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6年11月23日
本網訊(文家慶 石小宏)11月3日中午剛過,宜賓市屏山縣大乘鎮三合村村醫羅家兵又提著醫療箱,騎上摩托車,向村民家出發了。自從成為全村300多位村民的簽約醫生后,像這樣登門了解簽約居民的健康情況就成了羅家兵的“家常便飯”。
羅家兵知道,自己正在從事著一項“非常有前途”的職業,像自己這樣的家庭簽約醫生將會越來越多。但他還不知道,省衛生計生委新近擬定了《四川省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意味著我省的家庭簽約醫生將面臨更高的服務要求,同時也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居民可跨區選擇簽約醫生
《實施意見》提出,到今年底,88個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4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家庭醫生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注冊的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為主體。其他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具備相應服務能力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以及退休醫務人員,均可向所在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申請,作為家庭醫生提供簽約服務,享受同樣的收付費待遇,根據承擔任務和考核結果獲取相應財政補助。
居民或家庭自愿選擇1個家庭醫生團隊簽訂服務協議,簽約周期原則上為一年,期滿后居民可續約或選擇其他家庭醫生團隊簽約。鼓勵和引導居民就近簽約,也可跨區域簽約,建立有序競爭機制。《實施意見》鼓勵居民或家庭在與家庭醫生團隊簽約的同時,自愿選擇一所二級醫院和一所三級醫院為轉診就醫醫院,構建“1+1+1”的組合簽約模式,在確保基層首診的基礎上,簽約居民可在組合內自由選擇就醫機構。
定點醫療機構將為家庭醫生預留專家號和床位
《實施意見》提出,在就醫、轉診、用藥、醫保等方面對簽約居民實行差異化政策,引導居民有效利用簽約服務。
簽約居民在家庭醫生處就診免收門診掛號費(一般診療費),簽約居民因病情需要,由低級別的定點醫療機構轉往高級別的定點醫療機構,只補統籌基金起付標準差額,并可根據基本醫保基金情況提高5-10%的住院報銷比例。由高級別定點醫療機構轉往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不再另計統籌基金起付標準。
為了方便簽約居民優先就診和住院,定點醫療機構將給予家庭醫生團隊一定比例的醫院專家號、預約掛號、預留床位等,并為轉診患者建立綠色轉診通道。
開展家庭醫生簽約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使用醫聯體內上級醫療機構處方藥品,并按規定報銷。簽約的慢性病患者,可酌情延長單次配藥量,并可享受家庭醫生團隊送藥上門服務和每月一次的上門訪視服務。
簽約服務費由三方共同分擔
《實施意見》規定,家庭醫生團隊為居民提供約定的簽約服務,簽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付費等分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費用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中列支。家庭醫生團隊向簽約居民提供約定服務,除按規定收取簽約服務費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費用。
同時,我省探索將簽約居民的門診基金按一定比例或額度支付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家庭醫生團隊,對經基層向醫院轉診的患者,由基層或家庭醫生團隊支付一定的轉診費用。未經簽約服務團隊醫生轉診的,扣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不符合轉診要求進行轉診的扣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約服務費。
此外,我省還將依托省、市、縣三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居民健康卡和網上便民服務平臺,實現簽約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檢查檢驗報告等信息共享和業務協調,探索建立公眾一鍵預約、醫療資源精準匹配、醫患線上線下互動的“家庭-社區-三級醫院”多級聯動的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