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7年10月17日
■蜀平
一
這是一股挾帶著雷霆之力的浪潮,沖破“歷史的三峽”,在蒼茫大地激蕩出深遠的回響。“中國浪潮來了!”今年國慶前夕,一篇網文在互聯網流傳:現在的中國,就像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身處其中或許感受不到速度的驚人。只有那些坐在普通客車上的乘客,才能體會到“復興號”從身邊呼嘯而過帶來的——中國浪潮。在這股浪潮中,在這條百舸爭流的河道上,四川的經濟總量,已躍升至全國第六。中國浪潮、中國速度、中國力量……此時此刻,透過弄潮人的身影,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推動中國站上浪潮之巔,是什么指引四川迎來跨越發展?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點明了這股中國浪潮的澎湃之源、必由之路。正是新發展理念,引領今日中國實現歷史性變革、走上發展新起點。在四川,省委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統攬,著力把新理念化作新實踐,書寫站高謀遠的“四川答卷”,鋪展精彩紛呈的“四川畫卷”,擊響奮進前行的鏗鏘鼓點。
二
思路決定出路,理念指導實踐。新發展理念,根源于時代,是在新的時空方位下對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歷史性選擇。馬克思說,一切都取決于它所處的歷史環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完整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標注著怎樣的歷史刻度?從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看,世界經濟大調整大變革,催生新一輪科技革命、工業革命,誰抓住新機遇,誰就能引領時代。進入經濟新常態的中國,面臨著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發展壓力,面對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考卷。順時應勢,我們需要新發展理念。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來看,一路走來,我們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激蕩人心、催人奮進。深謀遠慮,時代呼喚新發展理念。從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看,新發展理念,是對傳統發展理念的揚棄與革新。單一的經濟增長不等于發展,新發展理念沖著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而來,奔著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而去。什么是發展、怎樣發展、為什么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新發展理念,既是發展觀,也是方法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我國改革開放近40年來的發展經驗,集中反映中國共產黨人對發展問題和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如一條鮮明的主線,指引中國現代化建設繼續前進的方向。
三
對四川而言,牢固樹立、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既是引領發展的重大任務,也是實現跨越的必然選擇。歷史一再證明,抓發展,僅僅靠勇氣和激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科學的發展理念作指引。當我們把目光投向四川,人口多、底子薄、欠發達、不平衡仍然是最大的省情。區域城鄉發展仍不協調、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創新創造活力有待增強……發展路上,一塊塊短板亟待補齊。就此而言,新發展理念,抓住了制約四川發展的關鍵癥結,開出了解決發展問題的治病良方,對于我們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力具有重大意義。把牢政治觀,我們把踐行新發展理念作為樹牢“四個意識”的重要內容,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始終保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的戰略定力,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強調整體觀,我們把新發展理念視為一個環環相扣、協調互動的有機整體,始終堅持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真正使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到“一動成勢、五指成拳”。樹立創新觀,我們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在新發展理念落地落實中,始終做到創新性貫徹、創造性實踐,充分彰顯“四川特色”,不斷探索“四川經驗”。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四川乘勢而起,正努力走出一條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路子。
四
我們把創新作為引領四川發展的戰略基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新舊動能的轉換期,保持四川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動力何在?對此,省委有著清晰的認識,就是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毫不動搖地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把發展的動力轉到創新驅動上。無論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還是把全面創新改革作為引領四川發展的“一號工程”;無論是重點依托成德綿地區,探索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還是深化科技成果產權、收益分配和轉化制度改革,激發創新人才積極性創造性……目的只有一個:讓創新創造的源泉在四川大地充分涌流、活力不斷迸發。不懈的努力終會澆灌出絢麗的花朵。讓國人驕傲的“復興號”動車,從方案設計到正式下線,因為西南交大多個科研團隊的深度參與,留下了鮮明的四川印記;被稱為“國之重器”、由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其核心部件機頭,也是地地道道的“四川造”。2016年,四川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6萬億元,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2%。這組數字所揭示的就是,依托創新驅動,四川正逐步改變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的傳統發展模式,加快融入全國乃至全球產業創新鏈。創新,已成為四川發展的“新引擎”。
五
我們把協調作為引領四川發展的堅實支撐。“唱和如一,宮商協調”。協調,是一個經濟體良性運行、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放眼全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再看四川,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同樣存在。這就好像在高速奔跑中,如果一條腿長、一條腿短,難免影響跑步的速度和姿態,嚴重者甚至會因“步幅不調”而“失衡倒地”。由此可見,能否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將直接關系到發展的質量和可持續性。怎樣才能實現全方位均衡協調發展?省委審時度勢,強力推進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和“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著力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正確處理好全省布局與重點區域、產業與城鎮、城市與農村的關系,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截至目前,逾七成市州經濟總量過千億,逾六成縣(市、區)過百億,農村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城鎮居民……“修補失衡”種種努力,初嘗勝果。
今天,在四川48.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資源要素正有序進行新的流動和配置,一盤嶄新的、更加平衡的經濟發展大棋正加速布局。
六
我們把綠色作為引領四川發展的共同希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進入新時代,讓發展充溢濃濃的綠意,已成為上上下下共識。的確,當高速行進的車輪駛過神州大地,回望來路,在對速度的追求中,粗放發展方式也帶來了河流污染、水土流失、霧霾多發、生態脆弱等“后遺癥”。若不及時根治,這些“后遺癥”必將成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鮮明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從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綠色新風吹拂之下,越來越多的地方呈現出“生態經濟齊頭進、青山金山兩相宜”的景象。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省委書記王東明反復強調,發展的希望在綠色,巴山蜀水只有在綠色裝點下才會更加美麗。為此,堅定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四川發展的戰略之選。加快構建適應綠色發展的空間體系、產業體系、城鄉體系和制度體系,堅決有力治理污染,打好綠色“組合拳”;加速淘汰落后污染產能,加快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做好綠色“加減法”……日益清晰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四川。
七
我們把開放作為引領四川發展的巨大空間。發展離不開開放。開放帶來活力,開放拓展空間。今天,中國與世界緊緊相連,已成為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從發出“一帶一路”倡議,到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揭示出這樣一個道理: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開放的步履,邁向了更高層面。今天,四川已站在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從鮮明提出轉型發展“對內靠改革、對外靠開放”,到全方位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對外開放、借力發展是實現四川后發趕超的重要路徑。開放的偉力,抹平了地理空間的局限,內陸變為前沿。為聯通世界,我們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布局,精心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堅持對標先進招大引強,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匯聚資源要素,借勢借力實現更大發展。331、102……這兩組數字所對應的,分別是目前在川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成都開通的國際(地區)航線數,其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排序:中西部第一。這兩組清晰直白的數據,成為四川著力推進開放合作的生動注腳。
八
我們把共享作為引領四川發展的根本目的。“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發展的目的,就是一切為了人民。共享發展,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真切回應,不僅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鮮明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些年,經過全省上下拼搏實干,四川經濟總量“蛋糕”不斷做大,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改善,伴隨著不斷增多的“獲得感”,我們對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信心滿滿。但也要清醒看到,前進之路并不平坦,當前,“不讓一個人掉隊”的脫貧攻堅鏖戰正酣,由于歷史的自然的原因,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將是全面小康路上最硬的“骨頭”和最突出的短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省委立下了軍令狀。掛圖作戰同步開展:一方面,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原則,大力發展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社會民生事業;另一方面,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用“繡花”功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為這件念茲在茲的“頭等大事”,全省上下“用盡了渾身解數,使出了洪荒之力”。當進出涼山“懸崖村”的藤梯被鋼梯代替,當不通公路的雅安古路村在高山峽谷間架起連通外界的索道……我們相信,一切正在改變。
九
再過一天,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大將在北京勝利召開。“中國號”巨輪,將開足馬力,駛向承載夢想、前景光明的又一程。四川,作為這艘巨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時此刻,也將來到一個新的起點。我們身后,留下這樣一道航跡: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各族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再立新功。”我們耳畔,回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期望、諄諄囑托。四川的發展融入中國發展的偉大實踐,四川的未來融入民族復興的壯麗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