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傳部藏區調研督查組在我州調研
本網訊(記者 袁飛)連日來,省委宣傳部藏區調研督查組先后深入到康定市呷巴鄉鐵索橋村、金湯鎮先鋒三村、新聯下村和瀘定縣就我州打造紅色藏鄉建設進行調研。強調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傳承厚重的紅色歷史文化為基因、以弘揚時代正能量為抓手、以建設紅色基地為平臺、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奮力打造紅色藏鄉。
在康定市省委宣傳部藏區調研督查組召開由市、鄉、村、社區體表和我州部分專家學者參加的座談會,就我州奮力打造紅色藏鄉提出建議意見。大家認為,我州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建立的專區級民族自治州,是全國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內地與西藏的紐帶,藏漢民族友好交往的橋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這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1935年,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先后途經我州16個縣,活動期長達15個月,紅軍第一次在中國藏區播下了革命的火種。甘孜藏區人民為了支援紅軍,也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歷史性的貢獻,其革命功績永載青史。1950年老一輩革命家鄧小平同志作出了“甘孜藏區人民對保存紅軍盡了最大的責任”的評價。
1935年5月29日,紅一方面軍在瀘定飛奪瀘定橋,打通了紅軍北上抗日的通道,瀘定橋因此成為紅軍長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國際友人贊譽為“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毛澤東同志也為此寫下了“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壯美詩篇,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的奇跡。
在紅軍飛奪瀘定橋成功以后,為了保存紅軍主力的實力,實現紅軍北上抗日的大計,紅軍總司令部命令正在云、貴地區建立根據地的紅軍二、六軍團北上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二、六軍團經過艱苦跋涉,途經巴塘、鄉城、理塘、得榮、稻城、白玉等縣在甘孜與紅四軍勝利會師,并在甘孜整編二、六軍團為紅二方面軍,并決定北上。因此,甘孜會師成為紅軍長征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紅軍三大主力大會師的基礎。
在和平解放后,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發布了進軍西藏的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進軍西藏,為支援18軍進藏,我州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支持解放軍的工作,德格土司派出萬頭牦牛幫助解放軍馱運物質過江,康定自治區政府選出數百名通藏漢兩種語言文字的熱血青年組成“第18軍民族工作團”隨軍進藏擔任翻譯及處理民族、宗教等工作,干部群眾為18軍戰士送衣送水送食物,協助解放軍修筑川藏公路,為解放西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調研督查組指出,甘孜州厚重的紅色歷史奠定了甘孜各族人民永遠與黨心連心的堅實基礎。長期以來,全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發揚偉大的長征精神,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感恩奮進,全州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涌現出了像畢世祥、菊美多吉、袁雅遜、降巴克珠等一大批先進模范人物,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講述了甘孜好故事,傳遞了甘孜好聲音,為紅色藏鄉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建設紅色藏鄉,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要把紅色歷史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把紅色基地建設成為廣大青少年接受傳統教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我們子孫后代銘記歷史,要把紅色藏鄉建設與甘孜州全域旅游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用心用情,傾智傾力,抓緊抓實,力求讓紅色藏鄉成為甘孜藏區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