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益西達瓦赴得榮縣調研

甘孜日報    2013年11月08日

     
益西達瓦看望慰問當地群眾。

 
  本網訊(陳應軒 記者 秦松 文/圖) 11月2日至5日,按照州委、州政府安排,州委副書記、州政府州長益西達瓦率隊來到得榮縣茨巫、白松、日龍、瓦卡等鄉(鎮),深入農戶、工地、電站、白松新城開發區、因都壩生態移民區、瓦卡鎮災民安置點,調查重點項目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移民扶貧開發、特色產業發展、災后重建等情況,通過“望、聞、問、切”,為得榮經濟社會發展把脈支招。通過深入“解剖麻雀”,以點帶面,推動全州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益西達瓦一行首先察看了得榮白松茨巫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對工程樞紐水庫正常蓄水、引水隧洞快速建設、工程創面植被恢復等建設給予了肯定。益西達瓦指出,抓好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是緩解我州干旱少雨地區農田灌溉及安全飲水的重大舉措,事關全州發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州級有關部門和縣委、縣政府要管好用好工程建設資金,抓好要素保障,為重大工程建設服好務;要科學規劃,克服困難,自加壓力,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配套渠系建設;要抓緊制定大中型水利工程灌區種植業結構調整方案,推動特色農業快速發展;要統籌安排工序,科學施工,加強安全生產,保證工程按時竣工、順利使用。
    益西達瓦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調查研究,圍繞“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定位、“生態立州、產業強州、科教興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總體戰略、“三化”互動路徑和“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產業發展思路,深入研究發展的優劣勢,準確把握機遇,找準定位,進一步明確目標、措施,提前謀劃明年工作,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得榮,要深刻總結“小縣辦大事”的經驗,加快融入滇西經濟圈和亞丁旅游環線,以旅游全域化為統領,推動“三化”互動,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在得榮縣規劃的白松新區,益西達瓦一行詳細查看了新區地勢地利,聽取了新區規劃介紹,仔細詢問了新區規劃如何結合旅游打造風貌、塑造文化、統籌城鄉等問題。益西達瓦指出,甘孜州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重點是景城、景鎮、景村一體,打造各有特色的生態、文態、業態、形態“四態”兼備的新型城鎮。現在全州已經很難找到一塊像得榮白松新區這樣的土地。新區建設就是在“白紙上畫畫”,規劃建設伊始,就必須科學規劃新區容積率,統籌“四態”,做到“顯山、露水、曬太陽”,把得榮白松新區建設成為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旅游目的地和全州新型城鎮化樣板工程。土地是新區建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限的資源,要合理布局城鎮功能,集約利用土地。嚴禁違法用地突擊建設,違章建筑要依法拆除。
    在去學電站和古學電站,益西達瓦一行察看了工程建設情況,詳細了解了移民安置補償、稅收繳納、工程進度等情況。益西達瓦指出,生態能源是全州發展比較成熟的產業,已經進入后水電時期。要未雨綢繆,對后水電時期帶來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研判,關鍵是要建立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實現開發一方資源、推動一方發展、富裕一方百姓。去學電站和古學電站是得榮也是我州南部重要的生態能源工程,要加大投資力度,確保完成年度投資任務;古學電站要保證明年10月1日前竣工投產。益西達瓦強調,電站建設必須優先加快推進淹沒區公路建設,他要求得榮縣黨委政府對去學電站至香格里拉縣東旺鄉的公路建設情況進行查看,妥善協調解決公路建設中的問題,加快建設進度,確保按時暢通。
    得榮是山高谷深、干旱少雨、地災頻發的貧困縣,也是我州最早實施扶貧移民搬遷的縣。益西達瓦對得榮民生改善、移民扶貧、基層干部狀況一直牽掛于心。11月3日,益西達瓦一行走進日龍鄉甲子村娘從家中看望,詳細詢問了一家人經營收入是多少、政策性收入是多少,副業收入是多少、勞務收入是多少,有什么困難,察看了他家的廚房、住房、糧倉、牛棚,給他送上了慰問金,勉勵一家人增強信心,在州縣黨委政府的關心下自力更生改善生活狀況。
    隨后益西達瓦與聚攏的村民拉家常、談發展。村民們講困難、道實情,益西達瓦邊聽邊問,對困難群眾要求移民搬遷實現脫貧致富的愿望給予了鼓勵支持。他表示,這次州委州政府組織調研組到得榮,就是要為得榮的發展“把脈”,州縣共同努力改善得榮發展狀況。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幫助群眾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得榮最早實施生態移民搬遷,闖出了一條通過移民搬遷實現脫貧致富的路子,效果很好,取得的經驗已經在全州推廣。許多居住在高半山的群眾,看到了移民搬遷的好處,都迫切希望通過生態移民搬遷解決生產生活困難。群眾的良好愿望就是我們發展的最大動力,各級干部還要在深化移民搬遷工作上下深水、摸實情,堅定不移的把這個路子走下去。當前全州還有40多萬群眾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扶貧任務還很艱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堅持把扶貧工作作為改善民生的重點,作為群眾工作的重要抓手,進一步落實責任、細化措施,盡快引導、幫助困難群眾擺脫貧困。抓扶貧開發既要整體聯動、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點、加強特困村特困戶的幫扶。
    隨后,調研組一行查看了龍絨寺避險安置點,與寺廟僧侶親切交談,希望寺廟依法建設和管理,依靠自身能量,多做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善事。
    在日龍鄉政府駐地,益西達瓦一行察看了得榮縣基層政權建設和鄉村道路改造情況,聽取了鄉黨委政府工作情況介紹。益西達瓦與鄉上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干部一一握手,表達了州委、州政府的關心和慰問,勉勵鄉干部們多學習、善思考、勤工作,履行好崗位責任。看到腳下延伸的黑色公路,益西達瓦非常高興,贊揚了得榮縣、鄉黨委政府狠抓交通網絡建設的做法。他指出,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改善民生,抓好交通等基礎建設很重要,這方面要加大力度,繼續支持。
   得榮因都壩是全州最早實施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生態移民搬遷項目,凝聚了幾屆省州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益西達瓦對因都壩水利設施建設、土地整理、特色農業生產、新型城鎮建設、生態移民生活等情況非常關切。在因都壩,益西達瓦仔細查看了水利設施、農業生產、居民住房、居民生活等情況,詳細詢問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看到沿路兩旁高大明亮的住房、整潔干凈的道路、堆滿院壩的南瓜和洋溢在群眾臉上的笑容,深深感到山上山下、搬與不搬就是不一樣。益西達瓦抑制不住高興的心情,對生態移民搬遷成果給予了高度贊揚。
    益西達瓦指出,扶貧開發要同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結合起來,同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向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效益。要求州農業、林業、水務、國土、扶貧等部門和得榮縣委政府,再對因都壩開發做一次詳細的調研,結合“三化”互動,做好基礎規劃工作,進一步挖掘因都壩綜合開發潛力;要指派專業技術人員,入戶入地,加強特色農業技術指導,切合實際調整種植業結構,提升耕地肥力和水利灌溉能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要按照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加強農戶住房建設指導和管理,打造產村相融、風貌獨特、環境優美的新型集鎮。通過綜合施策,使因都壩開發提檔升級。
    得榮“8·28”、“8·31”地震發生后,益西達瓦非常憂心災民生活。3號下午,益西達瓦一行來到重災區瓦卡鎮,看望慰問了受災群眾,檢查了災民過渡安置房建設,與瓦卡村干部和群眾代表進行了座談,細心聽取了群眾訴求。益西達瓦指出,災情就是最大的民生,冬季已經來臨,州級有關部門和縣委政府要統籌安排救災資源,加快推進災民過渡安置房建設,確保災民安全過冬;要準確掌握災民恢復重建的期盼,加強對受災群眾的宣傳教育,把黨和國家救災政策傳達到每個受災戶,凝聚起巨大的災后重建力量;要對瓦卡鎮地處川滇交界和香格里拉旅游大環線中轉站這一特殊區位優勢進行深入研究,抓住災后重建的歷史機遇,結合旅游全域化戰略,提前思謀和規劃瓦卡鎮的經濟社會發展。
    調研期間,工作組聽取了得榮縣委、縣政府工作匯報,對得榮縣近年來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益西達瓦強調,當前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很快,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學懂吃透、深刻領會州委、州政府決策部署,以真抓實干的作風奮力推進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建設。要“望、聞、問、切”,找準弄清發展癥結,深入研判發展形勢和縣情,正確處理發展、民生、穩定關系,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掃除發展障礙。要統籌兼顧、全面思謀得榮發展思路,就得榮來說就是要提升旅游業、特色農牧業、生態能源業“三大產業”,抓好災后重建、新型城鎮建設、扶貧開發“三個重點”,夯實以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以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兩個基礎”。得榮縣各級干部要樹立危機意識、機遇意識、苦干意識,以百倍的信心,強健的“精、氣、神”,“下深水、摸實情、出實招、啃骨頭”,奮發圖強,再創得榮發展新輝煌。益西達瓦要求,州上要建立支持得榮三年發展的領導機制和協調機制,確保得榮發展一年一變樣。
    匯報會上,州委常委、州農工委主任楊凱,州政府副州長許春秀、張平森、唐強,對得榮災后重建、新區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州級相關部門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州委副秘書長、州委農辦主任張家志,州政府副秘書長葉紹軍,以及州發改委、州民政局、州財政局、州國土資源局、州交通運輸局、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州水務局、州農業局、州畜牧局、州旅游局、州扶貧移民局負責人參加調研。


 
 
  • 上一篇:為建設幸福新藏區凝聚正能量
  • 下一篇:魏宏率省直有關部門赴得榮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