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成都如何才能打破“盆地桎梏”、突破“西部宿命”,肩負起新的國家使命?
9月11日,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成都市委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實施意見》,對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等重要工作作出部署。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如何籌劃?在新一輪的城市發展中,成都又如何科學統籌人口布局?對于普通市民來說,怎樣傳承2300多年來的歷史文化,讓鄉愁“記得住、摸得著”?同時能在這個城市,享有更多“濯錦清江萬里流”的生態福祉?
在一天的會期里,這些與每一個成都人息息相關的未來,在會上進行了充分討論,并將在今后,盡最大努力踐行。
申報郫縣撤縣設區
打造“四中心一樞紐”
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城鎮體系的最高層級,在國家戰略布局中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形象、引領區域發展。
成都如何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對此,成都有著明確的定位和任務,即加快建設西部經濟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創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綜合交通樞紐。
以西部對外交往中心為例,將加強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全面提升國際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緊密度,打造內陸開放型高地和國家門戶城市,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比如,本月底,成都的蓉歐快鐵有望再擴一條北線,通達俄羅斯。
通過郫縣撤縣設區
郫縣撤縣設區,這是從全會上傳達的成都區劃新變化。
9月11日下午,全會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同意申報郫縣撤縣設區的決議》,同意申報撤銷郫縣,設立郫都區。這也是成都對城市發展規律的順應,和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的時代思考。
優化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讓市民居住的有機小街區增強通透性、更多人情味。成都要加快建設網絡城市群和大都市區,堅持“雙核共興、一城多市”,拉開城市發展架構。要順應大城市發展趨勢,拓展成都外部空間,著力構建大都市區。要加快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優化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建設大通路、促進大開放。
打造全球競爭力城市
“創業之城,圓夢之都”、“創新創業,成都都成”,這是成都打響的城市名片。培育和轉換城市發展動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活力城市。
今年上半年,125家在蓉企業積極“走出去”,投資總額達27億美元。開放型經濟將是成都動力的重要源泉。建設自貿區和實施“蓉歐+”戰略是抓手,未來將爭取設立更多駐蓉領事機構、發展更多國際友城和友好關系城市,成都市民也能在家門口參與到更多有影響的文化交流、體育賽事和會展活動。
形成“3+N”工業發展
隨著新標致4008在成都的下線,標志著東風神龍在成都的順利投產。到2020年,成都將搭建起300萬輛產能的汽車產業,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也將突破1萬輛。
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和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以互聯網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將推動成都產業成鏈條、成集群發展,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群。
在空間布局方面,將以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經開區三個國家級開發區為龍頭,規劃建設龍泉山東側工業發展走廊,形成“3+N”的工業發展格局。
同時,加快打造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國際購物天堂、國際會展名城。推動農業向集約式、經濟型、現代化轉變。
讓市民記住“鄉愁”
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到2020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歷史文化是城市永遠搬不走的‘不動產’,我們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加以保護。”這是來自全會對城市文化根脈的定位。
未來成都的城市街區和建筑打造,將在規劃建設中融入古蜀文化、水利文化、絲路文化、三國文化等傳統元素,讓市民“記得住鄉愁”。每年,將為市民增添幾個重大的問題設施,滿足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
為了讓市民享有更多“窗含西嶺千秋雪”、“濯錦清江萬里流”的生態福祉,打造“六河貫都、百水潤城”的水靈成都,將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全會提出,要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體系、生活體系,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確保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持續推進民生福祉
支援甘孜、阿壩19個藏區縣脫貧
公共服務既是“民生支出”,更是“民心投入”。
全會提出,要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推動人民群眾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比如,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培育一批名校、名師。大力推進以簡陽為主戰場的絕對貧困人口脫貧和全市相對貧困人口脫貧,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力支援甘孜、阿壩19個藏區縣脫貧。
同時,要堅持依法治理、系統治理和智慧治理,加快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進城市。加快構建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地下管網、智能城管智能安全保障為一體的智能化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管理體系,進一步創新政府行政管理手段和服務方式促進城市服務網民生網、安全網“三網合一”。
綠色發展進行時
“成都中心”年底啟動中軸線上籌建超高“雙子星”
綠色發展,讓城市變得更加美好。9月11日,成都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成都市委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記者通過梳理文件和采訪相關職能部門,探尋成都未來發展的綠色“密碼”。
值得關注的是,成都要構建“6+X”通風廊道系統,以促進空氣交換,緩解熱島效應。在2019年時,完成“宜居水岸”工程建設任務。同時,新增簡陽、新空港兩個衛星城,推動市域鐵路公交化運行,力爭2020年形成200公里鐵路公交化運營網絡。
不僅如此,在“成都中心”和天府新區內,正籌建兩座超450米的摩天大樓,它們或將成為成都中軸線上兩顆耀眼“雙子星”。
亮點1 建設城市通風廊道 2019年完成“宜居水岸”工程
未來,成都要建城市通風廊道,以緩解熱島效應。記者在《意見》中看到,成都要構建“6+X”通風廊道系統。通過該系統,能將風連通區內的河道、公園、綠地、道路等通風能力較強的區域,溝通生態冷源,促進空氣交換,緩解熱島效應。
除了風,成都還要打造“六河貫都,百水潤城”的水靈城市,構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濕地”的水網體系,推進“宜居水岸”工程,到2019年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實現水道、岸線、通道、綠化“四通”。
具體來看,“六河”指錦江、清水河、摸底河、江安河、沙河和東風渠;“百渠”指中心城內除6條主河道外的94條中小河渠;“十湖”是金沙湖、江安湖、錦城湖、青龍湖、北湖、安靖湖、白蓮池、升仙湖、摩訶池和東湖;“八濕地”則為金沙濕地、江安濕地、三圣濕地、青龍濕地、龍潭濕地、北湖濕地和安靖濕地。
亮點2 新增兩個衛星城未來200公里鐵路要公交化運營
《意見》提出,成都將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構建“雙核一區、三帶多網”的大都市區空間布局,加快形成1個特大中心城(雙核)、10個衛星城等特色城鎮體系。記者統計發現,此次新提出的10個衛星城,在過去龍泉驛、雙流、溫江、新都、青白江、郫縣(郫都區)、新津和都江堰的基礎上,新增了簡陽和新空港。
除了構建衛星城,成都還要強化對外高速鐵路通道建設,形成多向高鐵通道。完善“六環三十一射”高快速路一體化網絡。
除了通達四方的高快速路網,成都還將構建中心城區與近郊區(市)縣的立體換乘公共交通運輸服務體系。推動市域鐵路公交化運行,力爭2020年形成200公里鐵路公交化運營網絡。
此外,規劃建設一批“P+R”停車場,打造“人+綠道+自行車”慢行交通系統。
亮點3 中軸線上擬建兩座超高樓 “成都中心”今年底全面推進
從隋朝的摩訶池到明代的蜀王府,從清代的貢院及府試院城墻,再到民國券拱門、為國求賢坊,直至當代的四川科技館……天府廣場區域,從古至今都是成都的地理中心、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而這一中心,將迎來再次輝煌。
今年8月,成都市規劃局正式發布“成都中心”規劃方案。未來,成都將在最核心的天府廣場后子門片區打造一個占地上千畝,集文化中心、城市遺址、中央公園和產業高地為一體的國際一流新地標,成為又一張世界級的中央公園城市名片。
這一城市會客廳進展如何?成都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年底前將對成都體育中心進行改造,同時全面啟動“成都中心”建設工作。同時,他還告訴記者,成都正在籌劃建設兩座超450米摩天大樓。這兩個項目都將位于成都的中軸線上,一座在天府新區另一座則在“成都中心”內。
此外,他還透露,成都城市音樂廳將于10月正式開建,露天音樂廳初步選址鳳凰山公園,奧體中心初步選址天府新區現代五項賽事中心附近。
亮點4 城市總規修編基本完成已納入簡陽等地將上報國務院
今年2月,成都規劃局召開了“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修編工作動員大會”,宣告啟動新一輪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此項工作正是為了按照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提升城市定位。
成都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將上報國務院。在這份規劃中,已經納入了簡陽和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據介紹,規劃將明晰成都的中心城區有多大、人口有多少等。
此外,該負責人還表示,規劃中還涉及成都遠景規劃的39條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將這些線網進一步落地,比如走向、站點等。”
亮點5 加密城市“毛細血管” 將打通210條共346公里斷頭路
《意見》明確,成都要打造綠色街區。所謂綠色街區,即推行“小街區”規制,以網絡化、小尺度道路劃分城市空間,減少超大封閉街區,以增強城市通透性和人情味。
對于市民關注的“小街區”規制,此前成都市規劃局曾出臺《基于“小街區規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區“3900+”路網體系規劃》,該規劃明確,將對已規劃的3900公里道路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進行逐條等級劃定。
成都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3900公里的道路已實施80%。通過優化,中心城區還可增加“巷”總里程約1200公里,形成“3900+1200”的路網體系,規劃路網(不含“廊”)達到約5100公里,整體路網密度達到10.4公里/平方公里,滿足“小街區規制”的要求。
在實施計劃方面,該負責人表示,將加快實施32條共計125公里未建(斷頭)主干路;提升13條共計30公里低標主干路;暢通2條共計1.5公里阻梗主干路。同時,由屬地政府加快實施210條共計346公里未建(斷頭)次干路;提升14條共計19公里低標次干路;暢通6條共計2.6公里阻梗次干路;新建350公里未建支路。
發展快訊成都市物流辦主任陳仲維:蓉歐快鐵有望月底開通北線至俄羅斯
繼開通南線通達土耳其后,蓉歐快鐵再次擴線,有望在本月底開通北線至俄羅斯。陳仲維介紹,今年1-8月,蓉歐快鐵已經開行238列, 即將開通的成都至俄羅斯這條線路作為中線中遠期運力補充,將通過集散網絡覆蓋獨聯體及其他東歐國家。借助通道,兩地有許多貨運互通,比如俄羅斯需要中國的果蔬、鮮花、服飾等,在俄羅斯有120多家中餐館,其中60%是川菜,很多俄羅斯人希望吃到原汁原味的川菜,需要食材和調料從成都運過來。
成都地鐵公司董事長胡慶漢:地鐵18號線北延至火車北站南延至簡陽城區
成都地鐵18號線也有了新動態。這條原規劃從火車南站出發,終點為天府國際機場的地鐵快線,有了新的延伸。
“18號線北向將增加4個站點,延伸至火車北站,南向則拓展到簡陽城區。目前修建計劃已經列入了成都第四期地鐵修建計劃中。”胡慶漢透露,考慮到分擔地鐵1號線的客流,和方便簡陽市民出行,地鐵18號線做了最新的調整。而困擾著市民的1號線高峰期擁擠的狀況,將隨著成都地鐵網絡的發展,逐步改善,客流將變得平衡。成都市城管委主任楊洪舉:智慧城市管理明年路燈實現自動亮燈和報修
“我們現在管理道路照明,還是依靠人力巡查。但在明年,成都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實現路燈自動亮燈,照度也隨光線需要自動調節,如果路燈壞了,將及時反映在管理平臺上。”談到智慧城市管理,楊洪舉舉例稱,困擾市民的路燈不亮問題,將通過智慧城市來解決。
此外,成都的一些橋梁已經實現了自動感應監測。如果有超重的車輛準備通過橋梁,平臺將發出警告,并聯合交管部門,阻止車輛行進。(賴芳杰 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