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主流媒體記者團深入四川藏區采訪參觀,紛紛感嘆
行 1500多公里,無論國道、省道,還是百姓家門前的硬化路,平穩暢通
看 全球首座投運的高原高效生態型光伏電站——紅原縣花海光伏電站
贊 全域旅游成為藏區發展著力點,帶動了當地人民致富
“印象中的四川藏區是在深山老林里,沒電沒Wi-Fi,這次藏區行徹底顛覆了我的印象。”日本化學工業日報記者但田洋平向記者說起首次來到藏區的感受。
8月22日至28日,由外交部新聞司、省政府新聞辦、省外僑辦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外國主流媒體記者團四川藏區行活動深入阿壩州。7天的行程中,來自美國《洛杉磯時報》、德國《經濟周刊》、德國廣播協會、新加坡亞洲新聞臺、日本化學工業日報等媒體的8名外媒記者,深入黑水縣、紅原縣、若爾蓋縣、松潘縣和茂縣采訪參觀,通過采訪旅游景區、寄宿制學校、藏醫院、敬老院、寺廟和牧民定居點,用相機和筆記錄著四川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徐莉莎
感慨: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變化太大了。”說這話的是新加坡亞洲新聞臺攝像記者孫占寧,對比18年前來四川藏區的經歷,孫占寧“印象最深的就是交通明顯改善”。
來到藏區前,孫占寧已經做好了顛簸的準備。但在一路1500多公里的行程中,無論是國道、省道,還是老百姓家門前的硬化路,一路平穩暢通,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藏區民生發展,遠不止交通。近年來,阿壩州著力解決出行、用電、飲水、讀書、看病、就業、增收等七大民生難題,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23日下午,記者們來到牧民克科家的夏季牧場,牧場每天產出200多公斤鮮奶,克科家就能收入幾百元。去年,克科家還出欄了大約100頭牦牛,光靠這一項收入就賺了20多萬元。
2015年,阿壩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830元,是1978年的81倍。
驚訝:取消GDP考核走上綠色發展路
交通改善,各種資源陸續涌入。記者們關心,藏區環境脆弱,經濟建設應該走怎樣的路線?
23日,記者團一行來到全球首座投運的高原高效生態型光伏電站——紅原縣花海光伏電站。這是四川晟天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和美國蘋果公司的合作項目,總裝機容量20兆瓦。
德國廣播協會記者何偉關心,“光伏區占地750畝,會不會破壞草場?”電站站長廖遠偉介紹,牧草生長并不需要這么強的陽光,通過科學設計,光伏板可以折去最強光,反而有利于牧草生長。每年,他們將光伏板下的牧草收割,作為冬季牧草儲備。記者們來到光伏區看到,光伏板下的牧草油綠蔥郁,比臨近草場的長勢還要好。
得知近年來我省為了保護藏區的青山綠水,取消了各縣(市)GDP考核和排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記者許宇民很驚訝,“高原的生態較為脆弱,政府選擇綠色發展的道路符合藏區實際,環境得到保護,牧民的生產生活才能可持續發展。”
贊賞:全域旅游帶動人民生活改善
8月26日,記者團一行來到松潘縣天堂香谷風景區薰衣草基地,看到游人如織。“薰衣草并不罕見,為何能受到游客青睞?”有記者拋出問題。
原來,這片3000多畝的薰衣草基地是通往九寨溝、黃龍景區和大西北草原的必經之地。在熱門景區的帶動下,川主寺片區也開始發展起了“過路經濟”,賽馬場、向日葵基地,大大小小的餐飲、民俗村等,聚集在九黃環線上。
2016年,阿壩州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旅游正成為四川藏區發展的著力點。曾多次到過各地藏區的孫占寧也注意到,此行途經的省道旁有不少成規模的牧家樂,“跟我到過的一些藏區比,這里的旅游開發得很好”
旅游的開發帶動了當地人民致富。46歲的石斗在紅原縣瓦切鎮經營了一家三星級牧家樂,現在雇傭了13個員工,游客可以騎馬、烤羊、住宿、品藏餐。他的年收入比過去增加20多萬元。
2015年阿壩州共接待游客3230.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85億元。
此次阿壩行,記者們感受到四川藏區在交通、旅游、文化教育、環境改善、民生建設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獲得的顯著成果,四川藏區發展大有前景。他們紛紛表示,將通過新聞報道和自媒體平臺,向外界展示一個真實和不斷發展變化的四川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