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養護工人正在對橋梁進行檢測。楊克勇 攝
編者按:
“十二五”時期,是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5年,是中國發展動力加速更迭的5年,也是我國經濟社會開始步入新常態的5年。“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下,全州各族群眾奮起直追,我州經濟快速發展,民生得以明顯改善,社會事業長足進步,各項事業取得輝煌成就。從即日起,本網推出《回眸“十二五” 展望“十三五”》系列專題報道,與廣大讀者一同感受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5年之變,暢想“十三五”時期,到2020年全州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敬請讀者關注。
■ 本網記者 陳楊
張師傅是瀘定人,從2008年開始買了一輛重型卡車,專門跑從成都到巴塘縣的貨運,感嘆這幾年全州公路交通發展,張師傅說,“過去從成都到巴塘縣一個單邊最少要三天時間,如今只要兩天,大大節省了運輸時間。”“路修好了,關鍵是路養護得更好,公路上隨時都看見紅旗和養護工人的身影。公路哪里出現了病患,馬上就有工人進行修補。”
從2011年以來,州公路管理局堅持“暢通主導、服務需求、安全至上、創新引領”的公路工作16字方針,以提高路網整體服務能力為總抓手,小修保養成效顯著。
全州路面使用性能指數
從全省倒數第二進入前十行列
“十二五”期間,全州堅持把公路養護作為第一要務,以保障公路完好暢通為基本出發點,切實做好公路小修保養各項工作。路面使用性能指數一年一個臺階,2014年完成85.1,從全省倒數第二進入前十行列。今年可望完成路面使用性能指數87。
全州共實施省級補助大中修工程14項307公里,總投資5.29億元(國家補助3.78億元,地方配套1.51億元)。其中,完工5項,在建9項;完成地質災害防治工程3項,完成投資2802.44萬元(國家補助2335萬元,地方配套467.44萬元。);完成水毀恢復專項整治工程3項,完成投資6428.39萬元(國家補助2500萬元,地方配套3928.39萬元。);自主安排大中修、水毀恢復及預防性養護工程76項2714.78公里,投資2433.7萬元。
安全經濟環保有效
有力保障農牧民群眾出行安全
理塘縣曲登鄉是全縣海拔最高的鄉,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內地還在享受夏日陽光,這里已經早已大雪紛飛。牧民洛讓也感受著近年來家鄉交通的巨大變化,“曲登鄉海拔高,公路上時常有冰雪,給鄉親們出行帶來了不小的安全隱患。這幾年黨委、政府對我們十分關心,在公路危險地段都安裝了波形防護欄,挽救了許多鄉親的生命。”
記者從州公路管理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全州公路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高。按照“安全、經濟、環保、有效”的原則,以國省干線公路事故多發路段、安全隱患路段、沿江河路段、高邊坡及深谷路段為主,持續推進公路安保工程建設。五年累計完成安保工程投資7280.45萬元,處治安全隱患2363處,處治隱患里程627.287公里。其中:安裝波形護欄276.653公里、警示柱及標志牌5855個、安全導標200根、減速墊324米、標線39158平方米、修復路基零星缺口4757立方米。為車輛的安全通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連續6年被州政府評為安全工作“先進單位”。
“十二五”期間,全州危橋整治有序推進。五年投資3316萬元(國家補助1248萬元,地方配套2068萬元。),實施國省公路危橋改造和加固維修項目14項。路域環境不斷改善。按照“暢、潔、舒、美、安”要求,深入推進公路沿線環境治理。五年累計投入環境整治專項資金662萬元,清潔波形護欄和防撞護欄65萬米,清潔綠化帶1140萬米,修剪刷白行道樹21萬棵,綠化公路136.5公里,綠化管護到位。
全州交通應急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根據交通戰備、維護穩定、旅游節慶等應急保通的特殊要求,精心組織,戰勝了冰雪、水毀災害,圓滿完成交通戰備、維護穩定、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旅游節慶等各類應急保通任務。
取得上述成績,不僅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心的結果,更是全州公路養護人在州委、州政府帶領下,艱苦奮進的結果。
“十二五”期間,全州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增強養護活力。在全省率先完成公路養護體制改革,消除了舊體制弊端,理順了養護責任關系,解除了養護職工的后顧之憂,化解了矛盾,穩定了隊伍,建立了精簡高效、職能明確、權責一致、運轉協調、辦事規范的新型公路養護體制,養護工作活力不斷增強。
“十二五”期間,全州共投資4802萬元,完成分局及養護站建設和維修項目78項。國省干線公路改建時,同步改造沿線養護站點。目前G317線、G318線、S215線已建成一批設施完善、 功能齊備的養護站;充實養護裝備。五年累計投資1701萬元,購置各類養護機械設備43臺/輛,公路機械化養護水平大幅提高;加強養護職工隊伍建設,確保國省干線有一支相對穩定的、紀律嚴明的專業化養護隊伍;加強教育培訓。采取現場技術交流、專項技術培訓和請進來送出去等形式, 分期分批對養護職工、技術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和養護機械操作培訓,著力提高職工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十二五”期間,共培訓干部職工2089人,為公路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
本著早計劃、早安排、早部署的原則,根據省公路局路況檢測評定結果,積極做好大中修項目申報等前期工作,掌握工作主動權;嚴把設計質量關。抓好設計審查、驗收工作,確保勘察設計工作深度;規范工作程序。嚴格按建設管理程序辦事,選好監理、施工隊伍,規范項目管理行為;嚴把材料質量關。外購材料必須具備出廠證明、技術合格證或質量保證書及技術鑒定等文件;地材必須通過試驗檢測,并確保送檢材料與實際使用材料一致,杜絕建設材料“偷梁換柱”;嚴格過程監控。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的監控,及時發現并糾正違反施工技術規范操作行為,確保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建立工程質量事故責任追究、處罰制度,從嚴查處質量問題,確保工程質量;注重材料循環利用。根據交通運輸部要求,結合高原氣候、環境實際,積極探索路面材料循環利用新方法。在養護工程中,將原路面材料回收用于路面底基層,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護了環境。
提升保通能力
公路應急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全州成立了應急保通領導和工作機構,根據公路沿線地質、氣候條件,完善了搶通保通預案,組建了快速應急反應救援隊伍,儲備了必要的應急物資,劃定了重點保通路段并合理布設應急保通力量。做到了組織領導、機構人員、物資設備三到位,應急搶險保通工作及時有效;完善基礎設施。規范設置標志標線,合理渠化平交道口,安全設施齊全;做好信息服務。建立了路網信息采集和發布機制,根據公眾出行的不同信息需求,做好公路信息發布工作,確保信息發布及時、準確、實用,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全力配合做好各改造路段的保通工作。科學制定交通組織方案,合理實施交通管制,有效分流車輛,確保道路暢通;推進應急管理網絡化建設。增設了路網應急管理科,組建了全省第一個路網應急管理平臺,實現了對重點區域、重點結構物的實時監控、動態管理。
加強文明創建,提升支撐能力。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主題教育,積極倡導“敬業、創新、奉獻、廉潔,構建和諧公路、服務甘孜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以公路為載體、養護站為窗口”的講文明、樹新風、送溫暖、獻愛心、幫貧濟困活動和爭當“文明職工”、爭創“文明單位”、“文明班組”、“青年文明號” 等系列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雀兒山精神和公路行業精神,帶有行業特色的“鋪路石”精神得到進一步弘揚。
記者從州公路管理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全州公路養護將依照《甘孜州干線公路基層養護站點規劃》,完成雅江、新龍、色達、得榮等四個公路分局組建,抓好基層養護站點建設和維修改造,實現一縣一分局和國省干線公路養護管理全覆蓋;按照因地制宜、規模適度的原則,規劃建設18個具備養護、工程大中修能力的多功能養護和應急保通中心,形成高效、快捷的養護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路面維修養護質量和效率;貫徹“暢通主導、安全至上、服務為本、創新引領”的公路工作方針,堅持“以人為本、以車為本、服務社會”理念,加強公路養護,提升路網整體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