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康定木格措景區游人如織。
(本網資料庫)
本網訊(見習記者 澤仁正光)“離城幾十公里,還有人來我們這山溝溝里旅游。我家一年掙十幾萬,這真是想都沒想到的好事。明年的旅游接待我還要搞得更好……”號稱“中國最美鄉村”的丹巴縣“和瑞·布科院子”的老板日前高興地對筆者說。隨著他所居小鎮名聲大起,他的民居生意越來越火了。近年來,類似他這樣的民居示范戶,經各級黨組織精心幫扶,已成為我州鄉村休閑游、農業觀光游中的一張張靚麗名片。
科學規劃全域旅游
近年來,我州牢固樹立“生態就是發展,生態就是效益,生態就是生產力”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生態建設作為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孫后代的德政工程來抓。
甘孜,是康定情歌的故鄉、康巴文化的發祥地、格薩爾的故里,也是最后的香格里拉。全州97.1%的土地被天然草場和森林覆蓋,是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和第一道生態屏障,也是世界上自然生態最完整、氣候垂直帶與動植物資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區之一。
“我州立足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做好青山綠水文章。著眼縣域全境,將山山水水、花草樹木、城鎮村落、公路河流、風土民情等旅游元素都納入景觀景點設計范疇,正在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配套實施《甘孜州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涉及82個重點項目,估算總投資1330億元)、《甘孜州州域城鎮體系規劃》和《甘孜州交通重點推進項目(2013-2015年)》。規劃構建核心景區為吸引,中心城市為支撐,衛星景區為補充的“中樞一衛星”型旅游目的地體系,發展建設三大產業集群。以《全域旅游規劃》為總綱,指導規范區域內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農牧業現代化、土地利用等各項規劃和項目工作。按“一心、二軸、三圈、三域、四重點”空間布局,把全州15.3萬平方公里全境作為一個大景區來建設,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鄉村和寺廟、公路和河流都打造成景觀景點。同時,積極調動各方力量參與旅游業發展,促進旅游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惠及民生、共享發展。
全力打造旅游精品
為繪制“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城鄉交融、整體推進”的旅游發展藍圖,我州初步構建起以景區為核心、鄉村為基礎的旅游發展格局。 州委將政府主導和引進戰略投資者相結合,將生態建設與旅游開發相結合,將骨干景區提質升級與新景區開發建設相結合,將高端開發和基礎開發相結合,打造“甘孜山地旅游、東方戶外天堂”品牌。
旅游離不開“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為打造規范化旅游名勝,我州全面推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人文環境建設,深度開發高端旅游產品,形成了完整的、全方位的、多功能的、有強勁吸引力的旅游產業鏈條,樹立甘孜州旅游業良好形象。在打造大景觀的同時,也立足于各縣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鄉村和寺廟、城鎮和村落、公路與河流,將之努力打造成景觀景點,形成“一步一景、移步即景”。
不斷夯實旅游基礎
想吸引游客,交通是重要環節。為了給全國各地來我州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通達體驗,實現“一路一景、一站一景”,未來3至5年內,將全面完成境內國省干道和旅游通道的提升改造,建成雅康高速、力爭川藏鐵路雅康段開工、開工建設第三個機場-格薩爾機場(加上已通航的康定機場、亞丁機場)、新增10條航線,實施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到2017年實現100%的鄉(鎮)通油路、100%的村通公路,60%的村路面硬化,努力形成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交通體系。為實現生態旅游大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州以資源入股,吸引民營資本、外資進入,與國有資本相互融合,組成混合所有制經濟實體,合作開發景區資源,為把旅游產業培育成財政支柱產業打下堅固基石。
一業牽動百業興。發展中的甘孜州以生態旅游實驗區建設為平臺,走“一業帶動、各業融合”的道路,調動全行業、全社會和全民參與旅游業發展。2014年,全州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01.43萬人次,年增長27.5%,旅游總收入80.3億元,年均增長40.76%,增幅高于全省(29.75%)11個百分點,收入增幅居全省第5位。2014年,全州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38.75%。全域生態旅游的深入實施,有力地促進和拉動了州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全面提升了“圣潔甘孜”品牌的透明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