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全州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

《甘孜日報》    2015年08月05日

——社會保障促進計劃助群眾解決后顧之憂

在民政部“藍天計劃”和四川省“富民安康”項目支持下,甘孜州兒童福利院順利實施搬遷。張云海 攝 
    ●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能力
    ●擴大社保覆蓋面推進民生持續改善
    ●社會福利體系建設撐起困難群眾幸福藍天
    ■ 本網記者 張濤
    參加城鄉養老保險和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是惠及全民的大事、好事,如今,通過完善政策措施、落實政府補貼,建立激勵機制,在我州已基本實現全覆蓋。民生的事是大事,它關乎藏區的發展和穩定。日子過好了,群眾感激黨和政府。生活有保障了,群眾更無憂無慮了,更是一門心思謀發展,一心一意跟黨走。
    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能力
    “我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我男朋友是‘9+3’畢業的,現在我倆想合伙開一個店,但不知道開什么好,也沒有啟動資金。請問就業局有什么扶持政策嗎?”今年年初,爐霍縣新都鎮色德龍村大學畢業生巴姆與男友洛登來到縣人社局就業服務中心咨詢相關就業扶持政策。
    “關于創業項目,你們可以在甘孜公共招聘網上進行查詢,上面有很多創業項目的推介,你可以選擇一項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對于你們高校畢業生在實現自主創業后,可以申請享受最高不超過1萬元的創業補貼,其他符合條件的創業群眾,正常經營3個月以上的,也可以申請一次性2000元的創業補貼。”巴姆得到了創業服務窗口工作人員的熱情接待和仔細答復,“同時作為大學生創業者,可以入駐甘孜州啟航孵化基地,享受場地租金等方面的優惠和創業指導、跟蹤扶持等服務。在資金問題上,如果你成功創業了,也可以向縣就業局申請最高10萬元的無息小額擔保貸款。”
    就在巴姆與洛登正盤算著自己的創業夢時,道孚縣麻孜鄉菜子坡村的青年農民降措也在鄉政府便民服務中心接受了職業指導培訓,辦理了就業失業登記證,并在這里的招聘信息中看到潤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招保安。這公司離家不遠,比較合適自己,他決定去試試。“以前辦這類事總是到處跑,事不一定辦成,還耽誤了時間。現在好了,求職登記、職業指導,一道門辦完所有的事,方便吶!”降措所說的“一道門”是指該鄉的便民服務中心,除求職方面的事,他還能在這里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著實方便。
    就業作為四川藏區六大民生工程之一的“社會保障促進計劃”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拓寬就業渠道,如何提升就業能力?“我們的目標,就是要通過積極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能力、創業帶動就業、強化就業服務,確保群眾能夠有序就業。”據州人才交流和就業服務局局長河海介紹,在拓展就業渠道方面,我州將政府投資的藏區建設項目,拿出10%—30%的崗位吸納當地群眾就業。指導各縣(市)因地制宜開發牧區草場維護、鄉村道路協管、城鄉保潔、城鄉社區管理服務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就業困難人員、家庭困難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未就業“9+3”學生、牧區無業人員等就業。積極為當地群眾提供政策咨詢、崗位信息等免費就業指導服務。此外,還將拓寬轉移就業渠道,有序組織有轉移就業意愿的群眾外出就業,并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單程交通費補貼。繼續加大對就業創業資金支持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大力宣傳相關政策,鼓勵內地用人單位吸納我州群眾就業。
    截至目前,我州通過電視、報紙、專題活動等方式宣傳創業政策,接受宣傳群眾達10萬余人;推選全省就業先進民營企業、就業創業優秀個人、康巴英才,發揮先進引領示范作用。引進SIYB(創辦你的企業)培訓模式,從創業意識、創業計劃、創業知識、項目推介等方面進行培訓;實施“千名藏區群眾職業培訓行動”,結合全州發展實際,以“創業+技能培訓”模式,培訓600余人,實現創業42人,就業472人,就業創業成功率達85%以上;大力開展“春潮行動”,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者開展創業、就業技能及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并落實培訓補貼,開展創業培訓526人次,技能培訓4502人次,補貼資金500余萬元。
    州、縣均設立創業服務窗口,加大對創業者的政策服務指導;組成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為城鎮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9+3”畢業生、失地無業農民、城鎮創業的農村勞動者提供創業指導、政策咨詢等服務,已完成退役軍人、2009級、2011級“9+3”畢業生公務和機關事業工作人員招錄工作,已擬定好2014年“9+3”學生就業工作實施方案,促進“9+3”學生就業率達95%以上。設立“甘孜州啟航創業孵化基地”,提供創業指導、小額擔保貼息貸款等服務。為創業初期的創業者提供不超過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為企業提供最高200萬元的貸款貼息,目前已申貸137人、受理135人,享受貼息扶持人數118人,發放貸款640.6萬元,帶動或新吸納的就業人數373人;全面落實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政策,將在校大學生納入創業扶持范圍,組織在校生創業培訓420人,對74名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發放創業補貼74萬元。
    擴大社保覆蓋面推進民
    生持續改善
    茶余飯后,在鄉城縣香巴拉廣場,跳鍋莊的老人們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老人們說,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謝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社保政策暖民心,使他們每月的養老金能夠按時足額領到手,晚年生活有保障。
    7月8日,鄉城縣香巴拉鎮67歲的居民丁真次稱正在農信社領取他6月份的養老金。“養老保險這個政策真是太好了,以前只有城里的工人退休有養老金,沒想到如今我們農村的老人也能每月領取近兩百元的‘退休工資’了。”
    對未進入老年的城鄉居民來說,養老保險也是一顆定心丸。“我們夫妻都買了養老保險。”在縣城務工的丁真次稱的二兒子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充滿信任。
    同丁真次稱家一樣,道孚縣靈雀寺63歲的僧人仁孜也很高興。早在2013年,該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結合自身實際、多措并舉、精心謀劃、積極探索,努力尋求方式方法,最終將凡持有道孚縣轄區戶口的寺廟僧尼,按自愿參保的原則,納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范圍。仁孜滿懷感激地說:“有了醫保和社保這兩大保障,解決了我們在生活和醫療上遇到的困難,生活有了保障,沒有了后顧之憂,我們就可以潛心修學、鉆研佛經,積極挖掘佛教中的和諧因素,為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縣一直以來以開展群眾工作、‘同心同向’活動為契機,深入寺廟向僧尼宣傳社會保障政策,與他們面對面、心貼心地開展工作,了解掌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提高他們的參保積極性。從年初開始有針對性地向各大寺廟僧尼開展社會保險參保政策宣傳解釋工作,并通過鄉鎮、寺管會發放宣傳資料共計300份,向僧尼進行相關政策解答215人(次),讓社會保險政策入眼入耳入腦入心,使他們在了解政策的同時積極參保。”道孚縣人社局局長崔彩云表示,將繼續加大把符合條件的老弱病殘僧尼納入社會保障范疇的工作力度,為道孚縣藏傳佛教寺廟長效機制建設工作保駕護航。
    “老有所養”是黨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因素之一。為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水平,去年9月,我州制定出臺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辦法》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兩項制度整合并正式實施,建立全州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出臺的《實施辦法》將參保居民的繳費檔次標準在原來每年100元到1000元10個檔次的基礎上,新增加1500元、2000元和3000元三個檔次。參保人可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繳費檔次,按年繳納,多繳多得。參保人按照規定繳費后,政府補貼分別對應為每人每年40元至160元的補貼,省級財政按政府補貼總量的50%安排,其余部分由州財政負擔40%,縣級財政負擔60%的比例計算。為使廣大城鄉居民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我州在60元基礎上逐年再增加每人每月1元,今年達到每人每月61元,并且逐年遞增。同時對于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重度殘疾人、獨生子女傷殘亡家庭夫妻,由州、縣兩級財政按500元為其繳納養老保險費。
    “按照《2015年藏區六大民生工程計劃總體工作方案》,今年我州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和方法,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重點,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努力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推進民生持續改善。”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楊永華介紹,在加強社會保險工作方面,今年將以參保擴面為重點,實現“應參盡參、應保盡保”,參加社會保險人數在2014年基礎上有新增加。以確保待遇發放為核心,實現按時足額發放。“為方便群眾辦理相關社保手續,今年,我們將盡量推進社保經辦業務下延到鄉鎮和村,讓老百姓在鄉鎮就可以參保、領待遇。”
    截至目前,全州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217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2.56%。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7.83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4.64%。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猶如一股和煦的春風,吹暖了幾十萬群眾的心田。
    社會福利體系建設撐起
    困難群眾幸福藍天
    如果不走近門口、看到“甘孜縣中心敬老院”的牌子,人們大概會以為這么氣派的建筑一定是哪個機關或企業的辦公樓。眼前的景象超出人們對敬老院的想象:樓房整潔干凈,庭院寬敞,臥室、餐廳、衛生間、娛樂室一應俱全。在這舒適溫馨的環境中,老人們頤享晚年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還是黨的政策好啊,想不到我這樣的孤老婆子,還能住上這樣好的房子,過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看到嶄新的被褥,齊全的日用品,住在這兒的五保老人呷洛笑得合不攏嘴,一句簡單而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所有老人的無限感恩之情。
    完善城鎮“三無”老人和農村五保供養制度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面向困難群體的“托底工程”。五保對象是社會中最特殊、最困難的弱勢群體,曾幾何時,這些孤苦無依的老人們只能一人守著寒被冷灶,過著吃了這餐沒那餐的貧困生活。如今,全州2632 名城鄉“三無”人員和8000余名農村五保對象如呷洛老人一樣,正在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據了解,我州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供養金每月300元按月按標足額兌現,其中集中供養標準達 每月414.05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3.5%。在受益對象自愿的前提下,對城鄉“三無”人員全面提供集中供養。為藏區4600名困難家庭的失能老年人和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支持,按照平均每人每年不低于300元的標準,省級補助35%。同時,對自愿集中供養的孤兒進行了調查和信息收集,在受益對象自愿的前提下,實現孤兒集中養育全覆蓋。根據州委編制委員會批復,瀘定、丹巴、九龍、道孚、爐霍、白玉、色達、新龍、德格、雅江、巴塘、理塘12縣分別依托現有福利機構設立了縣級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已完成目標任務的100%。
   
    
 
  • 上一篇:2020年三州州府全部通高速路
  • 下一篇:我州幸福工程三年投入各類資金117.8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