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益西達瓦:“三抓一建立” 助推得榮脫貧奔康

《甘孜日報》    2016年06月13日

    本網訊(周福文)得榮縣既是金沙江流域典型的干旱河谷地帶,又是全國倒數第二個通車的邊遠地區,境內缺水少地、基礎薄弱。面對扶貧攻堅和同步小康的歷史使命,得榮怎么辦?帶著問題,6月8日,州委副書記、州長益西達瓦在稻城和鄉城開展相關工作后,又風塵仆仆趕往得榮調研,對得榮脫貧奔康提出了扶貧抓壩子開發、水利抓節水灌溉、旅游抓下擁景區、建立農村合作社的“三抓一建立”建議。
    在下擁景區,益西達瓦一行采取徒步、騎馬對景區資源進行了深入考察,并與當地群眾一起召開了“壩壩會”。益西達瓦指出,全域旅游是我州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下擁景區擁有森林、草甸、雪山、湖泊、石林、溶洞、瀑布等豐富的旅游資源,是得榮脫貧奔康的“銀行”和“金庫”。得榮縣要充分利用位于云南迪慶香格里拉機場和稻城亞丁機場之間、國道214線即將貫通的機遇,突出非常之事、非常之人、非常之策,加快下擁景區開發,將得榮打造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上的中心驛站。
    隨后,益西達瓦一行來到從半高山搬遷至河谷平壩地帶的古學鄉左貢村,詳細查看了村道硬化、藏區新居建設、群眾生活生產用水等情況,走訪了貧困戶牛業次仁一家,并與駐村第一書記進行了交流。益西達瓦強調,得榮既存在缺水少地的劣勢,又具有光熱充足的優勢,因此,得榮扶貧攻堅的重點在壩子開發,要認真總結歷屆縣委、政府在白松茨巫水利工程、因都壩子開發中積累的經驗,進一步把壩子開發抓緊抓實;農業綜合開發是得榮脫貧奔康的主要抓手,在抓好小麥、青稞等糧食生產的同時,要重點研究得榮出產的水果,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藏豬、藏雞養殖等庭院經濟,著力拓寬群眾收入渠道;脫貧攻堅既要重視解決“兩不愁”的問題,又要重視解決“三保障”的問題,要采取推廣“洗手器”、設立“垃圾銀行”等辦法,在群眾中廣泛開展“洗手、洗腳、洗頭、洗澡、洗衣服、大掃除”等“五洗一掃”活動,確保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在看到群眾種地采取“大水漫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形成地質災害導致塔恩同村兩戶農戶房屋被毀時,益西達瓦非常痛惜。他說,水是得榮農業開發的命脈,在大力發展太陽能提灌的同時,要徹底改變群眾的用水習慣,廣泛推廣節水技術,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既解決缺水困難,又保護脆弱的地質環境,把得榮建設成全州節水灌溉示范縣。
    調研過程中,益西達瓦還考察了得榮太陽魂農副產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和瓦卡鎮災后恢復重建情況,并指出,農牧民脫貧奔康的最大問題在于缺乏有效的組織,要在農牧區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合作社,組織群眾抱團取暖、合作脫貧。要把集體所有的資源交給合作社管理,政府發給群眾的各種補貼要以群眾入股分紅的形式交給合作社經營,組織群眾依靠集體的力量脫貧致富。
    得榮縣相關領導陪同調研。
     
    
  • 上一篇:易凡在北路各縣督導生態文明建設
  • 下一篇:海螺溝中法高空扁帶極限挑戰賽向全球震撼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