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 張濤 文/圖)8月15日至16日,州委副書記、州政府州長益西達瓦赴稻城、鄉城、得榮三縣,調研旅游發展、精準扶貧、項目建設和得榮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強調要進一步筑牢全域旅游意識,以全域旅游統領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在稻城縣紅草地、黑海子景點和亞丁天街項目建設現場,益西達瓦仔細看、認真聽,談想法、提要求。他指出,在景區打造上,要順自然之勢、順文化之勢、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之勢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在設施建設上,不能片面追求“高大上”,要注重實際功能,嚴禁在景區內建設大體量的現代建筑;在文化內涵上,要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把當地文化和景區景點有機結合;在宣傳營銷上,要因地制宜,創新模式,吸引更多游客,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在鄉城縣納藏文化“禪修”主題酒店調研時,益西達瓦指出,納藏文化“禪修”主題酒店,大膽創新、標新立異,以“禪修”為主題,很有文化特色。他希望,鄉城縣積極引導群眾發展更多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主題酒店,助力全域旅游加快發展。
實施精準扶貧是我州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益西達瓦先后來到鄉城縣水洼鄉浪充村、洞松鄉松通扶貧移民新村,了解精準扶貧工作。他強調,抓好扶貧攻堅工作,是各級政府的使命,也是各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要求,要圍繞省委“四個好”目標和“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主線,做到“六個精準”,將精準扶貧與區域經濟發展、整村推進、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群眾工作全覆蓋、法治甘孜建設相結合,努力實現“每年都有新變化、三年上大臺階,五年全面完成”的扶貧攻堅目標。
抓項目、追投資是此次益西達瓦調研的又一重點工作。在稻城縣桑堆鎮中心校,鄉城縣娘擁水電站、尼斯鎮寄宿制小學和洞東路、亞亞路,得榮縣古學水電站等項目施工現場,益西達瓦詳細了解施工方案、進度、質量監理等情況。在聽取工作匯報后,他要求,要按照“三跨”要求,加大未開工項目清理力度,務必創造條件,做好要素保障,推動盡快開工;要搶抓施工黃金期,加快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力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盡快辦理項目竣工決算。
來到得榮縣瓦卡鎮,益西達瓦實地檢查地震重建項目建設情況,參觀民居旅游接待示范戶和鄉村主題酒店。行走在恢復重建安置點,一幢幢重建房外墻上布滿防護網,一輛輛工程車來回穿梭,建設者們正揮汗如雨,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呈現出一派建設的繁忙景象。“步游路不需要那么寬, 把水道加寬鋪淺,加大兩邊綠化,每個節點種上當地的果樹,既可以遮蔭,又可以作為游客的歇息點,顯得更自然、更生態,體現休閑……”在水街項目的建設現場,就如何圍繞旅游抓重建,益西達瓦與施工企業充分交換意見,“要把每一個重建項目都打造成為景點景觀,讓游客留下來……”他強調,要以長遠目光和勇于挑戰的膽識,把重建與旅游發展、與精準扶貧、與致富奔小康有機結合起來;要嚴格執行重建規劃,保持原生態,不準隨意增建一棟房子,不準減少一塊農田;要擴大綠化面積,大面積種花栽樹,吸引游客眼球;要按照“弄干凈、搞整齊、有文化、出品位”的要求,真正把瓦卡打造成藏鄉田園風情小鎮,將得榮建設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上的重要驛站。
在得榮縣太陽魂農副產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調研時,益西達瓦深入生產車間,詳細了解萄萄酒、黑苦蕎茶等農副產品加工制作流程。“這個洞藏的地方太小了,可以把水電站建設的施工洞作為葡萄酒洞藏的地方……”他叮囑隨行工作人員要幫助企業解決生產困難,在擴大生產規模上多想點子、找法子。
調研中,益西達瓦指出,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鄉城、得榮縣將迎來全域旅游發展的黃金期。他要求,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以旅游統領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考慮和研究“十三五”規劃;要圍繞旅游產業,立足自身優勢,增加吸睛點,大力發展菩提子、釀酒葡萄等縣域內特色產業;要按照景城、景鎮、景村一體,注重“三去三加”(去磁磚、去水泥、去人工痕跡,加水、加綠,加文化),打造各有特色的形態、業態、文態、生態“四態”,努力把縣城建好,把鄉鎮做大,把村寨做美。
調研途中,益西達瓦還來到鄉城縣青麥鄉中心衛生院,了解標準化衛生院建設情況,叮囑衛生院的醫務人員要安心工作,不斷提升醫技水平,更好服務群眾。
州發改委、州旅發委、州扶貧移民局、州住建局、州政府研究室及稻城、鄉城、得榮縣縣委、政府負責同志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