫院就診,無疑增加了群眾的負擔” ……28日、29日,參加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甘孜代表團代表圍繞我州衛生醫療事業發展展開熱烈討論。
從去年10月起,我省全面啟動分級診療制度,這項制度的最大好處是節約醫療資源,大、中、小型醫院各司其職,讓患者受益。但對于醫療人才匱乏、醫療技術較弱的民族地區,許多患者不得不到幾百公里外的雅安、成都等地就醫,車費和住宿費就要花去幾千元,不僅增加了看病費用,而且還延誤了病情。
省人大代表雷建平說,分級診療制度雖然能較好的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的問題,但對于醫療人才匱乏、醫療技術較弱的民族地區,看好病的問題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省人大代表、省衛生廳廳長沈驥在參加討論時說,去年11月22日,康定發生6.3級強烈地震,地震造成多名群眾受傷。大部分傷員在康定就接受到了極好的醫療救治,沒有一名重傷員因救治不及時而死亡,這說明民族地區醫院的硬件條件已完全達到或超過內地水平。
沈驥說,甘孜州的衛生計生工作硬件基礎設施已有了巨大改善,但軟件人才隊伍沒有跟上,與群眾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省政府將通過分級醫療制度、對口支援、遠程醫療和基礎大練兵行動、儀器投入使用行動、健康檔案保質保量行動“三大行動”,共同促進甘孜醫療衛生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