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1月04日
按下“快進鍵” 跑出“加速度”
發展的藍圖清晰可見,奮起的精氣神正在凝聚。新起點、新任務,要求全州上下必須清晰地認識到:甘孜最大的資源是生態,必須走開發與保護并重的綠色發展之路;甘孜最缺乏的是巿場主體,必須走引進與培育并舉的開放發展之路;甘孜最主要的依靠是投資拉動,必須走投資與需求并驅的轉型發展之路;甘孜最優的路徑是全域旅游,必須走旅游業與其他產業并興的融合發展之路。州委書記劉成鳴在州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強調,我們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定發展信心,鞏固發展成果,把握發展機遇,加快發展步伐,增強發展定力,破解發展難題、突破發展瓶頸、化解發展挑戰,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藏區實際、具有甘孜特色的發展路子。
——以培育壯大產業為核心,增強加快發展的支撐力。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堅持“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富民優勢。優先發展旅游產業。圍繞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目標,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構建“兩環一帶”旅游布局。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提高旅游管理、服務和營銷水平。圍繞自然景觀、地域文化等優勢資源,大力發展山地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推動農旅、牧旅、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海螺溝、稻城亞丁、康定木格措5A景區創建,形成“春賞花、夏避署、秋觀葉、冬玩雪”的四季旅游巿場。力爭到2021年,實現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在2016年的基礎上翻一番。有序發展生態能源和礦產業。抓住國家實施“西電東送”能源戰略和四川省清潔能源示范建設機遇,加快兩河口、蘇洼龍等“兩江一河”干流水電開發,大力推動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新能源發展,推進里伍、呷村、甲基卡等重點礦山開發,全力創建“綠色礦山”,努力實現“開發一方資源、發展一方經濟、保護一方生態、富裕一方百姓”。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中藏藥業和特色文化產業。圍繞 “一圈一帶一走廊”產業布局,建成特色農業、特色林果產業基地“兩個一百萬畝”和康東、康南、康北三個農產品加工園區,大力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提高“圣潔甘孜”品牌知名度和竟爭力,加快建設高原特色生態農牧業。建立中藏藥規模化、規范化種植基地,加快德格藏藥產業園和海螺溝南派藏區傳承創新基地建設,提高中藏藥產業化水平。積極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和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建設,結合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在康定、海螺溝、稻城亞丁、甘孜、德格等地打造一批文藝文化產品,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水平。
——以城鄉提升為抓手,增強加快發展的集聚力。大力實施城鄉提升戰略,按照“做強縣城、做優鄉鎮、做美村寨”和“七個提升”的要求,構建以東路康定—瀘定、南路理塘—稻城、北路甘孜為區域中心、各縣縣城為支撐、一批重點集鎮為節點的城鎮體系,力爭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至2個百分點。把縣城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點,強化產業支撐,完善提升功能,大力治理“九子一線”亂象,不斷拓展縣城發展空間,著力建設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旅游之城、商貿之城、文化之城、生態之城。把鄉鎮作為服務廣大農牧區的主樞紐,以打造藏區特色風情小鎮為目標,不斷優化鄉鎮體系、優化設施建設和服務功能,做好姑咱、八美等7個省級百鎮試點工作,加快新都橋等州級示范鄉鎮打造,建成一批文化旅游型、交通樞紐型、商貿物流型、移民搬遷型和農產品加工型鄉鎮。按照“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全面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和文化傳承“五大行動”,因地制宜建設旅游村寨、扶貧新村、移民新村、牧民新村,讓各族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增強加快發展的保障力。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不斷完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切實破解瓶頸制約。加快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深入推進新一輪交通建設三年集中攻堅,建成雅康高速及康定過境段公路,加快康定至新都橋高速公路建設,加快玉樹至德格、巴塘至得榮等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基本完成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建成甘孜格薩爾機場,提升康定機場和亞丁機場運營能力,開通更多航線。開工建設川藏鐵路雅安至康定(新都橋)至西藏林芝段建設。基本完成通鄉通村公路建設,著力構建進出順暢、互聯互通、四通八達、安全便捷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電力輸送通道建設,構建安全、高效、穩定的能源輸送體系;加快電網建設和重點鄉鎮電網升級改造,形成滿足需要、適度超前的城鄉電網布局;積極打造國家級高原風光水互補清潔能源基地。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骨干水利工程及渠系配套,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 強化城巿防洪排澇和山洪預警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安全飲水、灌溉、防洪等難題。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通信村村通、移動網廣覆蓋和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完善應急通信系統,加大無線網、城域傳輸網及農村信息化建設力度,基本實現行政村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全覆蓋。
——以區域協調發展為方向,增強加快發展的統籌力。堅持“東部率先、南部加快、北部追趕”的區域協調發展思路,加快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各縣(市)要立足實際,積極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切實把發展縣域經濟同推進旅游全域化結合起來,同扶持農牧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結合起來,同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結合起來,同鼓勵全民創業就業結合起來,努力走出一條城鄉統籌、產城融合、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著力夯實底部基礎。推動東部率先發展。依托東部區位優勢和較好的經濟基礎,以建成全域旅游發展樣板區、高原高端生態有機農業基地和藏區重要商貿物流中心為主攻方向,先行先試,輻射帶動,形成引領全州經濟發展的龍頭。促進南部加快發展。依托南部地處“川滇藏青結合部”和特色資源突出的優勢,以打造大香格里拉國際精品旅游目的地核心區、高原特色農業基地和藏區重要清潔能源基地為主攻方向,發掘潛力,次級突破,努力打造全州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推進北部追趕發展。北部地區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任務最為繁重,要更加突出綠色發展主題,以建設格薩爾文化旅游目的地、高原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和川西北高原生態屏障為主攻方向,自我加壓,奮力追趕,盡快縮小與東部南部地區的差距。
——以改革開放為突破,增強加快發展的驅動力。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謀劃和推出一批改革事項,加快推進行政體制、國資國企、農業農村、財稅金融、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大力破解體制機制難題。全力擴大開放合作。牢樹開明開放意識,深化區域合作發展,推進基礎設施互聯、資源互補、巿場互通,著力提高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主動對接落實廣東和省內“7+35”對口援建工作,推動對口幫扶向對口合作轉變。深化廳州、院州、校州合作,加快實施重大合作項目。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立足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才引智,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政策優勢,借助西博會、科博會、農博會等平臺,積極開展“知名企業甘孜行”“圣潔甘孜走出去”系列活動。積極發展“飛地經濟”,加快推進成甘、甘眉、雅甘等工業園區建設,加大園區招商引資和外資引進力度,承接省內外發達地區產業項目轉移。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持發展中小微企業并舉、一二三產業并舉、引進與培育并舉、發揮國企優勢與挖掘民企潛力并舉,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和全民創業熱情,培育發展巿場主體,壯大民營經濟實力,使之成為我州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載體,增強加快發展的承載力。認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努力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優化空間開發格局。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巿發展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繼續實施《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完善“兩江一河”生態防治體系。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大力推進“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濕地)工程,規劃建設雪山公園3個、16個森林公園、16個濕地公園,構筑長江上游綠色生態屏障。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加快推進生態資源優勢向生態產業和生態經濟優勢轉化,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動建立結構優化、循環高效的綠色發展產業體系,構建”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的立體生態格局。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制定落實《甘孜州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綠色發展指標體系、考核辦法、健全環境安全防范、治理、執法、監管四大體系,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在全州上下形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