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四川在今年打破了只給林地上的林木頒發林權證的模式,一些地區的“無土之木”即非林地上的經濟林木也可取得權證,用于林農融資抵押。四川省林業廳負責人8日在四川省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向記者表示,這項林業融資改革試點已在該省5個縣(區)展開,下一步將在20個市州32個縣(區)推開。
四川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介紹,一些業主大戶和農民為了增收致富,在非林地上栽植核桃、花椒、油橄欖、油茶等經濟林木,但林業產業周期長,需要多年持續投入,急需金融支持。更為關鍵的是,現有林權證是林地和林木的統一體,只能頒發給林地上的經濟林果,業主和農民要用非林地上種植的經濟林木去抵押貸款,就缺乏有效的物權憑證,這對發展林業產業是個很大的制約。
為破解這一難題,四川今年在宜賓市宜賓縣、遂寧市蓬溪縣等5個縣(區)進行林權抵押貸款改革試點。重點圍繞已發展的特色經濟林,如核桃、花椒,從產權登記、資產評估、融資貼息、產業發展、資產收儲、資產處置等方面進行突破,核心是將經濟林木(果)等地面附著物與土地權屬分離,對經濟林木(果)頒發經濟林木(果)權證,并據此開展資產評估、抵押融資。
林業廳的數據顯示,目前5個縣(區)頒發經濟林木(果)權證超過200本,頒證面積超過3萬畝,發放貸款超過7000萬元。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賓軍宜說,這項措施對貧困林區的扶貧攻堅也具有重要意義,四川將把這項改革擴大到20個市州的32個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