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張濤 文/圖)6月30日至7月1日,州委副書記、州政府州長益西達瓦帶領工作組深入爐霍縣、色達縣、甘孜縣調研。他強調,要統籌抓好“發展、民生、穩定”三件大事,全面加強各項民生工程建設,不斷拓展群眾增收新渠道。
一天半的行程中,益西達瓦先后深入爐霍縣宜木鄉、新都鎮,色達縣翁達鎮、霍西鄉、洛若鎮、色柯鎮、塔子鄉,甘孜縣四通達鄉、拖壩鄉、生康鄉等地就當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進行了調研。
“老人家您家里有幾口人?共有多少畝地?都種些什么農作物?一年收入有多少?”在爐霍縣宜木鄉蝦拉沱村村民蔡金蓮家中,益西達瓦詳細詢問起她家的生產生活情況。“家里5口人,共有10余畝地,種些青稞、麥子和洋芋,還有蘿卜。每年能打到一萬多斤糧食。現在吃不愁,穿不愁,年底還有些結余。”“那你對黨委政府還有什么要求和希望嗎?”“我們農民就靠地里的收成,但現在我們這里還是靠傳統灌溉,只有靠天吃飯。”“老人家,我們正在努力爭取‘十三五’期間國家水利部對我州高效節水灌溉的支持,規劃一旦在我州推廣,每畝地的收成將增產20%以上。”每到一處,益西達瓦都與當地群眾、鄉村干部一道研究產業發展、新村建設和扶貧開發等工作。
全面解決藏區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今年各縣政府肩負的一項硬任務。益西達瓦一行先后來到爐霍縣新都鎮格色村、色達縣霍西鄉冷多村、甘孜縣生康鄉九村等安全飲水項目施工現場,詳細了解工程建設進度,現場分析存在問題。他要求相關縣和部門要全面推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將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與高寒牧區包蟲病防治項目結合,打深井、全封閉,確保水質安全達標,同時統籌解決集中排水問題,防止水土流失,最大程度保護生態。
查項目、督投資是州長此行又一重要目的。在老折山隧道和色色路施工現場,益西達瓦要求色達、爐霍兩縣政府要切實加大協調溝通力度,要求各施工單位加快建設進度,力爭今年年底全線貫通。在色達縣洛若鎮社會救助福利中心建設現場,他要求樓房的層高必須限制、風貌必須統一、體量必須控制。在整體規劃上要與旅游相結合,詳細規劃各功能區,提前規劃和實施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其打造成為一個旅游風情小鎮。
在爐霍、色達兩縣,益西達瓦聽取了今年上半年工作情況匯報。他要求相關縣和部門必須深刻領會“發展、民生、穩定”三件大事一起抓的工作思路,堅定不移地抓項目促投資推發展、堅定不移地抓民生促穩定保和諧。他強調,加快推進旅游業發展,就是要深化“做旅游就是做藝術,做旅游就是做細節”的理念,把旅游發展新老“六大要素”做深做細,把旅游市場、旅游線路做深做實;要深化“后發必須高起點”的認識,做到高起點規劃、高起點打造、高起點營銷、高起點管理,特別要管理好宅基地、自留地和未建設用地;要以各自獨特的自然、文化優勢,因地制宜,勇于創新,在資源優勢上下功夫、做文章,根據游客的不同需求對景區的點、線、面進行科學規劃,探索開發新機制;要堅決按照“弄干凈、搞整齊、有文化、出品位”的總體要求,體現本土特色;要加強對旅游秩序的管理,教育引導老百姓增強旅游服務意識,不欺客、宰客。他指出,扶貧工作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牢記“一個貧困群眾都不能掉隊”的要求,精準扶貧對象和措施,全力推進“戶建卡、村造冊、鄉立簿、縣歸檔”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確保扶貧對象脫貧“銷號”。
益西達瓦十分關心牧業、牧區、牧民問題,專程來到色達縣色柯鎮姑咱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調研,與前來的牧民群眾深入交談。他鼓勵牧民群眾要立足人、草、畜,科學放牧,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致富。他要求縣鄉黨委政府堅持問題導向,加大對生態經濟條件下“三牧”工作的研究力度,全面摸清牧民基本情況、牧業發展和牧區運行情況,積極探索高原特色畜牧產業發展新模式,促進牧區加快發展。
調研中,益西達瓦還專程來到甘孜縣拖壩鄉四村看望慰問了68歲的老黨員其美拉珍,囑咐老人保重身體健康。
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國元在色達縣陪同調研。州政府聯系副秘書長,州委農辦、州委編辦、州水務局、州食品藥品監管局、州政府研究室相關負責人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