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孩子吃上酥油果

甘孜日報    2017年01月28日

 春節年濃。帶著發現的眼光和探尋的心情,記者走進康定市呷巴鄉俄達門巴村脫貧戶拉措家,洗耳恭聽她那令人振奮的脫貧故事

        ■徐登林

    “看看,我給你們買什么了!”124日下午,從康定市存款回來,呷巴鄉俄達門巴村村民拉措一進門,便招呼正在客廳做作業的孩子們。“嘿,是酥油果子。”孩子們嘗著美味,贊不絕口。

    “媽,你不是不讓我們吃零食嗎?”大女兒亞瑪邊吃邊問母親。

    這個問題讓拉措一下神傷起來。2012年,拉措年僅42歲的丈夫因病去世。家里3個女兒,最小的只有11歲,都在上學,原本拮據的家變得異常困難。貧窮,讓拉措給孩子們立了個規矩:不許吃零食。

    2016年初,俄達門巴村的定點扶貧單位省委統戰部爭取到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30萬元,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牦牛產業。拉措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獲得10頭奶畜牦牛,產出的牛奶和酥油一年收入6000多元。5月,在村干部幫助下,拉措與另一家貧困戶合伙在318國道旁開了一個加水點,年收入1.2萬元。

    拉措還是村上企業木雅折多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東。旅游公司出資3億元,俄達門巴村以土地等集體資產入股,共同打造木雅圣地景區。去年景區開業,企業與村民按比例分成,“我家分紅就超過5000元。”

    “除去一家人的開銷,一年下來還結余2萬元。”拉措把這筆錢存入銀行。想著快過春節和藏歷新年了,見到賣酥油果子的商販,拉措一口氣買了5公斤,“今年讓她們吃個夠。”

    新聞鏈接

    康定創新之舉

    康定市按照“一年打基礎、二年大變樣、三年全脫貧、五年奔小康”的要求,提煉出呷巴鄉俄達門巴村旅扶大結合、雅拉鄉中谷村產村大相融、瓦澤鄉魚子西三村資源大激活、三合鄉二郎村村容大提升等典型做法,積攢起一根根“能量棒”。

  • 上一篇:四川“脫貧村”走訪見聞:脫貧“催生”新春之變
  • 下一篇:分紅利 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