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達瓦在第三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峨眉高峰論壇上指出
本網訊(記者 張濤)“我想借用馬克思‘貨幣天然不是黃金,黃金天然是貨幣’這句話,來比喻全域旅游與甘孜的關系。那就是‘全域旅游天然不是甘孜,甘孜天然是全域旅游’”。在9月23日舉行的第三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峨眉高峰論壇上,州委副書記、州長益西達瓦表示,我州18個縣,縣縣是景區、處處可旅游,整個甘孜州就是一個天然大景區。我州發展全域旅游,有資源、有實踐、有認識、有市場。
益西達瓦指出,甘孜州雄峻的山地風光、厚重的康巴文化、優美的生態環境、廣闊的旅游空間這四大優勢資源正日益明顯,被世界旅游組織定義為“21世紀旅游發展最具潛力的地方和“不可多得的黃金旅游線路。”經過五年多的探索,我州全域旅游框架基本形成、認識不斷深化,全域旅游觀念已漸入人心。隨著全域旅游的不斷發展,2015年進州游客107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4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3倍和4.5倍。通過對亞丁景區的全域打造,作為貧困縣的稻城,去年財政收入突破1億元,城鄉居民年均收入達到1.7萬元;康定市營官村發展“攝影家的天堂”主題鄉村旅游,2015年實現旅游收入近千萬元。特別是國道318線,已經成為自駕游、騎游、徒步游的黃金線路,被譽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
益西達瓦指出,做旅游要堅持以人為本,甘孜全域旅游“抓”的是服務,最終的工作是落實服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州將重點抓好“十個一”建設。一是實施一批生態工程。規劃建設3個國家雪山公園、16個國家森林公園、15個國家濕地公園;三年內完成植樹、種草、種花30萬畝,為全域旅游打好綠色底色。二是開發一批旅游產品。注重核心景區的吸引作用,三年內建成2個國家5A級景區、8個4A級景區、10個3A級景區、3個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國家旅游度假區,引導全域旅游“連點成線帶面”推進。三是推出一批旅游商品。加快豐富旅游商品,采用B2B(賣家與買家)、B2C(賣家與消費者)模式,深度開發酒、肉、果、蔬、茶、菌、藥、水、糧、油“圣潔甘孜”10大特色產品。四是提升一批基礎設施。加快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高全域旅游的可進入性。五是完善一批服務設施。今年,我州投資2億元,建設80座旅游廁所、300個標識標牌、40個觀景平臺、14個旅游綜合服務站,在國道317和318線建設旅游停車場9個,依托鄉鎮政府、衛生院、派出所設立165個旅游綜合服務站(點)和應急救援點。六是辦好一批節慶活動。我州近年來先后開展了“圣潔甘孜走進浙江、圣潔甘孜走進廣東、圣潔甘孜走進北京、圣潔甘孜走進上海”等系列旅游推介活動,今年已成功舉辦了四川甘孜山地旅游節、第九屆康巴藝術節、環貢嘎山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稻城亞丁天空跑、海螺溝中法高空扁帶極限挑戰賽等活動,10月,我州還將舉辦康定情歌國際馬拉松、瀘定紅色馬拉松、康定情歌國際音樂節等活動,以增加“圣潔甘孜”吸引力。七是做大做強“一張網”。把“溜溜康巴”網建設成為集政府管理旅游、服務游客的大數據中心。八是組建一批執法隊伍。啟動旅游綜合執法試點,建立一批旅游警察分局、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用法治保證旅游環境有序。九是建立一套政策法規。用好自治州的立法權,制定了《旅游發展條例》,出臺了《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管理辦法》《旅游沿線經營秩序及環境美化管理辦法》《旅游產業促進政策》《鄉村旅游發展意見》等規章,啟動了旅游要素配置體制改革、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旅游統計辦法改革,力爭形成一套符合“全域旅游”發展的體制機制。十是抓好一批旅游扶貧。依托旅游基礎設施、旅游景區建設、產品開發、專合組織、鄉村旅游、人才培養、對口支援、智慧旅游、優惠政策等九大旅游扶貧方式,助推全州脫貧奔康。
益西達瓦指出,面對全國全域旅游的高速發展,甘孜全域旅游必須堅持保護在先,持續發展的理念。要守護原生態、傳承原文態、留住原著民,做到生態、文態、業態相統一。要堅決管住宅基地、承包地、未建設用地“三塊土地”,從源頭上防止旅游發展中的各種亂象。要突出順自然之勢設計、順文化之勢設計、順人類文明進步發展之勢設計的理念。要堅持“先保護后發展”“先規范后準入”“先地下后地面”,做到“去水泥、去瓷磚、去人工痕跡,加綠、加水、加文化”。要統籌協調好游客、企業、原著民的利益關系,克服旅游中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相互殺價、惡性競爭,中斷傳承、割斷文脈等不良傾向。要實施“三步走”戰略,三年建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五年打響“甘孜山地旅游東方戶外天堂”品牌、十年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要達到親自然、親文化、親生態“三親”目標。他表示,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秉承‘保護’的信念、堅決守住‘藍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凈土’。甘孜州將高舉‘全域旅游’的大旗,創造綠色消費、制造綠色業態、促進綠色發展,為人類在‘第三極’上構建出一座生態寶庫、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