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記者 陳楊
今年上半年,我州緊緊圍繞中央省委改革部署和中心工作,切實把握改革方向,不斷完善工作體系,一批批相繼出臺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付諸行動,一項項陸續推出的重大改革舉措落地生根,踏著蹄疾而步穩的改革節奏,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以真槍真刀不斷向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已經在全州形成了上下聯動、主動作為、蹄疾步穩、狠抓落實的好局面,呈現出全面播種、次第開花的生動景象。
農業農村改革平穩推進
根據省委確定的農業農村改革方向,我州積極做好放活土地經營權,創新農業經營體系,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等改革事項。年初我州召開土地確權工作布置會,確定全州今年確權任務32萬畝,并分解到各縣,全面啟動土地確權工作。截止目前,全州共完成了12個鄉鎮142個村78249.47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工作。甘孜縣完成11392戶宅基地的外業測量,得榮縣完成基本草原登記和鄉、村劃界,換發“兩證一合同”7600余份。指導建立土地流轉管理制度,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全州農村土地流轉3.4萬畝,農戶獲得土地流轉收入1700余萬元。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資450萬實施2015年省級農民合作社建設項目9個,投資10萬元實施家庭農牧場建設項目1個,全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88個,家庭農場17個,家庭牧場115個。規范集體林地林權流轉,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全州已形成了以九龍雙富花椒油加工合作社、康定色多中藥材種植農民合作社、瀘定安彬核桃種植合作社為代表的近30家林業專業合作社。穩步推進扶貧“四到縣”改革(精準扶貧、扶貧工作考核機制、干部駐村幫扶、金融扶貧),完成全州18個縣考核試點工作。4位省級領導和14位省廳主要領導帶隊的工作組完成我州“精準扶貧”工作督查調研,各縣累計識別貧困人口19.91萬人,貧困村1360個,做到了“戶有卡、村造冊、鄉立薄、縣歸檔”。
州委組織部門研究制定干部駐村工作方案,建立1360個貧困村干部駐村幫扶機制,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州群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結對幫扶納入《甘孜州結對認親活動第三階段實施方案》內容組織實施。
按照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四到縣”要求,州財政扶貧資金的部分項目審批權限已經下放到縣級人民政府,切塊資金已按要素分解下達到各縣(市)。認真抓好省級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示范縣建設,康定、丹巴、稻城、瀘定(海螺溝管理局)等省級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示范縣上半年啟動新建新村聚居點18個(建成1個);啟動舊村落改造提升54個(完成11個),全州啟動幸福美麗新村建設32個。
進一步強化金融支農工作,目前全州金融機構已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授信19890萬元,投放貸款15199萬元,新增貸款1767萬元。對幸福美麗新村541戶農牧民進行信用評級,授信金額2443萬元,累計向443戶農牧民發放貸款2079萬元。磨西鎮率先啟動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權及土地流轉收益抵押貸款試點,完成4筆230萬元的貸款,農村“三權”抵押融資工作實現零突破。
國資國企改革穩步快走
設立董事監事管理中心,制定《甘孜州外派董事監管管理辦法》,在全州選聘20名專業人員,集中培訓后向州屬國有企業外派董事、監事。研究出臺《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發展實施方案》,完成甘孜州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和甘孜州惠民農業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整合重組改革。成立康定機場集團公司改革重組工作領導小組,于3月份簽訂康定機場集團與四川航空集團公司重組事宜備忘錄,達成重組意向。積極做好里伍公司上市工作,取得主管部門的一系列證明、專項說明、確認等文件,2015年2月13日向中國證監會上報了里伍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并上市(IPO)的更新材料。積極推動全州獨立供電區改革,將石渠、新龍等相關縣及國網甘孜公司開展獨立供電區改革工作納入全州目標考核,督促國網甘孜公司加快資產接收報批工作,目前石渠縣已完成報批手續,獨立供電區已移交國網甘孜公司進行管理,爐霍、瀘定、新龍三縣資產移交材料已上報國網四川公司進行審批。
行政體制改革成效明顯
進一步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三張清單”,破解審批事項集中難、大廳窗口授權難、并聯審批啟動難“三難”問題,全力破除“彈簧門、玻璃門”,推進全面依法行政。完成行政許可項目目錄編制工作,公布了本級行政許可項目目錄清單,州級目錄中保留行政許可238項,除省上公布的市(州)行政許可項目230項外,新增甘孜州單行條例規定的州級行政許可事項8項,各縣行政許可項目192項,新增甘孜州單行條例規定的縣級行政許可事項10項。簡化用地報批材料,報省批準單獨選址報件材料由原來22項縮減為7項,報省批準批次用地報件材料由原來17項縮減為5項。
作為全省商事制度改革“先照后證”試點地區之一,我州堅持以市場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相分離的登記制度改革為核心,制定出臺《甘孜州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先照后證》試點方案,按照寬進嚴管的原則,放寬市場主體準入條件,實行注冊認繳登記制,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將117項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審批事項,投資160余萬元,在全省率先設計并投入使用“甘孜州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完善了信息上傳、提取、交換,分類使用,現場核查,交叉比對等工作流程和機制。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共享平臺向相關部門及時推送信息8312條,工商部門直接處理3461條,各部門認領并辦結1103條。
制定《甘孜州“先照后證”試點工作及后續市場監管方案》《部門后續監管實施辦法》等,重新梳理和明晰了各部門在市場監管方面的職責分工。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市場主體總量增長迅速,去年10月至今,全州新登記市場主體8758戶,注冊資本798476萬元,同比增長93%和147%;同時,全州農民專業合作社迅猛發展,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5年第一季度,農民專業合作社共計新增167戶,注冊資本2505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6.47%和111.69%。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創造就業崗位8100多個,帶動了大批勞動者就業。
社會事業改革不斷深入
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加快。大力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下達“改薄專項計劃”項目102個,資金1.0244億元,啟動30所“3+3”、“6+3”精品學校、32所城鎮或片區寄宿制學校建設。抓好“3333”數字甘孜教育工程,啟動并大力推進康定市、瀘定縣等及州本級220套“班班通”和60所學校校園網建設,啟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助推民族地區與內地教育同步發展”試點。
修訂印發《甘孜州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試行)》,進一步明確了雙向轉診的實施范圍、工作步驟、主要內容、保障措施以及調整后醫保報銷政策。與實施分級診療制度前相比,州級醫療機構門急診、出院人次同比分別下降18.19%、7.37%;縣級醫療機構門急診、出院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6.82%、26.12%;鄉鎮衛生院門急診人次同比增長 28.03%。病人在州、縣醫療機構的掛號、候診、取藥總體時間平均下降10%左右,分級診療成效初顯。
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有力
大力推進“城鎮四級”和“農村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全州共劃分城鎮網格309個,鄉村網格1400個,寺廟網格45個;設置監管中心和監管站(點)757個,配備城區專職網格員309名,鄉村及寺廟兼職網格員1412名。去年以來,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共收集基層基礎信息60多萬條,辦理民生服務、矛盾勸解等事項4000多個。同時,依托網格化防控體系,推動“紅袖套工程”建設,建立群防群治隊伍2954支,配備群防群治力量 3.8萬人。
我州進一步加強了專業性和行業性調解組織建設,探索調解組織和調解工作由綜合型向專業性、行業性擴展方式,加強了醫患糾紛、交通事故等專業調解組織和金融機構、農貿市場、旅游景區等行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全州已建立人民調解組織3179個。
實施藥店電子監管碼類藥品可追溯的電子監管體系建設,積極推進食品流通與餐飲服務許可“兩證合一”,完善了食品安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機制,完成150家藥品經營企業“藥品電子監管碼掃碼上傳”監管設備安裝和人員培訓工作。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取消對遷入城鎮投靠親屬落戶人員的條件限制,康定、爐霍、德格、理塘等縣(市)實現了“城里有間房全家可遷戶,一人有收入全家可遷入”的“零門檻”戶籍管理制度。
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持續推進
出臺了《甘孜州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從目標責任考核評價制度、跨區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總量控制排污許可管理制度、建立環境污染公共監測預警機制、調整資源結構、實行強制清潔生產等方面明確了部門職責和防治重點。建成4條機動車尾氣檢測線,全面實行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
組織開展大渡河、金沙江、雅礱江流域下游監督上游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制度調研,開展全州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基礎工作調研,積極探索排污權和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行機制、鄉鎮污水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多方投融資機制和運行模式。
積極開展甘孜州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建設,開展甘孜州生態紅線劃定前期工作,全州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4.9萬平方公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有力有序
制發了《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實施意見》《縣委、縣政府和州級機關主要負責人向州紀委全會述責述廉暫行辦法》和《州級機關內設機構和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向派駐紀檢機構述責述廉暫行辦法》,對各縣委書記、縣長、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和州級部門“一把手”開展了“兩個責任”約談,簽訂了承諾書。
針對紀檢監察干部開展作風巡察,制發《甘孜州紀檢監察干部“六個嚴守二十五個嚴禁”的規定》,制定印發《中共甘孜州委反腐敗協調小組工作規則》和《案件協調暫行辦法》。今年1—5月,全州紀檢監察機關立案130件,結案95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95人。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
制定了《關于認真貫徹“三嚴三實”要求,進一步加強黨員干部教育管理監督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工作的意見》《關于“百千萬康巴英才工程”的實施意見》等多個制度規范,對遴選優秀年輕干部和人才、大規模培訓干部、干部談心談話、從嚴干部監督管理、基層干部藏漢雙語學習培訓等方面作了明確。瀘定縣制定《科級領導班子功能結構模型管理試行辦法》等5個配套制度,從制度機制上堵住臨時動議、隨意頻繁調整干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