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四川頻道 2017年02月28日
■朱虹
初春時節,川西高原的天氣在冰天雪地和艷陽高照間交替上演。離春耕還有一個月,這正是四川藏區老百姓一年中的安逸時光,醇香的青稞酒、濃濃的酥油茶縈繞著整個新年。
石渠縣色須鎮鎮長次乃郎加元宵節剛過,就和幫扶單位商量起了今年的規劃。石渠縣正鼓勵更多老百姓參加合作社,早日脫貧奔小康。
2016年,全國1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四川脫貧人口107萬。其中,甘孜州和阿壩州共有406個貧困村摘帽、54194人脫貧。新春伊始,四川藏區老百姓在酥油香里話豐年。
“燒一壺酥油茶的功夫”:貧困村找準增收產業
爐霍縣東北部的上羅科馬鄉共有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是一個純牧民鄉,家家戶戶生產、生活的傳統燃料是牛糞或廢棄林木。要想徹底改變其貧困現狀,還得靠產業帶動整個鄉共同脫貧。經過討論,鄉黨委政府認為,既然傳統燃料是牧民的必需品,那么能否生產一種新燃料,既降低人們對木材的依賴,減少對林木的采伐,又能拉出去賣錢呢?
說干就干。去年6月,爐霍縣用上羅科馬鄉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八村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產業扶持周轉金90萬元,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成立了爐霍縣更澎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
爐霍縣更澎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
“生物質成型燃料是將秸稈、木屑、枯枝、牛糞等農林廢棄物的松、散、軟的生物質,經機械擠壓成型制成的新型燃料。”上羅科馬鄉二村“第一書記”李毅說,過去用牛糞燒一壺酥油茶20分鐘,現在燒生物燃料能節約七八分鐘,村里不少牧民已經喜歡上了新燃料,現在的關鍵是把綠色燃料賣出去。
爐霍縣上羅科馬鄉二村“第一書記”李毅向記者介紹生物質成型燃料。
上羅科馬鄉三村的貧困戶亞次是新燃料的追隨者。今年春節,亞次之前購買的200斤生物燃料用完了,由于公司放假,不得不使用過去的廢木材,這一比較,生物燃料的優點就凸顯出來:“200斤燃料100塊錢,并不貴。最重要的是燒新燃料的話,早上起來家里更暖和。”亞次說,比起過去上山拉木材的成本,用新燃料更劃算,屋子里也沒有那么濃重的煙味和灰塵。
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研發不僅讓貧困村找到了產業抓手,也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就業和創收機會。50歲的充翁仁真是上羅科馬鄉三村村民,沒有任何勞動技能的他在燃料廠工作,每月能收入1800元。同時,村民上山撿廢柴和牛糞賣給燃料廠,一噸可以收入300元。
“根據去年年底投產后銷售一個月的經驗,預計生物質成型燃料一年保守的收益在40萬元左右,除去廠房的運營成本,還有20多萬可以分給全鄉建檔立卡的356個貧困人口,每人每年能得到800元的分紅。”上羅科馬鄉八村“第一書記”孫燕對新燃料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這個項目的原料可實現就地取材,產品可實現就地加工,效益可實現就地翻番。”
“回想起來,真是‘燒一壺酥油茶的功夫’帶給我們靈感。”孫燕說,新的一年,牧民要為自己的燃料代言,并通過微店、網店增加銷量,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
“資源變資產”,牧民才能過上長久的好日子
把資源優勢轉化為脫貧致富的產業優勢,做好旅游、文化、太陽能、藏藥、農副產品等文章,成了四川藏區產業扶貧的關鍵路徑。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寒牧區開展脫貧工作,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春節前,石渠縣色須鎮達攏合作社分紅253萬余元。經過近3年的發展,達攏合作社先后增加了特色手工藝產品制作、牲畜暖棚蔬菜種植、磚廠、旅游產品推廣等數條產品線,紅利也從最初的10余萬元一躍再躍:2015年,合作社初成規模,全年紅利87萬元;2016年,合作社形成系統產業鏈,全年紅利猛漲到253萬余元。
“合作社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積極性很明顯。”色須鎮鎮長次乃郎加說,當村、鄉級負責人對村民的誠信作出保證后,合作社還可給急需用錢的村民預支工資,“到分紅的時候再扣除,不僅解決老百姓眼下的困難,也讓他們更愿意通過自己的雙手致富。”
甘孜州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長陶勇說,瞄準高寒牧區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今年甘孜州將繼續加強生產組織,通過以國家補貼、生產資料入股等模式,發展專合組織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組織貧困群眾抱團發展、增收脫貧。
去年,甘孜州康定市呷巴鄉俄達門巴村通過引進龍頭企業,走出了一條“資源變資產、牧區變景區、牧民變股民”的旅游脫貧之路。
“剛到村上的時候,牧民因為漢語表達能力差,跟我說話時,家里的情況還沒說清楚就害羞地轉過了頭。”俄達門巴一村“第一書記”井鐘說,俄達門巴景區開園后,為牧民提供了工作崗位,并加強了語言和職業技能培訓,牧民們致富的熱情被調動起來,該村獨自撫養三個女兒的村民拉措家就在這當中成功脫貧。
“兩個小女兒都在外讀書,大女兒亞瑪如果再去打工,家里就剩下我一個人。”回想起一年前,井鐘上門反復勸說大女兒去景區上班的情形,拉措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剛開始,她怎么都不愿意女兒去接受培訓。如今,亞瑪在景區餐廳打工,一年收入約25000元左右。“以后,家里的牦牛奶也直接賣給村里的奶站了,每斤奶回收價約7元左右。”說到這些,拉措滿臉笑容。
2月14日,新年里的第一場雪將拉措和孩子留在了家里。屋內的茶幾上擺滿了糖果、飲料和傳統的酥油茶,她們喝著酥油茶聊著新年愿望,“最期盼的是經營好加水點(即集副食、藏飾品、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站)。有了去年的收入,今年致富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