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我省持續提升民族地區群眾健康保障水平

《四川日報》    2015年02月12日

去年10億元資金發力三個環節
    本網訊 (記者 石小宏)2月11日,記者從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了解到,為大力推進民族地區衛生事業發展,提升民族地區群眾健康保障水平,去年我省投入資金10億多元,用于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醫療體系建設、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等,并大力實施“三大提升”行動和六大重點工作,加快了民族地區衛生事業發展。“現在的政策確實好,是新農合救了我的命。”去年11月,阿壩州九寨溝縣永和鄉橋上村的王東成拿到了新農合給他生病報銷的10萬元。2013年,王東成意外查出患直腸腫瘤,不到兩年,他為治病先后花去東拼西湊的20余萬元,這讓原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此時,九寨溝縣新農合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290元大幅提高至每人每年390元,每年報銷最高金額可達10萬元,解了王東成燃眉之急。不僅是九寨溝縣,我省民族地區醫療保障的不斷健全與提高,讓更多“王東成”不再為生大病而擔憂。
    為提升民族地區的健康保障水平,去年省衛計委制定了“民族地區衛生發展十年行動計劃2014年實施方案”、藏區“六大民生提升計劃”2014年實施方案、彝區“十項扶貧工程”2014年實施方案,為民族地區衛生事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任務。
    醫療體系建設、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是民族地區衛生工作的三大重要環節。去年,落實中央和省財政資金近6.2億元,實施縣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周轉房建設等醫療機構項目2949個,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衛生機構項目26個,并為16個高海拔縣配置高壓氧艙。人才隊伍是民族地區衛生事業發展的根本,僅去年,為民族地區招聘執業(助理)醫師60人,培訓衛生管理人員、醫師、護士4000余人次,完成藏區6名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才培養。截至目前,民族地區衛技人員增長至47251人,每千人口衛技人員、專業公共衛生人員數分別為5.11人、0.73人,同期增長0.39%、0.36%。
    公共衛生是預防疾病的關鍵,全省民族地區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去年已達35元,其中藏區達40元,高出全省平均標準5元,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1.01%。地方病一直是困擾民族地區群眾健康的難題,為此,我省加大對大骨節病、包蟲病等疾病的普查和治療力度,完成包蟲病病情調查502279人,免費手術治療包蟲病患者273人。去年6月25日,甘孜州巴塘縣蘇哇龍鄉衛生院里擠滿了十里八鄉趕來的農牧民們,這里正進行由省州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組織的包蟲病篩查工作。68歲的達瓦吉才在B超檢查中被查出可能患上包蟲病,由于包蟲病有基本無癥狀的潛伏期,一旦出現癥狀后大都過了最佳治療期。正是這次普查,讓老人得到及時治療。
    針對我省民族地區衛生工作實際,實施了“設備使用提升行動”“技術練兵行動”“健康管理全覆蓋行動”三大提升行動,使三州醫療機構大型醫療設備使用率提高了38.81%。同時,“民族地區衛生發展十年行動”中的六大重點工作也穩步推進。民族地區新農合得到可持續發展,參合率達98.75%,住院實際報銷比為63.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8%。積極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共下派3776人次到民族地區開展對口支援工作,為32個藏區縣級醫院建設遠程診療系統。為三州州級監督機構配備執法快檢設備,完成640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樣品采集和檢測。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民族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上網采購基本藥物18194萬元。
    
  • 上一篇:陳忠義與壽靈寺寺管會干部和聯系僧人座談
  • 下一篇:習近平:確保中央重大經濟決策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