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1月07日
——州政協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審議政協兩個報告
科技科協、農業組
1月5日晚,參加州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第四組委員們緊緊圍繞《常委員會工作報告》、《提案工作報告》進行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兩個報告內容豐富、語言精煉、文風質樸、求真務實、提振精神,特別是常委會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反映了州政協五年來的工作,亮點突出,總結到位,深受鼓舞。州委常委舒大春,十二屆州政協副主席阿基布珠參加討論。
舒大春認為,兩個報告實事求是,充分體現了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他希望全體委員和工作人員嚴格遵守換屆紀律,當好表率,積極建言獻策;會后要認真傳達“兩會”精神,切實履行好委員職責。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全州上下及全體委員要以全面實施“六大戰略”為契機,搶抓機遇,順勢而上,努力補齊發展短板。同時,針對2017年農業農村工作,要利用冬閑時間作好備耕工作宣傳引導,就如何加強農業農村改革、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等方面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要抓好脫貧攻堅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要堅持以經濟為引領推動第一、二、三產業發展,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阿基布珠說,兩個報告總結實事求是、客觀實在,在工作中思路清晰、科學務實,廣泛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資政,充分證明了過去五年政協圍繞全州中心大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后,希望委員們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充分履職,幫助黨委政府完善發展思路、創新發展舉措、破解發展難題作出積極努力。
教育、醫藥衛生、社會福利保障組
討論中,與會委員紛紛認為,兩個報告內容豐富、語言精煉、文風質樸、求真務實、提振精神,特別是常委會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客觀反映了十二屆州政協五年來的工作,亮點突出,總結到位,深受鼓舞。大家對在新一屆政協的帶領下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充滿信心。
針對今后甘孜教育的發展,李超委員建議,全力推進甘孜幼兒教育,改變學前教育現狀;加強信息化教育建設,抓好網絡班管理;注重示范帶動,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余平委員說,醫療設備落后、醫技差是全州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短板,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問題仍然突出。他建議加大政策傾斜、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醫務人員技術培訓等方面的工作力度。
李雄委員建議,加強新委員的培訓,以界別為單位,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帶領委員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建立上下聯動,多方配合的提案督辦機制,提高提案辦結率;希望州政協能夠建立“委員之家”各界別交流平臺。
洛絨昂旺委員建議,加強雙語人才和定向生的培養;進一步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在均衡教育資源方面實現上下聯動,配齊配強教師隊伍。
邱宗秀委員建議,應設立鄉鎮民政事務所,增加經費投入,保障工作人員待遇,加強人員統管,緩解基層民政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汪志勇委員建議,應采取積極措施提高協理員工作待遇,調動其積極性,穩定協理員隊伍;政府應全額承擔低保人員參保費用,減輕低保戶經濟負擔;他還建議出臺移民社保、就醫等后期幫扶政策。
經濟、工商組
讓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域旅游、富民產業更上一層樓,是委員們共同的愿望。這五年,委員們欣喜地看到,我州民營經濟和旅游產業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農牧民群眾從中得到了很多實惠。同時,熱切期盼各級黨委、政府應從政策上、專業指導和財政投入等諸多方面再加力度,讓民營經濟、旅游和產業健康發展。
張曉蓉委員建議,針對我州區域發展不平衡,應下大力培養市場主體,幫助解決民營企業所遇到的困難和訴求,通過弘揚我州民族文化,提高農牧民群眾經商意識。
四郎扎西委員說,通過三年交通攻堅戰,農村公路建設改善了農牧民群眾出行難。2016年節假日期間,受外部通行條件的制約,繞道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州旅游收入,制約了從事旅游行業的民居旅游,希望政府在這方面多加力。
何清泉委員說,去年以來,我州按照中央“兩個毫不動搖”、“兩個健康”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不變”的講話精神,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全州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已經占到了“半壁江山”,對于增加財政收入、農牧民群眾就業壓力、促進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州委、州政府出臺了15條優惠政策,希望各地在抓落實上出實招。
特邀組
6日,參加州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特邀組委員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展開了熱烈討論。
洛絨傾培委員說,藏漢雙語人才對于做好群眾工作和脫貧奔康戰略具有重大意義,但全州藏漢雙語人才依然短缺;近年來,雖然招考公職人員時增加了雙語專業設崗比例,但是藏語專業人員到崗后藏語水平參差不齊。建議在選拔任用雙語人才時多注重實際能力、不要一味看學歷和專業;要加大對本土雙語干部的培養。
降擁澤仁委員說,經過近幾年的投入,我州醫療衛生事業的硬件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醫療衛生隊伍依舊量小、質弱,尤其是部分鄉村衛生院存在“有了陣地沒有人,有了設備不會用”的現象。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基層醫衛人員的定向培養力度,或者適度降低招聘時的學歷要求;另外要加強與對口援建單位的溝通,盡可能爭取醫衛援建人才,并充分利用好他們的“傳幫帶”作用;繼續堅持“送出去、請進來”推動醫衛隊伍業務培訓常態化。關于基層宣講,降擁澤仁認為,基層宣講隊在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群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州基層宣講隊大多由鄉村干部或農牧民群眾義務擔任,建議適度給予基層宣講員補貼,并強化其政策修養和宣講能力培訓。
卡機委員說,我州教育發展的硬件條件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但是教師招考時考生層層選崗,越偏遠的地區報考人員的綜合水平越低;教師到崗后,爭相向中心地區或其他崗位跳轉,甚至直接辭職。他建議,給予偏遠地區或偏遠學校單獨招考教師的機會,加大對本土人才的定向培養力度,同時盡量提高教師隊伍的“獲得感”和職業歸屬感。
董平委員說,創新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強大生產力,而我州目前在這方面還比較欠缺,相關部門要努力為培養和引入創新人才創造條件。
少數民族組
6日,出席州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政協第九組委員們圍繞《州政協十二屆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孫飛委員說,未來五年,我州將進入經濟發展的加速推進期、實現長治久安的鞏固深化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決勝期,作為政協委員,要高舉“團結、民主”偉大旗幟,認真履行三大職能,深入基層反映實情,睿智建言獻良策,凝心聚力促發展,樹立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
胡濤委員說,政協委員既是榮譽更是責任,應珍惜榮譽,主動作為,認真履職,樹立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不僅要講學習、強能力、講政治、定信念,而且還要多反映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謀利益,多為群眾做實事。
洛絨赤乃委員建議,我州作為民族自治州,應加大對雙語干部的培訓和用雙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力度,希望以后州“兩會”能用雙語作報告。
西繞吉村委員建議,針對目前各大中專畢業生普遍就業難及各行各業大量浪費人才資源、沒有發揮其優勢作用等問題,建議增加就業崗位,對口招錄使用。
宗教組
1月5日晚,參加州政協十屆委員會一次會議的宗教界政協委員圍繞州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委會工作報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俄色·洛絨登巴委員說,州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委會的工作報告實事求是,過去五年,政協圍繞全州中心工作認真履行三大職能,實現了政治協商越來越規范有序、民主監督越來越客觀敏銳、參政議政上越來越主動熱情。報告為未來五年政協工作提出了“不忘初心為民,不忘初衷履職”新理念,這既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又為我們提出了要求。作為宗教界政協委員,我們不僅要做持戒守法、愛國愛教的榜樣,還肩負著政府的信任和群眾的寄托;我們應該以這兩個“不忘”為指引,不斷強化履職意識,優化履職手段,升華履職效果,將我們的智慧和影響力轉變為推動全州和諧發展的力量。
馬玉元委員建議,希望政府能在每一個縣(市)重點扶持一家清真飯店,確保每一縣都有清真飯店,以方便穆斯林群眾就餐。
俄色·洛絨登巴委員說,目前我州全域旅游發展紅紅火火,但是其品牌和知名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他建議,旅游宣傳的頻率、方式、手段都要繼續加強,尤其是政協委員要主動為甘孜旅游當好代言人。
劉美次勒委員建議,要加強對森林保護,加大對亂砍濫伐違法犯罪行的打擊力度,強化植被恢復工作。
工會、婦聯、共青團、青聯、社會科學、文化藝術、新聞出版組
經過激烈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兩個報告用務實的工作事例詮釋總結了十二屆政協常務委員會“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履職能力體現,是牢記宗旨、躬身踐行、成績顯著的報告,更是不忘初心、加油鼓勁、鼓舞人心的報告。
孫德智委員說,未來我州需要進一步關注青少年群體的法治教育,重點做好“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結合,有效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并將法治課程納入學校課程安排。要加強“雙創工作”,積極引導青少年干事創業,助力扶貧攻堅工作。還需努力為青少年干事創業提供政策幫扶,在培訓、引導、資金投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吸引更多青少年投身于創業行列。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建立創業群體集體抵御市場風險機制保障,幫助初步創業群眾在創業道路上健康成長。
曲明多吉委員說,自己作為新委員,將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履職能力,主動融入到州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任務和要求中,力爭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到點子上”。
鐘天蓉委員建議,在以后的依法治州工作中,應重視全州各縣律師事務所機構建設,加大對現有司法人員的培養培訓力度,培養律師隊伍團隊,并將律師服務下沉基層。
辜貞潔委員建議,規范使用藏文字利于提升我州藏族自治州的整體形象,更是彰顯民族自治州的特色窗口,職能部門應指導城區打字付印店規范使用藏文字,加強對錯、漏、誤藏文宣傳標示標牌的整改力度。
康高格瑪委員說,自己將不忘初心,利用崗位優勢切實發揮好政協委員作用。建議州衛生主管部門針對婦女兒童特殊疾病應給予重視,適當提高保銷比例,并逐步建立、施實大病救助動態管理制度。
費秀英委員建議,希望解決鄉(鎮)婦女主任副科待遇,民族地區可采取省、州、縣三級財政補貼,提高村級婦女主任經濟待遇。 (本網記者 張嗥 張磊 宋志勇 楊珂 見習記者 劉小兵 劉伊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