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7年09月14日
■梁現瑞 李欣憶
9月15日,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進出口商品展暨中國西部(四川)國際投資大會將在成都拉開大幕。盛會的一大看點是,首次設立“一帶一路”產業合作展區和旅游展區,3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參展參會,占參展參會國家和地區總數的近五成。
時間回到4個月前。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多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高峰論壇。
從孟夏到初秋,從北京到成都,一邊真誠對話凝聚共識,一邊搭建平臺推動落實——這,代表著“一帶一路”的火熱節奏。
在歷史腳步中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把宏大的國家倡議轉變為具體可操作的實踐路線——這,是跨越發展的四川態勢。
與世界牽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四川不斷拓展對外開放格局
9月14日,位于成都青白江的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一列中歐班列(蓉歐快鐵)正準備駛往1萬公里外的波蘭。
從地圖上看,這列火車經過的路線,基本與2000多年前的絲綢之路重合。時空轉變,列車取代了駝隊,鐵軌碾過黃沙,絲綢和茶葉變為現代化的商品,在若干變動的背后,不變的是,四川,這個地處西部內陸的盆地與世界牽手的決心。
從“向東看”到“向西行”,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的開通,推動了四川全方位對外開放大格局的加快形成。
距青白江幾十公里外的天府新區內,剛剛竣工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正為即將開幕的西博會進出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做最后準備。
以“暢通貿易,合作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西博會進出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吸引了世界的目光。75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行業組織和知名企業將參展參會。來自意大利、泰國、捷克、印尼、柬埔寨、尼泊爾、白俄羅斯等國的前政要、省部級官員和駐華大使、國際友人,以及聯合國采購司等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將出席大會。其中,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埃塞俄比亞等3個國家是首次參展。預計將有超過2萬名中外嘉賓參展參會,規模遠超上屆,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回望西博會的歷程,從2002年在名字中首次冠以“國際”二字,到2008年首屆中國(西部)國際合作論壇亮相西博會,到2013年首次設立主賓國,從形式到內涵,不斷延伸的觸角背后,西博會正逐步成長為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最佳平臺。
會場之外,一場更大規模的聚會綿亙多年,方興未艾。24年前,成都來了第一家世界500強企業。2008年,這一數字達138家。近年來,世界500強企業入川的步伐,呈現出“加速度”。截至2016年底,在川落戶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21家,穩居中西部第一。包括港澳臺在內的中國企業上榜世界500強中90%已來川落戶。
最近幾年,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航線發展大會、世界旅游組織大會、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一大批重要國際會議先后落戶四川。截至目前,成都已開通國際和地區航線超過100條,批準在川設立領事機構的國家已達16個,成都成為內地領館第三城。
由點到面,幾天前,綿陽舉行的中國-以色列(四川)經貿創新合作大會上,四川省與以色列共同發布《加強四川省與以色列創新經貿合作中國(綿陽)科技城行動計劃》,明確未來將在十大重點領域加強合作,高水平打造一批川以合作平臺,鼓勵研發機構、創投公司和企業,按照市場化方式,建立和培育各具特色的科技合作園區。
近年來,四川就川法生態科技園、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園、成都中法生態園、中韓產業園、中國遂寧·東盟國際產業園等項目與相關國家達成合作協議,一批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國家產業合作園區和創新示范城,正成為四川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和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
走出去,引進來。在大量外企入川的同時,四川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分享全球機會。今年前7月,四川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值660多億元,同比增1.2倍;四川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值占同期四川進出口總值的26.6%。正是在這種互動過程中,四川與世界的手握得更緊。
向未來進發:以自貿試驗區和新機場為載體,四川開放合作高水平高端化推進
西博會進出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是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建成后舉辦的正式首展。簡約而磅礴的“V”字形建筑張開雙翼——像展翅的大雁,更像敞開的懷抱。
騰飛,是西博會的姿態,更是四川會展業的姿態。從老會展到新會展,從新會展到西博城,18年來,西博會演繹了一場“會址三遷”的故事,背后只有一個主題:升級。
從舊到新,從小到大,西博城一期工程國際展覽展示中心建筑面積達57萬平方米,其中室內展覽面積20.5萬平方米,相當于2個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可布置1萬多個室內國際標準展位。
平臺之變,更在于平臺的高含金量。借助西博會平臺,四川與世界各國的產業合作向高端邁進。
本屆西博會進出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上,第四屆中國智能汽車國際論壇云集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等20國嘉賓,探討智能汽車產業和市場的現狀與趨勢,并將打造智能汽車(成都)研究集群平臺公司,帶動更多外部資源落地四川;兩院院士、海內外頂級學術專家將在第五屆全國衛生健康產業大會暨第三屆成都精準醫學產業國際論壇上探討前沿技術,并成立“全國精準醫學產業聯盟”……平臺推動,四川產業轉型發展不斷蓄積發展新動能。
騰飛,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態勢。西博城所在區域是四川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區域所在。今年4月,四川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創設自貿試驗區,有利于輻射、帶動和引領我國中西部地區開放開發,進一步開放我國西向門戶,面向亞歐大陸雙向開放,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互聯互通、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
騰飛,向著未來進發。西博城以東幾十公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加緊施工。3年后,曾經蘆花飛舞的小鎮將蛻變為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戰略定位為中國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其要義包括:一是成為與北上廣遙相呼應、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中國第四個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二是成為中國面向歐洲、東南亞、南亞、中東和中亞的國際空中門戶。
借力新機場,四川與世界之間的“空中絲綢之路”將更加暢通。四川,將有望真正成為中國西部走向世界的“出發點”、世界進入中國西部的“落腳點”。未來,將有更多來自全世界的嘉賓,從天府國際機場進出西博會。而隨著地鐵18號線建成通車,西博城和天府國際機場也將實現空鐵無縫對接。
平臺更大,體制更優,通道更快,面向未來,四川對外開放展現出全新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