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我省制定工作方案 為土壤環境保駕護航

四川日報    2017年01月24日

          隨著國家“土十條”的發布,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也悄然提速。近日,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川省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已在省政府常務會議上通過。

        這份“川味”十足的《工作方案》有何亮點?如何破解土壤污染防治難題?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殷鵬

          詳查我省土壤污染狀況

          將歷時4年,到2020年底全部結束

          “相比水環境和空氣環境,市民們對土壤環境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在省環保廳土壤環境管理處處長康寧看來,土壤污染是環境污染中最大的“源”和最大的“匯”,“土壤污染物會通過地下水等方式影響水體,也會通過揚塵影響大氣。同時水和空氣的污染,最終會匯集到土壤里。”

        四川土壤的現狀究竟如何?康寧介紹,即將實施的《工作方案》中,重點細化了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和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的任務措施。

        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無疑是重中之重。“我們會對全省的土壤污染狀況進行一次詳查,目前前期工作已經展開,今年3月底具體方案將出爐,到2020年底詳查全部結束,總共歷時4年,共設置10萬余個監測點位。”如此大規模的“摸家底”,在四川尚屬首次。康寧透露,詳查過程中將布設國控、省控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定期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

        同時,《工作方案》對四川的土壤污染防治立下“軍令狀”:到2020年,可使268萬畝輕度和中度受污染耕地得到安全利用,83萬畝重度污染耕地進行種植結構或退耕還林還草調整,67萬畝受污染耕地得到治理修復。

        此外,針對我省土壤污染特點,《工作方案》將把對土壤影響較大的頁巖氣開發、鉛蓄電池、汽車制造、危廢處置等重點行業納入重點整治范圍,并提出在龍門山斷裂帶石亭江流域、川南土壤酸化區、川西南礦產富集區和盆周礦產富集區等重點區域,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

          探索土壤風險管控新模式

          我省增設三個風險管控試點區

        記者對比國家“土十條”與《工作方案》后發現,《工作方案》增加了1條、8款、16項。其中增加的一條內容為:優化土地資源空間布局,探索土壤風險管控模式。

        為何增加這一條?康寧解釋,“我們在細化國家‘土十條’所確定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四川實際,增設了風險管控試點區等內容,以影響食品安全和人居健康的污染區域為重點,選擇德陽、瀘州、涼山等市()開展土壤環境風險管控試點區建設。”

        為何選擇這三地?康寧說,這三個地方代表著土壤污染的三種類型,可以探索我省不同類型土壤環境風險管控模式。“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完全修復難度極大,因此風險管控極為重要。”康寧說,土壤污染治理具有難度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在歐美發達國家,土壤污染預防、管控、治理的經費比例約為110100,即預防階段需要1元錢的事,到了管控階段要10元,治理階段將達到100元。

        因此,《工作方案》整體上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當前重點是對未污染土壤實施優先保護,對已污染的土壤實施風險管控,逐步建立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體系。”

        實施風險管控,具體如何操作?“讓已污染土壤不再產生危害,比如嚴重污染土地不能種植蔬菜等農作物。”康寧說,“也就是把重點風險源圈起來,管起來、控起來,阻斷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據悉,我省增設風險管控試點區,這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次。此外,還將在崇州、綿竹、古藺、江安、船山、犍為、安州、蓬安等8個縣(市、區)啟動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示范區建設。

        《工作方案》的亮點還有:增加了檢察機關協同環境執法,嚴厲打擊向灘涂、沼澤地、坑塘等非法排污行為,加大了土壤環境司法保障和對企業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 上一篇:26所學校被認定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校
  • 下一篇:四川五處濕地入圍國家濕地公園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