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7年10月24日
一起讀報告
10月17日,來北京報到的時間,恰是范國瓊的60歲生日。10月22日晚上,在駐地吃晚餐時,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506車間主任范國瓊代表和攀枝花鋼城集團四川國鑫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機械制造中心轉向架班電焊工何麗代表坐在一桌。當何麗補上“范大姐生日快樂”時,范國瓊幸福地笑了:“謝謝你的祝福,我已經有了最好的生日禮物。”
范國瓊所說的禮物,是十九大報告中的一段論述,“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一段話,她專門抄錄下來。
四川省代表團代表中,有9名來自工人隊伍,其中5位的身份都與“工匠”相關,報告中的這段話引起大家共鳴。□川報集團特派記者張立東
不會淘汰過時制造強國呼喚工匠精神
“有人問我,工匠精神過不過時?我總是說,‘不僅不過時,而且越來越重要’。”范國瓊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大、十六大、十七大、十九大代表,“從政府工作報告到十九大報告,工匠精神都被寫入,說明了新時代制造強國崛起,呼喚工匠精神。”
“不管技術發展多么日新月異,機器多么先進,最終都是由人來操作的。”何麗深有體會,盡管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但電焊還是由人來完成的。
“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到了大飛機,我非常激動,因為我們二重參加了機頭有關部件的焊接。”中國二重核電石化事業部核電容器廠鉚焊工段核電班電氣焊工白樹華代表說,焊接每一毫米都需要仔細觀察,任何一點成型不好或小缺陷都影響很大,“甚至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都須準確焊接,沒有縫隙。”這些是機器很難達到的,需要大師級的工匠才能完成。
“現在工人的地位在提升,工匠越來越成為一個正能量的詞。我們也都以自己是工匠為榮。”四川廣安鑫光電力鐵塔有限公司鍍鋅車間主任張開輝代表說,鐵塔鍍鋅工種,月薪從4年前的10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6000多元。
不能因循守舊工匠精神內涵與時俱進
“觀念要轉變,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掌握先進技術的知識型工匠。”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多媒體綿陽制造分部整機J線班長唐世會代表以她所在公司為例,一線工人平均年齡40歲以上,學歷最高大專,有一些復雜的操作說明看不懂,直接影響技術水平的再提升。
“對,盡管我們被稱為老藝人,但是靠的還是新技術。”范國瓊說,報告中提到的“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所在。
范國瓊的成長軌跡也印證了這點。36年來,范國瓊在從事五糧液及系列產品新品研發及原酒檢驗、陳釀、勾兌等具體生產工作的同時,還參與了多項技術的研發、改進、創新工作。她參與開發的計算機勾兌專家系統,開創了我國現代釀酒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新局面;參與開展的《白酒中金屬元素的測定及其與酒質的關系》項目研究,通過了省級技術鑒定,填補了我國研究空白。
“制造強國要靠創新引領,我們一線的工作也越來越多的引入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何麗說,倡導工匠精神,就是要培養符合新時代制造強國要求的大國工匠。
不靠單打獨斗建立完善工匠培養體系
“大國工匠不是一枝獨秀,單打獨斗,而是要靠團隊,所以培養體系建設很重要。”張開輝說,現在傳統的師徒制已在企業進行了繼承和創新,他也帶出十幾個掌握了核心技術的徒弟,而在這個過程中,工人們感受到企業的重視。
“以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現在不同了,就怕徒弟會的東西少。”在何麗看來,傳幫帶的主體從師父到企業,更能提高工人對工作的熱情,增強對崗位的忠誠度,也更有助于培養高水平的工匠。何麗所在的單位成立了以何麗命名的“何麗焊工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為培養優秀焊工團隊、總結絕技絕活成果的基地。2012年至2016年,何麗就為公司訂單班學員教授焊接技能課300多學時,培養學員307人,這些學員已成長為公司技術骨干。
“培養新時代工匠是個系統工程,我們的職業教育也要跟上,企業、社會、國家共同努力才行。”唐世會說,智能制造、自動化生產讓工人減少了,但用人的含金量更高了,報告中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地位,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激烈的市場競爭背后是人才的競爭,我們的制造強國建設也是這樣,政府和社會都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支持。”唐世會說。