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向著小康目標闊步前行

甘孜日報    2016年09月09日

——我州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圖為我州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讓廣大農牧民享有一技之長。(本網資料庫圖)
    ■本網記者 陳楊
    沒有貧困人口脫貧,沒有貧困地區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州作為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和四川省扶貧攻堅“四大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扶貧任務極其艱巨繁重,是全國全省扶貧攻堅的主戰場,特別是廣大貧困農牧區,是全國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
    面對“短板”,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州委、州政府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工程,一對一、多對一幫扶,不落下一戶、不落下一人,確保“每年有新變化、三年上新臺階、五年全面脫貧”的目標實現。
    大抓旅游富民 脫貧致富有戲
    我州是四川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當地貧困發生率高、自然條件惡劣、資源相對匱乏。但堪稱優勢的是旅游資源豐富,“從產業扶貧的角度講,甘孜州最具潛力的就是旅游扶貧。”州委書記劉成鳴認為。不過,要讓貧困群眾都吃上旅游飯其實并不容易,甘孜州如何走活旅游扶貧這盤棋?
    “當客人進入大廳時,該怎么打招呼?”“歡迎光臨,嘉姆尊酒店歡迎您!”6月29日中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襲擊著康定木雅澤朵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工地,板房響起“嗶嗶啵啵”的聲音,但板房里30多名學員不敢分心,認真回答著培訓老師的提問。
    來自康定市呷巴鄉俄達門巴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的土扎認真聽著老師講課,不時在筆記本上記下幾個字。“培訓必須認真,等上了崗,一年就有3萬多元的收入。”課間休息時,土扎告訴記者,班上的學員跟他一樣,只要吃上旅游飯,一家人就能脫貧。
    今年2月6日,國家旅游局發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我州被全部納入創建范圍。“其一,2011年,在甘孜州第十次黨代會上,我們在全國率先提出‘全域旅游’概念,并且進行了探索;其二,整個甘孜處處是風景,從一滴水到一條河,從一棵草到一株樹,從一塊石頭到一座山。”州委副書記、州長益西達瓦如此總結我州被納入創建的原因。
    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正好與新一輪扶貧攻堅時空疊加,我州當然不會錯失良機。今年4月初,作為17個專項扶貧方案之一的我州《2016年旅游產業扶貧專項方案》出爐。
    “在旅游規劃的引導下,專項方案確定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旅游產業扶貧、旅游環境優化等七個方面推進旅游扶貧。”州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肖鋒介紹,專項方案明確了交通運輸部門、農業畜牧部門、林業部門等政府職能部門的相關責任,但究竟該如何抓旅游扶貧,專項方案卻不那么精準。
    “過去我們就靠撿蟲草、松茸來貼補家用。”稻城縣香格里拉鎮亞丁村村民阿佳卓姆說,雖然自己家就在風景如畫的景區,但并不知道風景也能產生收入。稻城縣委書記曾關和亦稱,2006年到2010年,該縣提出要大抓旅游富民,但如何抓,大家都沒經驗,因而效果不好,到2010年,該縣財政收入才2000多萬元。
    如何解決旅游扶貧沒抓手、缺路徑這個問題?今年4月下旬,州委、州政府組織職能部門到各縣市進行了調研。“下去調研的過程就是集中群眾智慧的過程”肖鋒說,在丹巴縣梭坡鄉宋達村,讓他眼前一亮。
    丹巴縣梭坡鄉宋達村位于有“千碉之國”美譽的莫洛村對面,常年這里游客甚多。“以前宋達村修建了觀景臺等公共設施,因為無人管理很快就毀壞了。”宋達村村主任布旦羅布告訴記者,今年,縣上相關部門在重新修建觀景臺、停車場、旅游廁所和綜合服務點后,把這些公共設施全部移交給村上,作為村集體資產,由村上管理、經營和受益。現在,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輪流值班經營這些設施,不但有收入而且保證了設施不被破壞。
    經過走訪調研,像宋達村這樣結合扶貧、創新旅游公共設施管理的做法,調研組一行人看到了不少。“州長叫我們好好總結形成材料,而后,他又晚上加班親自修改,最后形成了《甘孜州采取九大措施促進旅游扶貧落地》。”肖鋒說。
    《甘孜州采取九大措施促進旅游扶貧落地》梳理總結出了基礎保障型、景區帶動型、產品開發型、專合組織型、鄉村旅游型、人才支撐型、對口支援型、智慧推動型、政策扶持型九種旅游扶貧方式。“各地探索的這些做法反過來又成為指導目前全州旅游扶貧的教材。”益西達瓦說。
    “今年5月份,我們看到州上印發的《甘孜州采取九大措施促進旅游扶貧落地》,大受啟發,結合實際,我們在理塘縣奔戈鄉卡灰村建立起了‘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產品開發型旅游扶貧基地。”理塘縣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楊正康介紹,當地聯合一企業正在村上建設鮮奶加工基地,基地建成后,貧困村民人均可增收2500元。
    按照全州《2016年旅游產業扶貧專項方案》規劃,今年,我州力爭接待游客126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5億元。其中,鄉村旅游接待游客187.8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8.75億元。“瞄準今年脫貧摘帽的281個村,積極創建一個旅游示范縣和11個旅游示范村。”肖鋒說,希望這些示范單位能夠探索出更多旅游扶貧的方法。
    今年8月開業的嘉姆尊酒店,是康定市木雅景區攜手民營企業聯合打造的景區帶動型扶貧實體,當地貧困群眾以景區入股,不但可以享受景區資源紅利,還通過協議,獲得在企業就業和由企業購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的好處。“這一批學員培訓結束后,到康定木雅澤朵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從事餐飲服務、保潔、保安等工作,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呷巴鄉俄達門巴村主任向多說,景區運行后,這里的貧困戶不但能脫貧,而且有望致富。
    “十三五”期間,甘孜州要讓18個縣市的1360個貧困村、19.36萬人脫貧。“通過旅游扶貧這一項,我們爭取讓88個村、2571戶、11565人直接受益脫貧。”劉成鳴說,按照旅游產業的輻射放大功能,統計部門估算,會有10萬非貧困人口增收乃至走上致富路。
    產業結構調整 科技扶貧攻堅
    3月10日,石渠縣格孟鄉格孟村氣溫依然在零下5攝氏度以下,但在該村合作社開辦的三個蔬菜大棚里卻生機盎然,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的蔬菜種植專業技術人員楊卓正在手把手地教沙地、卡瓦等牧民學習蔬菜種植技術。
    大棚里的西紅柿、辣椒、香菜、生菜、茼蒿等蔬菜長勢喜人。在楊卓的指導下,沙地、卡瓦等當地牧民學得非常認真。卡瓦告訴記者,他家里一共有7口人,因草原沙化嚴重,過去,市場價格比較好的蟲草和白菌已經很難采到了,除了惠民政策發放的有限資金,家里沒有什么經濟來源,是低保戶。鄉上組織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投入資金建設了900多平方米的三個蔬菜大棚,讓村民來這里學習種植技術,一個月還有1000元的收入,種植蔬菜,不像放牧那樣簡單,所以,村民們學習得特別認真,希望以后能依靠這門技術掙錢。
    蔬菜大棚地理位置在4300米以上,冬季氣溫低到零下40攝氏度,但大棚里卻能夠保持10攝氏度的溫度,技術人員想盡一切辦法保持大棚里蔬菜所必須達到的溫度。“我已經在很多地區從事過蔬菜大棚種植,積累了豐富的蔬菜種植經驗,但還從來沒有到過海拔這樣高的地區種植蔬菜,所以,我選擇蔬菜品種都費了一番心思,目前,主要引進陜西蔬菜品種西紅柿、西葫蘆、甜瓜等,還有一些常規的蔬菜品種”。楊卓說,很多蔬菜品種都還處于試驗階段,去年建成蔬菜大棚以來,已經有部分蔬菜品種上市。
    格孟鄉鄉長多登介紹說,過去,石渠縣新鮮蔬菜幾乎依靠外運,由于運距遠、成本高,縣城市民都無法吃到新鮮蔬菜。縣上和鄉上引進蔬菜種植大戶幫助牧民發展蔬菜大棚產業,技術人員只管傳授技術和引進蔬菜品種,不參與經營,只拿工資,鄉上把有一定基礎和積極性較高的牧民送來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兩年后,技術人員撤走,蔬菜大棚交給合作社經營管理,如果蔬菜大棚試驗成功,就為牧民增加經濟收入找到了門路。
    蔬菜大棚生產的蔬菜完全使用農家肥,純天然、無污染,市場前景看好。價格比縣城菜市場供應的蔬菜要便宜一半,因為目前產量小,基本上就地供應,滿足了當地牧民的需求。楊卓說,如果按照每斤蔬菜3——4元的價格計算,一個蔬菜大棚的年純收入就在3萬元以上,而且僅需兩三個人就可以管理蔬菜大棚。因為還處于試驗階段,他將繼續攻克選種育苗等技術難題,在品種和擴面上下功夫。在縣上和鄉上的大力支持下,他將舉辦蔬菜培訓班,讓更多的牧民學會蔬菜種植技術,幫助他們在脫貧增收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發展優勢產業 確保產業富民
    “一個背簍裝不完、一輛汽車裝不滿。”地處青藏高原邊緣的我州由于獨特的地理氣候,使其農業產品生長較內地其他地區匱乏,但生產出的農產品純天然、無污染,成為大城市市民追捧的“寵兒”。為打破這一尷尬局面,近年來將“圣潔甘孜”作為全州公用商標,統領全州“酒、肉、茶、菌、果、蔬、水、藥、糧、油、文化、旅游”等系列產品發展,大力實施“圣潔甘孜”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戰略,以品牌效應帶動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7月底到8月底正值大量野生食用菌上市的旺季。去年同期,從稻城亞丁機場出港的松茸平均每天能達到5噸左右,最多時一天發貨量7、8噸。上午采摘的松茸下午就能擺上成都、昆明、杭州等地的餐桌。2014、2015兩年間康定、稻城亞丁兩大雪域空港相繼開通至杭州、昆明、重慶、拉薩等地的新航線,猶如給甘孜特色產品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新鮮松茸上市之季,兩大機場的航班不僅讓鮮美的新鮮松茸走出康巴,走出“天府之國”,還擺上了大城市市民的餐桌。
    松茸歷來是我州久負盛名的土特產品,營養價值極高、口感清香細滑,是極好的食用菌,但由于保鮮期極短,公路運輸僅一天的車程便會使其變質變味,因此稻城機場通航前,當地所采摘的新鮮松茸往往只能自產自銷。稻城亞丁機場通航并開通貨運以后,從稻城至成都耗時整整一天的車程縮短為近半小時的空中飛行,新鮮松茸僅僅依靠陸路運輸的單一方式被徹底打破,為我州的新鮮松茸打開了省外市場,昆明、杭州都成為了熱銷地。
    找塊人流量相對較多的地方,地上墊塊塑料布,野生食用菌往上一擺,只等顧客上前購買。這是我州過去農牧民群眾銷售食用菌的“標準配置”。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這種“標準配置”正從甘孜大地上悄然消失。
    打折渚生態農畜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陳關雄先生每天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對著電腦下單,生活繁忙而充實。
    作為我州新鮮食用菌“觸電”的代表企業之一,打折渚生態農畜產品有限責任公司一天發貨量最多時能達到3、4噸。僅在去年一年,打折渚就與甘孜移動進行合作,采用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銷售時令鮮松茸。并且在我州報商聯盟打造的康巴商城“特等級松茸”平臺上進行凍干菌種展銷;同時,還與順豐旗下2個廣州子公司擬定了新鮮野生菌銷售的合作意向。
    目前,該企業正在京東商城頻道搭建“打折渚”品牌直營店鋪,今年8月已開館。企業負責人陳先生預估,借助京東電商平臺,網鋪一年的銷售額能達到500萬元左右。其中以預售形式出現的新鮮野生食用菌在其盛產的黃金季將在銷售份額中占有重要一席,并成為網鋪極具時鮮代表性的農特產品之一。
    借力“互聯網+”,搭上“飛機+”,能讓更遠的食客更快地享用到甘孜州出產的最正宗、最新鮮的國家地理標記產品“雅江松茸”,同時讓農牧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銷售野生食用菌,增加收入。
    地處橫斷山脈的我州,水電資源十分豐富。今年8月11日23時31分,黃金坪水電站5號機組順利通過72小時試運行,總裝機85萬千瓦的黃金坪水電站6臺機組已全部投產營運。這標志著我州“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富民優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大型電站帶頭領跑,實現產業富民。”州發改委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猴子巖電站首臺42.5萬千瓦機組將投產發電,長河壩電站首臺65萬千瓦完成裝機,龍洞電站16.5萬千瓦力爭年內發電,金平、金元、黃金坪以及海子4座電站年內實現投產,新增裝機61.7萬千瓦。同時,前溪河電站等16座小水電項目復核評估、環保臨時備案、補充完善相關要件等工作加快推進,完成雞心梁子電站等19座小水電項目的環保、節能評估、項目選址意見及各專題要件的辦理,完成猴子巖500千伏送出工程及農網改造升級項目。
    “實施‘六大戰略’,推進綠色發展,決勝全面小康。”全州上下正以背水一戰、決戰決勝的勇氣和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斗志,向著小康目標闊步前行。
  • 上一篇:成都市532名援藏干部人才本周內赴藏區工作
  • 下一篇:我州實現國家衛生縣城“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