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報 2015年12月21日
錦江區用“政府資金促民生,社會資金促發展”的援助模式,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唐卡和雪域俄色茶產業發展;成華區創新援助理念,以打造“甲居藏寨”為突破口,幫助丹巴縣生態旅游產業做大做強;高新區援建德格縣“中藏藥材馴養基地”,通過招工用人、股本分紅、保底統購等形式拓寬當地農牧民增收渠道……近年來,我市對口支援甘孜州10縣多維度創新舉措,不僅助力當地發展收獲了累累果實,也與甘孜群眾共同譜寫了深情厚誼的樂章。而隨著昨日,成都市與甘孜州在蓉簽訂對口幫扶、區域合作和共建成甘工業園區合作協議,更是給成都和甘孜的攜手共建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市對口支援甘孜州10縣
截至6月劃入共管賬戶援助資金達8.72億
力爭一年見起色,村民人均收入實現翻番;三年大變樣,村莊建設、產業培育、基層治理、鄉村風氣取得長足發展,村民如期脫貧,將拖壩村建設成為全省對口援藏聯系點中變化最大、成效最好的示范樣板……這是市扶貧辦在對口幫扶甘孜縣拖壩鄉拖壩村作出的承諾。
“在對口幫扶中,我們按照尊重當地群眾意愿、藏區生活習俗、文化傳統的原則,在雙方充分溝通、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現有條件,形成了農業產業、住房、交通、水利、旅游、教育、衛生專項扶貧方案。”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那么在對口幫扶中拖壩村的發展變化中有了哪些亮色呢?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層治理幫扶的“切入口”在拖壩村是多維度的。通過道路水利建設、村貌改造和住房加固、設施蔬菜、青稞加工及鄉村旅游,推進支醫支教,推進藏區特色新村建設;著力發展藏區特色的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業,初步形成以鄉村公共服務中心、拖壩組團、祝西隆組團、色朵組團為基礎的“一心三組團”空間結構,打造具有地域傳統風貌特色的“古道藏鄉拖壩村,紅軍會師幸福家”……在拖壩村,這些都將在幫扶共建中慢慢變成“實景圖”。
當然,在我市對甘孜州的對口幫扶中,拖壩村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只是一個縮影。根據201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第一輪五年(2012-2016年)對口支援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市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龍泉驛、溫江、雙流、郫縣和成都高新區,分別對口支援了甘孜州10個縣。而截至2015年6月,我市按照10個區縣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0.5%的標準,將8.72億元援助資金足額劃入共管賬戶。此外,成都市及10個援助區縣在0.5%以外額外投入幫扶資金1.41億元。
提升“造血”功能是關鍵
“十三五”幫扶規劃預計本月底完成
通過對口支援項目,支持甘孜州發展壯大特色旅游、藏區農牧業、特色加工業等藏區優勢產業;開展聯合招商、引導成都企業到對口支援地區投資,以重點產業發展項目為載體,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發揮成都產業、信息、物流、市場優勢,加快規劃建設成甘工業園區,努力打造“飛地園區”新樣板……成都幫扶甘孜,大力推進甘孜州實現自身的“造血”功能成為關鍵。
記者了解到,在對口幫扶甘孜州10縣的過程中,我市秉持了產業援助項目化,在堅持“輸血”援藏的同時,更加注重借助市場化手段“造血”興藏,努力增強藏區自我發展能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丹巴縣,成華區創新援助理念,以打造“甲居藏寨”為突破口,用8000萬元政府援建資金,撬動川旅集團等投入近20億元參與丹巴縣旅游發展,幫助做強做大生態旅游產業。
龍泉驛區幫助甘孜縣成立“城鄉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及時解決融資2億元,實施代建項目15個,項目資金總額1.54億元。這是我市援助過程中堅持資金援助市場化的生動實踐,通過充分發揮政府資金“保基本、兜底線”作用,探索“政府資金主導、社會資金參與、自我融資補充”的資金援藏模式。
對口幫扶,最終要將實惠落實在藏區群眾的“腰包”,我市在對甘孜州10縣的對口幫扶中,始終堅持惠民增收長效化。通過把援助項目實施與幫助藏區群眾就業增收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建立“產業支撐、項目帶動、培訓引導、補貼增收”四位一體就業增收長效機制。金牛區援建“石渠縣市政道路改造”項目、高新區援建德格縣“中藏藥材馴養基地”……通過招工用人、股本分紅、保底統購等形式拓寬當地農牧民增收渠道。據統計,四年來實施的對口援藏項目吸納當地群眾就業2.44萬人次,促進人均增收2564元。
是的,近年來,我市在對口幫扶中,多措并舉,成效顯著。那么,“十三五”期間,對口支援甘孜州10縣,成都又將有哪些作法?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目前,市發改委正在牽頭編制《成都市“十三五”期間對口幫扶甘孜州、甘孜縣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截止到11月底,我市相關區縣已完成10個對口幫扶縣《規劃》初稿,預計12月底能夠正式完成。這將是我市“十三五”期間繼續全力以赴做好甘孜州精準扶貧工作的航標和指引。
成甘工業園區落戶邛崍
5年內打造成300億產業園區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 鼓勵共建“飛地產業園區”。
昨日,成都市與甘孜州對口幫扶、區域合作和共建成甘工業園區合作協議正式簽署。作為我市對口幫扶、精準扶貧甘孜的“旗艦”項目,也是兩地共同打造的“飛地園區”典范和樣板,醞釀已久的成甘工業園區建設正式提上日程。
據了解,成甘工業園區選址在邛崍市境內,涵蓋羊安、高埂、牟禮3個鎮鄉,緊鄰羊安工業園區西側,規劃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起步區規劃實施2平方公里。
邛崍市,地處川藏線“咽喉”,擁有優越的區位優勢、配套完善的工業基礎;甘孜州,地處四川省西部,擁有豐富的水能、地熱、礦產、生物資源等發展生態旅游經濟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優勢互補,兩地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以“產業扶貧”推動實現甘孜“造血扶貧”,建設成甘工業園區不僅是我市加力加勁做好對口幫扶、精準扶貧甘孜工作,同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的重要舉措,還將有力推進兩地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區域合作、優勢互補,為兩地加快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那么園區怎么建?在成甘工業園區具體開發建設的“線路圖”上,明確標注了將按照“統一規劃、產業分區、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原則,首先啟動成甘工業園區起步區2平方公里的開發建設,利用2年時間,完成起步區開發建設,園區初具規模;利用5年時間,即到2021年,將成甘工業園區打造成300億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全省 “飛地園區”的樣板和典范。而據了解,目前,該工業園區的總體規劃方案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各項規劃已全面啟動,正在抓緊編制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產業定位方面,成甘工業園區將引進環境友好型企業作為重點,將優先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積極發展輕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及智能制造等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產業。同時,還將積極承接廣東省對口幫扶甘孜州的產業轉移。
姚凱峰 本報記者 徐璨 李穎 黃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