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成鳴在石渠縣國營牧場四村牧民斑鳩家了解情況。
本網訊(記者 楊杰 文/圖)7月13日至14日,州委書記劉成鳴前往德格、石渠、白玉三縣調研指導扶貧攻堅、經濟社會發展等工作,他要求三縣黨委、政府要把傳達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作為當前首要任務,結合自身實際分析現狀,安排部署好各項工作,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14日上午,劉成鳴對德格縣城市建設進行了調研。他要求該縣要嚴格執行規劃,管住亂搭亂建;要注重風貌打造,突出自身特色,統一建筑風格,彰顯民族元素;要提升城市品味,整治城市環境。在聽取德格印經院歷史傳承等情況介紹后,劉成鳴要求該縣要保護好德格印經院這樣的精品資源。他說,德格縣擁有豐富而獨特的旅游資源,旅游產業發展基礎雄厚,在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推進扶貧攻堅過程中,德格縣要進一步提升城市內涵,圍繞旅游做足文章,把現有的精品旅游文化資源保護好、發揮好、推廣好。要積極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讓旅客留得下來、玩得舒心,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在德格縣藏醫院,劉成鳴認真了解藏醫院發展情況,他要求州、縣衛生部門和藏醫院負責人要注重藏醫藥人才的培養,注重藏藥產品的研發,注重質量保障,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開拓市場的力度,充分發揮藏藥的特色作用,更好地服務廣大農牧民群眾。
益西和斑鳩是石渠縣國營牧場牧民,兩人都是包蟲病患者。14日下午,劉成鳴顧不上高原反應,冒著雨雪分別來到二人家中看望慰問。“家里有幾口人,每年的收入主要靠什么,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劉成鳴問得很細致。“家里五口人,三個孩子,我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每年就靠挖蟲草掙一萬元左右。自從得了包蟲病,身體不行了,蟲草也沒有以前挖得多了,賣蟲草的錢還不夠給我交治療費……”益西報告著家里的情況。在兩戶牧民家中了解情況后,劉成鳴叮囑州、縣衛生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在包蟲病防治工作中要采取“加強對犬只等傳播源的管理,打深井取水,教育引導農牧民少吃生食”等措施進行防控,在治療中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探索采取集中治療等方式,最大限度減少農牧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他語重心長地對石渠縣負責同志說,石渠縣自然條件惡劣,大家工作十分艱苦,但再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了我們帶領農牧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決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農牧區、重點在農牧區、難點也在農牧區。很多農牧民群眾像益西和斑鳩一樣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我們要通過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加強醫療救助和地方病救助等具體幫扶措施,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切實將群眾因病返貧問題解決好。他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當地最突出的民生難題,從選準最困難的村、扶持最困難的戶、辦好群眾最急需的事入手,用實際行動深入貫徹好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2020年實現全部消除絕對貧困,讓“老百姓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目標任務上來。
在調研中劉成鳴還前往白玉亞青寺,實地了解該寺管理創新工作。他強調,寺廟是社會基本單元、僧尼是社會基本公民,要實現同步小康,寺廟僧人也要實現小康生活。他要求白玉縣委、縣政府及寺管會等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寺廟依法依規管理,為僧尼修行創造良好環境。
德格、石渠、白玉三縣黨政主要領導和州衛生局主要負責人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