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劉成鳴在康定地區調研。
本網訊(記者 楊杰 文/圖)10月24日,州委書記劉成鳴在康定調研地熱供暖、城市污水處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森林覆蓋情況,并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全州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匯報,就下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他要求,全州上下必須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構建“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格局。
州委常委、農工委主任楊凱參加會議并就相關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相洛陪同調研并主持專題會。州委常委、康定市委書記唐強陪同調研。州政府副州長張永德參加會議并提出意見建議。
劉成鳴在聽取匯報后指出,歷屆州委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了“生態立州”和 “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 的目標,不斷推進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環境監管體制,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為生態立州、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長江防護林工程、天然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復與保護工程、退牧還草工程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全州建立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域面積和數量位列全省第一,為生態文明建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他指出,我州森林草原地域廣、面積大,森林火災時有發生、草原鼠害在部分地區比較嚴重、草原的退化問題不容忽視,加之財力有限,對生態建設投入不足 ,市場化運作不夠,生態扶貧能力弱,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不夠健全,存在有規劃但落實不夠,有動作但成效不大,有制度考核但執行不嚴等問題。
劉成鳴要求,各級各部門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一要創新理念,深化認識。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發展和保護相統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然資源就是自然資本和山水田林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統籌考慮自然生態的各個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維護全州生態平衡。二要認真落實《甘孜州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要圍繞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生態屏障區、國家綠色能源生產基地的方向,以建設美麗甘孜為目標,以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以繁榮生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彰顯生態文化為抓手,保障國家生態環境安全,提高環境質量,不斷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新格局。扎實推進生態產業發展、加強人居環境建設、強化生態保護與建設、加強環境污染預防與治理、促進生態文化建設、加強生態文明能力建設、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約束機制、建立生態文明政策支持體系。三要突出重點,力爭見到實效。要按照“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原則,劃清功能區紅線,一張藍圖繪到底。要大力推進生態產業發展,把旅游作為支柱產業,按照“兩環一帶”布局,圍繞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區,著力構建“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的立體生態格局。“山頂戴帽子”就是在高山及高海拔地區采取飛播與人工植樹結合、專業植樹與義務植樹結合、喬木與灌木結合、經濟林與生態林結合來推進植樹造林;“山腰掙票子”就是按照“一圈一帶一走廊”的高原現代特色農牧業布局,大力推進高半山以下經濟林木的種植,大力發展核桃、花椒等干果,蘋果、藏梨、櫻桃等特色水果和蔬菜、中藏藥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木耳、香菇、銀耳、羊肚菌等林下產品,切實助農增收;“山下飽肚子”就是在河谷地帶大力發展青稞、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保障糧食安全。要大力推進人居環境建設。按照“做強縣城、做優鄉鎮、做美鄉村”的要求,將生態建設納入城鄉提升戰略,建設一批生態示范鄉鎮、生態示范村寨和生態示范家園,大力推進山植樹、路種花,在有條件的縣城實施“河變湖” 工程建設。要注重生態保護和建設,尤其要進一步完善“兩江一河”保護體系、天然林保護體系、退耕還林體系、草原濕地保護體系,進一步完善水土流失、地質災害治理等體系。要促進生態文化建設,建設一批攝影基地、寫生基地、宇宙觀測基地和藏文化體驗基地。四要完善體制機制,形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空間規劃體系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環境治理體系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評價考核責任追究制度。要研究制定可操作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制定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辦法,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經濟建設的評價體系中去。
劉成鳴要求,在具體工作中,要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領導推進小組,每年確定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的項目,每年召開一次生態文明項目建設現場會,推進生態文明戰略取得實效。要建立績效考核體系,落實各縣(市)每年的具體任務。要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責任追究機制,尤其要對天然林保護、防止森林火災、退耕還林不到位,造成草原沙化嚴重、水土流失嚴重等失職瀆職行為進行責任追究。
州委聯系副秘書長,州發改委、州旅發委、州財政局、州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部分州級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康定市負責同志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