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擅自要求群眾開具不合理證明要追責

本網綜合新華社    2016年08月12日

12部門印發通知要求做好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
   公安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12個部門于近日聯合出臺《關于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并印發通知,就做好貫徹執行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通知要求,全面清理需要開具證明的事項,做好政策措施銜接。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對照《意見》精神,按照于法有據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各自提供公共服務的事項和辦事環節進行全面梳理,對自行設定的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一律廢止。除《意見》中明確需要出具的證明外,對于確需申請人提供的其他證明,要嚴格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并作出明確規定,必要時履行公開聽證程序。對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證明、應當或者可以出具證明和由相關部門出具證明的事項,都要做好政策措施的銜接。今后,凡再次出現擅自要求群眾開具不合理證明導致群眾辦事難的,上級主管部門要及時予以糾正并追究責任。
    通知指出,大力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核查,從源頭上減少開具證明的需求。相關部門和單位在辦理公共服務事項需要核查公民身份時,可以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再要求群眾到公安派出所開具證明,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相關鏈接
    9月1日起 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14類證明
    出具了戶口簿卻被要求開具曾用名證明、奔波往返于派出所就為開個出生地證明、一家人不在一個戶口本上,如何證明“我媽是我媽”?
    一直以來,“辦證多、辦事難”一直備受群眾詬病。信息不對稱、多部門“踢皮球”的癥結長期未得到解決。而今后,諸如此類的煩心事有了解決之道,根據公安部等12部門近日聯合出臺的《關于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從9月1日起,派出所將不再開具戶口遷移情況等14類證明,親屬關系證明等9類事項由派出所視情予以開具,而居民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6類證明將由相關職能部門開具。
    四川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公安將按照公安部部署,嚴格落實《意見》規定,為群眾提供便利。其他11個部門也將對基層單位辦理相關事項制定具體規范。
    A/規定 有了“三證”14項證明派出所不再開
    戶口簿、居民身份證、護照是公民法定身份證件,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記者在《意見》中看到,派出所不再出具的14類證明中,姓名、曾用名、民族成份、籍貫等9類事項,是通過戶口簿、身份證和護照就能夠完全證明的,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予認可。
    而我們常見的戶口遷移情況、住址變動、注銷戶口、同戶人員與戶主間的親屬關系等5類事項,憑居民戶口簿即能夠證明,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予認可,派出所也不再出具證明。
    9類證明派出所視情況予以辦理
    《意見》還明確了派出所可以開具的證明,主要包括9類情形,涉及公民在辦理相關社會事務時,無法用法定身份證件證明的事項,需要派出所開具相關證明的。如注銷戶口、非正常死亡,無犯罪記錄證明、臨時身份證明等。群眾提出申請后,派出所將根據具體情況,經過核實后出具證明。
    1、戶口登記項目內容變更更正證明。公民更正或者變更姓名、性別、民族成份、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號碼等5項戶口登記項目內容,或者因戶口遷移,憑居民戶口簿無法證明的事項,需要開具相應證明的,公安派出所應當查閱戶籍檔案并出具。
    2、注銷戶口證明。公民因死亡、服現役、加入外國國籍、出國(境)定居、被判處徒刑注銷戶口,或者因重復(虛假)戶口被注銷,需要開具注銷戶口證明的,公安派出所應當出具。
    3、親屬關系證明。曾經同戶人員間的親屬關系,歷史戶籍檔案等能夠反映,需要開具證明的,公安派出所在核實后應當出具。
    4、被拐兒童身份證明。經公安部門辦案單位調查核實兒童為拐賣受害人,辦理戶口登記,需要開具證明的,公安派出所應當在核實后出具。
    5、撿拾棄嬰(兒童)報案證明。公安部門在依法履行職責過程中受理的撿拾棄嬰(兒童)情況,需要開具證明的,公安派出所應當在核實后出具。
    6、非正常死亡證明。公安部門依法處置的非正常死亡案(事)件(經醫療衛生機構救治的除外),需要開具證明的,公安派出所應當依據相關公安部門調查和檢驗鑒定結果出具。
    7、臨時身份證明。對急需登機、乘火車、長途汽車、船舶、住旅館、參加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因丟失、被盜或忘記攜帶等原因無法出示法定身份證件的人員,機場、火車站、港口等公安派出所和旅館、考場轄區公安派出所通過查詢全國人口信息系統核準人員身份后辦理并注明有效期限,用于臨時搭乘飛機、火車、長途汽車、船舶和入住旅館、參加考試。公民在辦理婚姻登記時,因特殊原因未能出示居民戶口簿的,戶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在核實相關信息后辦理并注明用途和有效期限。
    8、無犯罪記錄證明。根據相關規定,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檢察院和司法行政機關分別負責受理、審核和處理有關犯罪記錄的查詢申請。公安派出所在向社會提供犯罪信息查詢服務時,應當嚴格依照法律法規關于升學、服現役、就業等資格、條件的規定辦理。公民因辦理出國(境)事務需要,可以申請查詢本人有無犯罪記錄。使用犯罪人員信息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查詢目的使用有關信息,對犯罪人員信息要嚴格保密。
    9、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的其他情形。
    6類證明應由相關部門開具
    1、需證明當事人婚姻狀況的,憑當事人在使用部門的個人聲明和能夠提供的結婚證、離婚證、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書或者離婚證明書、配偶死亡證明等有效證件、證明材料證明,需要核查的,由使用部門按規定進行核查。
    2、需證明當事人文化程度的,憑學歷證書、學位證書或者學校、相關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書證明,或者依法辦理公證。
    3、需證明當事人正常死亡或經醫療衛生機構救治的非正常死亡的,由醫療衛生機構簽發《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
    4、異地居住退休人員需辦理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的,由異地居住退休人員到居住地所在街道(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或者縣(區)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認證手續。
    5、因公民個人或者有關部門和單位工作人員填寫、錄入差錯等原因,致使公民在有關部門或者單位的登記信息與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護照登記信息不一致,需證明兩者為同一人的,由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核查,公安部門根據職責提供必要協助。
    6、需證明當事人未登記戶口的,區分以下情形辦理:因補發《出生醫學證明》需核實新生兒未申報出生登記的,由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向公安部門核查;因申報戶口登記時需核實當事人未在其他地方登記戶口的,由公安部門負責核查;因出國(境)定居需要辦理無戶籍公證的,由公證機構向公安部門核查。
    當事人可憑個人聲明證明婚姻狀況
    “證明我是我”由單位負責核查

    對涉及個人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需要證明的6類事項,《意見》指定了負責部門并明確了辦理方法,公安機關不再負責開具。
    記者注意到,婚姻狀況除了提供結婚證、離婚證等相應證書外,還可以憑借當事人在使用部門的個人聲明。據悉,去年民政部規定,全國各婚姻登記機關將不再為任何部門和個人出具“婚姻登記記錄證明”或者“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可采取個人聲明承諾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如需要證明聲明承諾真偽的,可以通過部門之間核對,當事人對婚姻狀況的意思表示和真實性必須承擔責任。
    另外,針對如何“證明我是我”,《意見》規定由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核查,公安部門根據職責提供必要協助。
    B/ 解讀
    12部門共同制定政策 操作性強
    隨著《意見》出臺,派出所不再出具相關證明后,會不會出現有關單位仍然要求開證明,而群眾辦事無門的情況?
    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是12個部門聯手進行的改革,并非閉門造車,參與制定政策的是與老百姓辦證打交道最多的部門,它們是在經過長時間摸底、充分收集了群眾在辦證時面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并吸取部分地方的經驗后,共同制定的政策。今年6月底,《意見》征求稿還向社會大眾征求了意見,部門之間也相互交換了意見。“可以說,這是12個部門經過充分實踐和溝通后的成果,操作性很強。”
    將建部門信息共享核查反饋機制
    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技術上將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核查、反饋等機制,在辦理公共服務事項需要核查公民身份時,凡是可以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再要求群眾到公安派出所開具證明,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該負責人表示,《意見》確立的“于法有據”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是全社會通行的,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凡是不屬于公安機關法定職責的事項,任何單位不得再要求群眾到公安派出所開具證明。
    按照公安部部署,各省級公安機關都要對公安派出所出具的9類證明制定具體式樣、辦理流程和操作規范,其他11個部門也將對基層單位辦理相關事項制定具體規范。
    擅自要求開不合理證明將追責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對照《意見》精神,對各自提供公共服務的事項和辦事環節進行全面梳理,對自行設定的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一律廢止。除《意見》中明確需要出具的證明外,對于確需申請人提供的其他證明,要嚴格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并作出明確規定,必要時履行公開聽證程序。
    對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證明、應當或可以出具證明和由相關部門出具證明的事項,要做好政策措施的銜接,避免出現服務和管理空當。今后,凡再次出現擅自要求群眾開具不合理證明導致群眾辦事難的,上級主管部門要及時予以糾正并追究責任。(本網綜合新華社)
 

 
  • 上一篇:政府為殘疾人購買輔助性就業服務
  • 下一篇:我省發布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