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6年12月23日
丹巴縣半扇門鄉大邑村駐村第一書記與村民共同勞作。
編者按
過去的一年,在中央、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州委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六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藏區工作思路,團結帶領全州廣大干部群眾,圍繞“一個目標、兩個關鍵、三件大事、六大戰略”的總體工作格局,以“六大戰略”為抓手,圓滿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施“六大戰略”是“五大發展理念”在甘孜的生動詮釋,也是省委多點多極支撐、“兩化”互動城鄉統籌、創新驅動“三大發展戰略”在甘孜的生動實踐。實施“六大戰略”是實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路徑,是統籌抓好發展、民生、穩定“三件大事”的重要載體。“六大戰略”實施一年來,我州在扶貧攻堅、依法治州、產業富民、交通先行、城鄉提升、生態文明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為迎接州第十一次黨代會,展示“六大戰略”取得的成效,凝聚民心共識,本報從今日起推出《攻堅決勝 實干興州——“六大戰略”實施一周年特別報道》欄目,敬請關注。
■本網記者 陳斌 文/圖
這是一組令人矚目的數字: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我州舉力推進扶貧攻堅戰略,實現了全州32275人脫貧、281個貧困村退出,均占目標任務的100%,實現了首航成功。
這是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近幾年,全州各級黨委、政府緊緊抓住高寒牧區這一難點、精準扶貧這一關鍵、基礎扶貧這一重點、產業扶貧這一支撐、就業增收這一核心,緊盯全州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從一村一戶的實際出發,精準落實、精準發力、精準施策,集中力量推動扶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
我州作為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和全省扶貧攻堅“四大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扶貧任務極其繁重。如何補齊短板,實現全面脫貧?這是全州上下形成的共識,也是全州各族貧困群眾的深切期盼。近幾年,州委、州政府大力推進扶貧攻堅工作,努力實現“每年有新變化、三年上新臺階、五年全面脫貧”的目標,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戶、一人。
精準識別牢基礎
“您家有幾口人?勞動力有幾個?家庭經濟收入怎么樣?”,“您村有多少貧困戶?主要產業是什么?”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走進我州各個鄉鎮,隨處可見扶貧工作組走村入戶的身影。
如今,脫貧致富、過上富裕生活仍然是貧困群眾最現實、最強烈的愿望。自脫貧攻堅戰號角吹響后,我州迅速掀起以“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為統領的精準扶貧熱潮,全力推進精準脫貧工作。
如何做到“真扶貧,扶真貧”?誰是貧困人口?貧困原因是什么?如何針對不同貧困情況進行幫扶?為解決扶貧政策“大水漫灌”現象,我州各級黨委政府按照中央、省委的相關要求,下派第一書記進村入戶,通過科學有效的程序把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出來,結合實際搞幫扶,改變扶貧模式,為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色達縣楊各鄉下甲斗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多數村民家里一貧如洗,生活十分困難。對此,來自省民宗委的駐村第一書記張宜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從機關到貧困農村,工作對象變了,交流方式變了,生活環境也變了。我們要彎下身子、放下架子,和基層群眾打成一片。”張宜告訴記者,閑暇時間,他都在村里轉悠,和村里貧困戶拉家常聊天,盡力了解村民們的實際困難,為他們脫貧致富出主意、想辦法。
為了把精準扶貧工作做得更加扎實細致,張宜還入戶進行調查,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列出貧困問題清單,編制出全村項目規劃。
“只有堅持從小處做起,群眾才能從大處受益;我們要多為貧困村民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張宜告訴記者, 駐村第一書記要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充分發揮先鋒帶頭作用,接地氣、通民氣、聚人氣,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攻堅克難、引領示范,凝心聚力辦好惠民實事。
據色達縣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為做好精準識別工作,他們統一制定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識別流程圖,明確致貧原因參考選項,從農戶申請、村民小組評議推薦、走訪調查到民主評議、公開公示、鎮黨委會評議審核等全過程都詳細制定操作規程和規范性文件,要求各駐村第一書記逐項落實、逐戶核對,實施“規劃到戶、措施到戶、責任到人”的精準幫扶方案,做到了“鎮有策劃、村有謀化、戶有計劃”的“掛圖攻堅”,確保了精準扶貧工作對象精準、目標精準、內容精準、方式精準,實現扶貧方式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掛圖作業戰貧困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瀘定縣冷磧鎮尖茶坪村,看到該村多年泥濘不堪的主干道硬化了,進村入戶的自來水工程正緊張地施工,到處都是繁忙的建設景象。
村委會主任余應清指著村外的主干道告訴記者,這條長14公里的土路前年硬化后,村民出行再也不用發愁了,地里種的農產品運輸也方便了。
尖茶坪村位于瀘定高半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業結構單一,是全鎮唯一的貧困村。余應清介紹,除了這條道路外,尖茶坪村還實施了整村推進項目,鋪設自來水管道,使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5%;實施危房改造,解決貧困戶無房可住的問題。同時,村里還依托 “牛背山”這一旅游名片,本著“以旅帶農、農旅結合”的思路,堅持政府、金融和市場共同發力,深入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培育壯大集體經濟,構筑脫貧致富的產業支撐。
在蘋果種植示范園,說及該村的脫貧產業,村民李軍打開了話匣子,今年村里合作社種植的蔬菜豐收了,他家分得5000元,閑時到蘋果種植示范園打工掙了1.2萬元。年底,合作社養殖的藏香豬也能變現,又是一筆不少的收入……照這樣計算,今年脫貧應該沒問題。
據了解,為發展致富產業,尖茶坪村在種植業上推廣新品種,引進新技術,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畝。該村還依托整村推進項目資金,精準聚焦村里蔬菜種植貧困戶,給予資金補助,引導群眾調整種植業結構增收。在養殖業上,該村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發展模式,與農業生態公司達成協議,成立專業合作社,養殖藏香豬,預計2017年可投放仔豬500頭,實現利潤20余萬元。
記者在尖茶坪村村委會辦公室看到,墻上掛著扶貧攻堅要點示意圖,貧困戶信息統計表等圖表,對全村貧困戶的致貧原因以及每戶的幫扶措施都詳細列了出來,進行一對一幫扶。
瀘定縣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說,根據建檔立卡的摸底情況,瀘定縣全面推行掛圖作戰,采取時間倒排、任務倒逼、責任倒追的辦法,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
近幾年,按照“一村一業、一戶一策”的原則,瀘定縣對建檔識別出的貧困村、貧困戶“掛圖攻堅、掛賬銷號”,實施精準攻堅。縣、鄉、村三級全部實施掛圖作戰,掛賬銷號。
“針對貧困村,縣、鄉、村三級堅持把資金、項目、物資等傾斜投放到最需要的社和最需要的戶,通過掛圖作戰,做到幫扶精準,實現精準脫貧。” 瀘定縣委常委、副縣長甲足約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按照“政府指導、鄉鎮實施、群眾參與”的發展機制,立足高半山適宜的自然氣候,獨特的田園風光和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開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培育,農房“五改三建”、“六通”“四化”工程建設,助推貧困村老百姓脫貧致富。
壯大產業摘窮帽
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核心,只有明確產業、培育產業、提升產業、聚焦產業,才能使貧困戶早日脫貧。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產業精準扶貧,丹巴縣在貧困村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程。在做大蔬菜、畜禽、林果等產業的同時,還依托當地美麗的自然風光,大力發展旅游業。
素有“千碉之國”美譽的丹巴縣梭坡鄉宋達村,常年游人如織。自從村里通電通路后,游客絡繹不絕,村民們紛紛辦起民居客棧,吃上了“旅游飯”。
宋達村地處高山峽谷,過去,村民們靠種植傳統農作物為生,村里的貧困戶占了一半。近幾年,縣鄉幫扶工作隊進村入戶,問計于民,轉變思路,尋找“立村之業”,拓寬“致富之路”,提出“旅游興村”,幫助村里組建旅游管理機構,重新修建觀景臺、停車場、旅游廁所和綜合服務點等旅游公共設施,然后“打包”移交給村里。如今,村里硬件齊全,旅游產業辦得紅火,村民收入可觀。
“過去,丹巴是農業大縣,但依靠傳統農業,村民增收難、發展難,扶貧效果始終難以提高。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在因地制宜培育產業上下足功夫,改善村級交通設施、改造農房、發展鄉村旅游。不僅如此,縣上還幫助各村成立合作社,引導困難群眾利用本地優勢產業以‘支部+合作社+市場’的形式,抱團發展。現在,村村有產業,戶戶見收益。”丹巴縣委書記何文才說。
何文才告訴記者,為發揮產業扶貧優勢,縣上啟動了產業扶貧方案。選定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選定帶動產業發展的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選定派駐干部進駐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選定鄉村干部、雙聯干部、包村干部和派駐干部共同組成幫扶工作隊;選定脫貧致富幫扶責任干部。貧困村有一個特色優勢主導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載體;有一個可以帶動產業發展和貧困戶發家致富的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有派駐干部對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提供政策、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服務;貧困村有一個扶貧工作隊專項負責精準扶貧工作;貧困戶有一名責任干部結對幫扶。切實做到幫扶目標任務、規劃計劃、項目資金、幫扶責任、監測管理“五到村”,結對幫扶、脫貧計劃、產業培育、跟蹤監測、效益體現“五到戶”。
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村級產業,這既是我州各地在培育村級主導產業中的主要做法,也是做強我州村級產業的關鍵。
“精準扶貧就是要摒棄過去政府是‘救世主’的認識,而是要讓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窮人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州政府副秘書長、州扶貧移民局局長楊慶華向記者介紹,自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來,全州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脫貧攻堅”“整村推進”相結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 立足村情實際,注重大力開展產業扶貧,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拓寬農民致富渠道,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同時,依托地緣、資源和產業等優勢,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實施大棚蔬菜種植、畜牧養殖、林業基地建設、鄉村旅游發展等,以合作社為龍頭帶動各村的產業發展,切實帶動農戶增收。
脫貧攻堅的號角已經吹響,產業脫貧的藍圖已經繪就。近兩年,我州各級各部門緊緊圍繞2016年完成的280個貧困村退出、8323戶34536人脫貧的戰果和2017年1個貧困縣摘帽,366個貧困村退出和11718戶48525人脫貧的目標,堅持把脫貧攻堅擺在最重要位置強力推進,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提速提質提效;我州各級各部門圍繞以問題為導向的“殲滅戰”和以考核為導向的“整體戰”,立下軍令狀,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依據專項扶貧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將行業扶貧資金資源向貧困村、貧困戶聚焦支持,努力完成全州1360個貧困村、4.8433萬貧困戶和19.7464萬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任務,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