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高啟龍)8月31日,筆者從甘孜州十屆七次全委會上獲悉,從2011年初到2014年底,甘孜州扶貧對象由36.9萬人減少到17.45萬人,脫貧人口近20萬。貧困地區行路難、用電難、飲水難、住房難、增收難、通訊難、就醫難、上學難“八難”問題得到大幅改善,絕大部分貧困群眾由解決溫飽問題、鞏固溫飽成果,進入到加快脫貧致富、向全面建成小康邁進的關鍵階段。
作為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全省扶貧攻堅“四大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甘孜州貧困人口“點多、面廣、程度深”。“十二五”期間,該州圍繞穩定實現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小康目標,以基礎、產業、新村、能力、生態“五大扶貧工程”為載體,著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近年來,甘孜州投入10多億元,完成739個扶貧新村建設,實施了20個藏區連片開發項目,實施移民扶貧工程7536戶38450人;完成康定、道孚、丹巴、理塘、鄉城、稻城等6縣11個亮點村打造;在11個縣啟動建設溜索改人行橋項目和溜索改車行橋項目56座,項目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為有針對性地幫助每戶脫貧,甘孜州從2012年開始,通過對全州扶貧對象的摸底,逐一制定扶貧措施,力求實現“戶建卡、村造冊、鄉立簿、縣歸檔”。截至目前,已完成20.1萬個扶貧對象和1360個貧困村的建檔立卡任務。“到一個縣拿起檔案,想了解一個扶貧對象,檔案中就顯示關于他的所有重要信息。比如,年齡和身體狀況、家里有幾口人、收入低到什么程度、住房條件如何等都有。”甘孜州扶貧移民局副局長穆撼說,現在正在做的是數據清理和審核工作。“我們希望改變僅靠補貼扶貧,要通過發展旅游業等自我‘造血’,拉動就業、實現扶貧。”甘孜州州長益西達瓦說。近年來,甘孜州把發展旅游產業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實施全域旅游發展的發展戰略,群眾在旅游行業中“自找角色”,收入明顯提高。甘孜州出臺了旅游、能源、礦產、農牧、民族文化和中藏醫藥六大產業發展意見和行動方案,計劃實施548個項目,總投資3355億元。
為切實破除扶貧的“瓶頸”,甘孜州還以整村推進為關鍵,推進新村扶貧,促進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型升級;以康巴英才為載體,全力推進能力扶貧,有效解決了甘孜州人才匱乏、本地學生“考不起”、外地人才“引不進”、引進人才“留不住”等問題;以移民安置為重點,有效推進生態扶貧,全面落實退牧還草、退耕還林、草原生態補獎機制等國家生態補償政策、全面實施易地搬遷扶貧、全面推進水電開發移民工作。“未來五年,是要著力解決17.45萬人的貧困問題。最關緊的就是通過扶貧攻堅,讓所有老百姓都不掉隊。”益西達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