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看點”解讀《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工藝美術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甘孜州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歷史悠久、種類豐富、技藝精湛、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地域民族特色,涵蓋唐卡、木制、民族服飾、制陶、紡織、造紙、皮革、雕刻等民間制作工藝,種類達300余種。為傳承保護和開發創新,加快構建鮮明民族特色產業基地,促進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穩步健康發展,制定的《甘孜州民族工藝美術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呈現“三大看點”。
■廖亮
看點一:鎖定四大目標
企業發展目標。產業的基礎是企業。今后5年內將培育新增20余戶工藝美術加工企業。
產業集聚目標。著力打造“一走廊五基地六市場一飛地一平臺”,提高民族工藝美術產業集聚發展水平。
人才培育目標。力爭培養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1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2至3名,州級工藝美術大師50名,培訓民族工藝美術技藝人員1000人次以上。
品牌建設目標。到2020年,爭創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地理標志產品3個,四川名牌產品1-2個,著力提高甘孜州工藝美術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看點二:建設五大項目
依托文化建一條走廊。打通德格縣麥宿鄉、白玉縣河坡鄉兩地之間的瓦虎山隧道,打造“手藝吸客、手藝留客、手藝致富、手藝展示”的德格麥宿——白玉河坡傳統手工藝體驗走廊。
依托資源建五大基地。依托豐富的資源稟賦和文化特色,細化企業培育和產品發展戰略,創新研發新產品,打造甘孜縣甘孜嘎瑪博秀民族民間手工藝創意產業園區、道孚縣民族手工藝品產業基地、鄉城縣菩提工藝品產銷基地、稻城縣民族手工藝品生產加工基地、爐霍縣郎卡杰唐卡繪畫培訓基地,打造康巴地區最大的藏民族民間手工藝品生產加工及產品集散地。
依托旅游建六大市場。“為賣而產”是發展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的最終目的。依托重點景區,加快建設產品交易市場和特色街區建設,利用“互聯網+”“飛機+”等平臺拓展銷售渠道,讓產品變成貸幣,帶動產業持續發展。
依托企業建飛地孵化基地。以甘孜州在成都及周邊城市從事民族民間手工業的骨干企業為基地,提供專業人才培訓、產品研發、經營管理指導、創業項目推介和創業信息咨詢等專業化服務,帶動州內民族民間手工藝產業快速發展。
依托科技建一個專業網絡平臺。建設“互聯網+”民族工藝美術專業網絡平臺,建立甘孜州民族工藝美術數字博物館,對民族工藝美術文化和產品向全社會推廣和銷售。
看點三:實施四大戰略
實施企業培養戰略。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個體戶、作坊轉型升級為中小微企業、專業合作社,并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帶動性和競爭力的民族工藝美術企業。
實施人才培養戰略。培養人才,激勵人才,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切實推動甘孜州工藝美術產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實施創新產品戰略。與旅游市場接軌,實施產品創新,提高民族工藝美術產品的實用性、觀賞性、收藏性。
實施品牌創建戰略。依托“圣潔甘孜”名片“抱團取暖”,努力塑造自主品牌,實現民族工藝美術產品“百花爭艷”走出藏區,賣向世界,享譽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